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引论》第1章知识要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哲学引论》第1章知识要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2868dd7b14e852458fb575d

伦理学作为一门对道德问题加以研究的学问,主要探讨与人的行为方式有关的那些价值问题,即一定道德活动、道德行为中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决定问题。 1.伦理学的历史。

苏格拉底:其哲学涉及了真理、正义、善和美的构成问题。

柏拉图:他在自己的著作“理想国”中,进一步探讨了有关人的行为、活动的价值判定问题, 并把所谓“至善”作为最高的理念,也即人类的最高的知识。柏拉图的学生色诺勒斯(Xenocrats)曾把柏拉图有关人的行为活动之意志决定的论述直接称为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他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严谨细密、堪称典范的伦理学体系。 在近代哲学家中, 洛克、休谟、边沁、穆勒等人沿着经验主义的方向建构了立足于实际效果判定行为善恶的功利主义伦理学;而康德则沿着直觉主义的方向,从理性主义的前提演绎出一套用以评判行为善恶和道德合理性的标准的义务论伦理学。 2.伦理学的问题。 (1)道德的内容与目的。

伦理学上之所谓道德目的, 非为表现在具体道德行为中的特定的目的, 而是指一切道德行为和道德过程引以为据,必须服从的具有普遍必然性的、最高的道德目的,也即道德上的至善。伦理学中的其它问题,一般而言,都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并且据此加以论证的。

(2)道德的行为与决定。

道德乃是个体的行为, 而个体行为始终要受到社会规范、道德戒律的约束。对个体道德起着最终决定作用的因素究竟是什么?社会的规范、道德的戒律又是基于怎样的理由形成或建立的?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功利主义和直觉主义各以怎样的道德决定原则为基础?个人与社会究竟应该具有一种怎样的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 是道德领域中最具有实践性的一个方面, 因而是伦理学研究关注的另一个热点。 (3)道德的尺度与标准。

结果论以个人的决定、行为和道德规则的结果为标准;非结果论以个体以外的因素, 如超越的神意或绝对的理性为标准。

3.当代伦理学的特点。

受作为主流的语言哲学的影响,当代伦理学越来越把伦理学主要地看作是一门理论哲学而不是实践哲学。 四、其他

1.其他哲学问题。除了上述三个基本的问题以外, 哲学的视野所及, 还包括了美学、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文化哲学方面的问题。

2.何谓哲学问题。哲学是思想探索的学问, 举凡与人的存在和知识有关的问题,原则上都可以纳入哲学研究的范畴。只是, 当哲学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它不是从它们各自的领域,而是从哲学的角度对它们的性质和特点做最一般的研究。同时,在一定的哲学体系中,究竟以那些问题作为论证的对象和重点,也取决于哲学家对此的不同理解。

3.哲学与方法论。作为一定哲学研究内容的问题, 除了可以从理论的一般性质出发加以探讨以外, 还可以从方法论的层面对之进行分析。

(1)哲学是一种关于实在的研究,但它不是研究实在的某一方面,而是研究实在的整体。

(2)哲学是一种关于辩明性的研究,它的任务是努力证明我们所做的那些陈述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3)哲学是关于思想概念的意义分析, 是对支配我们思想和活动的那些至关重要的基本概念或观念的逻辑澄清或阐明。

第三节 哲学与语词

哲学作为知识和思想分析的专门学问, 其间充满了辩驳与论证。为了达到澄清思想、解决问题的目的, 对语词的理解与应用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一、词与物

1.词与物的关系实质上表达的是思想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所特有的一种交往工具, 即语词。语词作为人的一种创造物, 是人之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2.词与物的关系涉及两方面的内容:语词与自然符号之不同,以及语词如何获得表达对象之意义。实际上, 某词之具某义, 最初仅为有别于它词所表之义而约定。但只要某词之义不与它词相混淆, 则尽可引申新义而加以变化, 或扩大或缩小, 最终形成一语词之系统。这样, 借助语词之系统的区别和作用, 人们就能随心所欲地把握或描述那些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的事物或现象。

3. 通常用以描述无限事物的有限语词系统, 又是如何适应流动变化着的事物或现象而表现出它所具有的一般性或稳定性的呢?实际上,任何语词都是记录事物存在某一瞬间状态的特定符号系统,因此,一旦离开了其所依存的事物本身的状态或属性, 则它的意义自然也就随之失去。 二、定义与存在

1.定义的复杂性。主要不在于任何对事物的表达都不能离开有关的定义, 而在于许多定义的界定往往超出了特定个人能力所及的范围。

2.定义的实质。一个词的定义就是告诉人们,某一事物必须具有怎样的特性(性质、特点与功能)。这样, 人们就可以在定义指明的事物特性的范围内正确地来使用该语词。

3.定义与存在的复杂关系。任何定义都是用来表达存在的, 但定义与存在究竟具有一种怎样的关系却是一个需要认真加以分析的问题。因为, 当着人们使用一个定义的时候, 他们有时并不知道该定义所描述的事物是否实际存在。

4.定义的范围和限度。定义与存在不相符合, 定义不能明确地指示存在, 主要表现为定义范围的过宽或过窄的问题。 三、定义与语词

1.语词的意义。当着人们定义一个词的时候, 他们实际是在向他人指明这个词的意义。但是, 词的意义并非来自词自身, 而是来自人, 即来自词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的规定。

2.实质主义的定义。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及至近代的约翰·穆勒等人, 其逻辑学和知识论方面的基本立场, 皆是重视或强调定义的本质的或实质的方面, 他们代表了西方思想史上盛极一时的实质主义逻辑传统。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中, 有关定义之实质方面的要求, 集中体现为他强调语词必须反映事物之本质的属性。

3.形式主义的定义。从形式主义的角度来看, 任何定义过程都不过是一种语言行为, 是以一种语词界定另一种语词的过程。语词本身并无先验的意义, 而只有约定的意义。形式主义定义理论的出现和扩展反衬了实质主义定义理论的日渐式微, 由此而在传统的语词与世界关系的定义方式之外开辟出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和解释方式。 四、定义与真理

1.规定词的新义。语词的规定本身无所谓真或假, 它只是一种建议性质的东西。一个建议就是关于一个词将被用于某种场合或某种情况的说明。从这个角度来看, 任何语词的规定都表达着规定者对该语词的使用的建议或内心打算的陈述。

2.指示词的用法。虽然人们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调整、补充、甚至规定词的意义, 但总的说来, 大多数正在使用中的语词的定义是向他人指明这些词的用法。

第四节 哲学的价值

为人类生活和人类实践指示理想目标;为科学研究和日常思考提供分析基础;为精神文化和思想理论提供批判根据, 可视之为哲学的三个基本功能, 也是哲学存在价值的最重要的三个证明。 一、哲学的理论特性

1.哲学不是什么。如果说,科学的具体性恰恰在于, 它所获得的任何结果都是有限的、它所达到的任何程度都是相对的;那么,对那些未知领域和事物的探索与追寻,,则开辟出一个与科学全然不同的抽象性研究的境界或领域,这就是包括宗教、艺术和哲学在内的领域。

2.哲学关注什么。与宗教、艺术抽象活动不同,哲学哲学本质上是一种人类基于自身需要而进行的思想性探索活动。哲学活动所关注的首要目标,是那些在哲学范围以外的、对人类生活的某个方面起着更为基本的支配作用的人类活动;哲学活动关注的另一个目标,是那些在社会文化体系中的,在深层上影响或支配着人类思想和人类活动的特定领域和特定概念。

3.哲学的思想探索性特征。首先表现为它所涉及的对象,往往是那些作为寻常信念基础的原则或假定。这些原则或假定, 既有日常生活意义上的, 又有科学意义上的;其次表现为哲学本身的发展是历史的、连续的, 但哲学所研究的问题, 却是相对不变和基本固定的。 二、哲学对科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