(完整版)赏析《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完整版)赏析《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268782933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8

课程名称:艺术修养基础 论文主题:赏析《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姓 名:高继飞 专 业: 班 号:

学 号:

日 期:2017年1月4日

赏析《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巴西著名作家保罗·科埃略的一部经典寓言性小说。小说以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为主人公,讲述了他追寻天命中宝藏的故事。内容文字富含寓言、哲理。作为当代少有的一部世界性的伟大作品,《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以68种语言的版本创造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3500万册的销量成为有史以来销售最多的图书之一。

先介绍一下作者保罗·科埃略,他出生于里约热内卢,之后便受到天主教的影响,童年就读于耶稣会学校,17岁时因性格内向而叛逆,曾被父母送进精神病院三次。后来听取父母意见就读于一所法律学校,但仅仅一年后便辍学,过着嬉皮士的生活,还曾因参加政治活动被捕入狱,后来他又当过演员、记者和剧场导演。在周游世界时他参加了一个名叫拉姆的天主教组织,并按照组织的要求一路旅行到达圣地亚哥朝圣,一路上自觉受到各种各样的启示,便出书《朝圣卜书》讲述了他在此次行程中的种种体验以及所受到的种种启示,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1988年之后,凭借《一千零一夜》中一个故事的启发,保罗·科埃略创作出版了寓言故事《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个人觉得,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保罗·科埃略把自己投射到少年圣地亚哥身上,保罗将自己的朝圣经历感受及自己的曾经研究炼金术感悟以生动的寓言故事讲述出来,保罗渴求走圣地亚哥之路寻找自己天命中的宝藏,他也努力地照着自己的天命而行。

故事主线

喜欢旅行,做牧羊人云游四方

回归故地,终获宝藏

因反复做同一梦,寻吉普赛老妇人解梦

妇人告诉他应去梦中之地(埃及)寻找宝藏 知晓天命,抵达目的地

遇见撒冷之王,王引导他去追随天命,寻找宝藏 炼金术士出场,指引少年继续寻找天命

出发不久后被骗,不得不给水晶商人打工挣钱 抵达绿洲,遇汲水少女法蒂玛,一见钟情

再出发,路遇渴求炼金术的英国人,结伴而行 沙漠行,结识赶驼人

牧羊少年-圣地亚哥:

来自一个普通农家,在神学院待到了十六岁,尽管父母希望他成为神甫,但是他却梦想着了解世界,后来征得父亲同意开始作为牧羊人云游四方。故事开头的圣地亚哥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喜欢云游四方,这其实就像是我们每个人的青春期,总是希冀过上梦想中自己所认为的快乐自由幸福的生活,圣地亚哥的这一决定可谓是突破了当时普通农家的观念,和他父母希望他成为神甫的愿望冲突。然而圣地亚哥的父亲也曾希望着自己能云游四方,摆脱现在似乎一成不变、枯燥无味的生活,尽管他还劝圣地亚哥其他地方的人“和咱们村里的人没啥两样”、“总有一天,你会懂得,我们的家园才最有价值,我们这儿的女人才最漂亮”。从后边的故事中我觉得“我们的家园才最有价值”这句话是对的。再后来因为自己重复做了同一个梦且受了撒冷之王麦基洗德的指引去寻得自己天命中的宝藏。圣地亚哥在自己的这一旅行中表现出对几乎所有人物的信任、对各种事物反映出的预兆的相信,没有这样的相信与信任,圣地亚哥就不能追寻自己的天命,也无法找到梦中的财宝,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去相信,学会去信任,没有了相信和信任,我们就会疑惑,然而疑惑让我们不知所措,就难以做出抉择,能得到天命中的财宝吗?牧羊少年圣地亚哥在牧羊中学会了一种世界上人人都能理解的语言,圣地亚哥说这是一种热情的语言,表达着爱和毅力,用这种语言可以寻求所期望或坚信的东西。我想正因为我们与世界是一个整体的,被同一只手书写,所以我们的心能够彼此交流,彼此感悟对方,我们与世界万物联系在一起,仿佛是同一只手书写的一个灵魂,即‘世界之魂’,所以我们能够感悟到世界万物,能够看清它们所表示的预兆,然后去追寻自己的天命。作者保罗在前往圣城圣地亚哥朝圣途中的种种体验以及所受到的种种启示,似乎便是保罗把它们看成是上天对他的启示,并因此而感动,这其中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吉普赛老妇人:

为圣地亚哥解梦的人,直接推动圣地亚哥前往埃及寻宝,“这个梦表明,你应该前往埃及金字塔”,这是整个故事的序曲。我从吉普赛老妇人身上并没有什么感触,不过在圣地亚哥对老妇人的前后态有所不同,从“吉普赛人很愚蠢”到“吉普赛人多精明啊!”,这其实是圣地亚哥从不相信财宝到相信并追寻到了财宝的转变。

撒冷之王-麦基洗德:

古老的撒冷之王,每当一个人天命降至的时候,他总会出现,做出一定的引导,使人成功。在少年寻找宝藏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麦基洗德与圣地亚哥有这样一段对话: {

“你为什么喜欢牧羊?” “因为我喜欢四处游荡。”

一个卖爆米花的小贩把他的红色小车停在广场的一角。老人(即麦基洗德)用手指着那人说:“那个卖爆米花的人小时候也总想出去游荡,但却选择买一辆制作爆米花的机器,年复一年地攒钱。等到年老的时候,他将去非洲待上一个月。他从来就不明白,人们总是有条件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应该选择当一个牧羊人。”男孩把心里想说的话大声说了出来。

“他曾经想当过牧羊人。”老者说,“但是,卖爆米花比牧羊人有地位。买爆米花的人有房子住,而牧羊人只能在野外露宿。人们宁愿把女儿嫁给卖爆米花的,也不愿嫁给牧羊人”

男孩想起了那个女孩,心中一阵刺痛。在她居住的镇上应该会有卖爆米花的。

“总而言之,人们更重视对于卖爆米花的人和牧羊人的看法,甚至超过了对天命的重

视。”

}

圣地亚哥从来没有想过‘卖爆米花的人比牧羊人有地位’、‘人们宁愿把女儿嫁给卖爆米花的,也不愿嫁给牧羊人’,他的的心里一阵刺痛,他当然不会希望这样,这其实也就是他放弃自己追寻心中的那个女孩转而追寻天命的的开始。男孩相信了撒冷之王-麦基洗德。人们总是有条件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却总是囿于地位等。这是撒冷王给圣地亚哥的提醒和教导。在撒冷王的启示下,男孩圣地亚哥体会到‘他也可以像风一样自由,什么也不能阻止他,除了他自己’,而‘羊群、商人的女儿和安达卢西亚的大地,只不过是他在达成天命的途中留下的足迹’。是的,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失败没有达成梦想归咎于所处的环境,其实阻挡我们的就是我们自己,但是‘人们很早就学会了生活的道理。也与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早早放弃他们。世界就是如此’,就像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听过很多道理 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听过是没错,你的理性的确认为这些东西说的很对,但人(在我看来)其实是感性的,你听过、你似乎能读懂其中的道理(如果没有在你的行为中表现出来,那你其实还没有弄懂这些道理;另外,人们总是想方设法给某个东西或是事物发展以道理,比如你应该换这种活法才好,但道理不乏善见,「如果我们遵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或是孔夫子的教导,我们的生活会远比现在的好。但事实又是怎样呢?我们从未采纳过这些伟大导师的建议——引自C·S路易斯」或者可以这样说,人是有问题的,既然道理都懂,为什么还不去遵循道理那样行?),但是即使你在某些时候理性地这样行了,然而如果你的心里却与此冲突,那定会使你万分难受。也就是说,我们心里其实就已经放弃这些道理了,尽管你可能不承认。

另外,麦基洗德还通过一个故事告诫牧羊人在追寻天命的过程中,既要欣赏沿途的风景,又不能因沿途的的风景而忘记自己的天命。在这举一个不怎么恰当的例子,比如你计划在某个时期达成某个目标,比如成为一名科研教授,可是在某一次偶然中却发现了一个经商的绝好契机,你在开始赚了不少钱,然后你看到如果自己继续下去依然会赚很多钱,但是这会让你没有时间成为一名科研教授,但是你又一想,自己当教授不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以此来为幸福建立一定的基础吗?然后你就会去经商,并且你经商成功了,然后你就会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多么正确,但有一天你就会想到自己当初应该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的。这其实和后来炼金术士对圣地亚哥如果只停留于与法蒂玛的爱情而不去追寻天命的预测来达到对牧羊人圣地亚哥的启示和教导。

‘向导’少年:

牧羊人圣地亚哥到达异地尽管有些迷茫,但他相信‘既然上帝把羊群引领的这么好,也一定会引领好人类’。于是他相信了主动和他搭讪并承诺第二天就能带他到达金字塔的少年,然而这少年却骗走了圣地亚哥卖掉自己羊群所获得钱财。不能以为事情会按照理想的方式发展,要以现实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这是每个人都应当学会的。其实他的相信并不错误,只有把你磨练改变到你能够体会世界的时候,你才能实现你的天命。所以‘男孩已经明白了,有些事情是不应该问的,不能逃避自己的天命’。‘这不是一个陌生的世界,这是个崭新的世界’。

还有其中有一个细节感觉比较有意思,就是牧羊人和向导少年在酒吧(我觉得应该是茶馆)里的谈话:

{

“请坐,我请你喝一杯,你自己点吧,也给我点一杯红酒,我讨厌这茶。”男孩(即圣地亚哥)说。

“这个国家没有红酒。”少年说,“教会不允许喝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