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十九 8.1 农业的区位选择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人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十九 8.1 农业的区位选择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28a602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df

课时提升作业 十九 农业的区位选择

(建议用时:20分钟)

(2017·长沙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农业区的冬灌景观图,田间作物为小麦。每年入冬,在日平均气温为3℃左右时最适宜冬灌,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冬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冻害 B.保护表层土壤,减少风力侵蚀 C.有利于土壤储水,防止春旱 D.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减轻次生盐碱化

2.下列种植小麦的省份中,最适宜进行冬灌的是 ( ) A.河北

B.青海

C.吉林

D.湖北

【解析】1选D,2选A。第1题,冬灌是冬季往田里灌水,使土壤储水,防止春旱;疏松土壤,保护表土,减轻病虫害;但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加重次生盐碱化。第2题,四个省区中,河北种植冬小麦,因此最适宜进行冬灌。

(2017·上饶模拟)天麻是我国千年传统的药膳滋补品,主要分布在我国云、贵、川等地。人工种植宜选山区的缓坡地,土质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主。由于气候不宜,北方地区一直没有大面积种植。2011年在北京昌平区,通过控制温室大棚的温度和湿度,实现越冬种植,“南麻北移”成功。2012年产量达30万斤,新鲜天麻开始供应首都市民餐桌。回答3、4题。 3.北京昌平引种天麻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 A.地形和水源 C.市场和技术

B.交通和劳动力 D.气候和土壤

4.“南麻北移”成功,改造的自然地理要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解析】3选C,4选B。第3题,根据材料,北方地区不适宜种植天麻,温室生产是农业技术水

1

平提高的结果。决定农业生产类型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北京昌平引种天麻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和技术;地形、水源、交通、劳动力、土壤不是主导因素,气候条件不适宜。第4题,“南麻北移”成功,得益于温室生产技术的推广,改造的自然地理要素是气候;温室生产基本没有改造地形、水源、土壤等因素。 【加固训练】

黑龙江省黑河市是我国现有水稻种植的最北限,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该地区地广人稀,每个劳动力平均有近2.67公顷耕地。这里曾是种稻禁区,经过多年的努力,禁区不仅可以种稻,还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据此完成(1)、(2)题。 (1)黑河市曾是种稻禁区,其主要的制约条件是 ( ) A.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 B.劳动力缺乏 C.灌溉水源缺乏 D.热量不足

(2)由“种稻禁区”到“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促使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全球气候变暖

B.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 C.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D.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

【解析】(1)选D,(2)选D。第(1)题,黑河市纬度高,热量不足。第(2)题,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培育优良品种是黑河市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原因。

(2017·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读北美洲五大湖附近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2

5.甲地区(阴影部分)布局水果、蔬菜的区位优势最主要是 ( ) A.地形平坦 C.资金雄厚

B.气候适宜 D.靠近市场

6.若乙地大量种植玉米,则沿岸湖泊对该地玉米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 )

A.夏季降水增多 C.冬季降水增多

B.夏季气温降低 D.冬季气温增高

【解析】5选D,6选A。第5题,甲区域是北美洲城市、人口密集区,水果、蔬菜需求量大,因此区位优势是靠近市场。第6题,玉米生长喜温喜湿,而湖泊可以使局部地区降水增多,增加玉米生长期的水分供应。

2016年4月24日李克强总理在四川芦山县康源农业生态园,了解到企业名“康源”寓意“大众健康源泉”。总理说,这个“康”是健康,也是小康:让吃的人健康,种的人小康。回答7、8题。

7.下图是农业生产活动场景,其中与四川芦山县的传统农业地域类型最相似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8.康源农业生态园发展的是生态农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态农业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B.生态农业用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来增加农业产出 C.发展生态农业可以解决传统农业所产生的全部生态问题 D.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主要关注环境保护

【解析】7选B,8选A。第7题,四川芦山县属于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传统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读图可知,甲为放牧业,乙为季风水田农业,丙为商品谷物农业,丁为热带种植园农业。第8题,生态农业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

3

劳动,来增加农业产出,属于集约农业;生态农业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结合起来,发展水田种植与林、牧、渔业结合起来,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并不能解决传统农业生产的所有问题。 9.(2017·郑州模拟)根据下列材料,完成相应问题。 材料一 西辽河流域位置及区域简图。

材料二 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带,年降水量约375 mm,灌溉农业较为发达,素有“北方粮仓”之称。

(1)根据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西辽河的水文特征。

(2)指出该地区农牧界线的空间变化,并据此判断该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 (3)说明该地区大规模修建灌渠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该题适合逆向推理,干流河道左右摆动说明该河段经常变道,可以推导河床容易抬升,原因为泥沙多,说明上游来水含沙量大,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第(2)题,空间变化直接由图可获取,农牧界线向牧区推进,说明农耕区面积扩大,牧区面积减小,从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来讲,就是耕地面积扩大,林草地面积缩小。第(3)题,修建灌渠说明该地缺水,根据年降水量约375 mm判断该地降水少,灌溉农业较为发达,需水量大;大规模修建灌渠,结合地形平坦,说明修建比较方便。

答案:(1)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季,因此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且部分河段流经沙漠,河流含沙量大;位于我国东北,纬度较高,河流结冰期长。

(2)农牧界线北移;耕地面积扩大;林草地面积缩小。

(3)降水较少,水源不足;灌溉农业较发达,需水量大;地形平坦。

(建议用时:25分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