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唐代文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2b2d07133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c

3、王昌龄:“诗家天子王江宁”,七绝圣手。 4、王之涣 凉州词、登鹳雀楼 旗亭画壁 5、李颀

王翰为人狂傲而放纵,入仕后生活放荡。其狂放不羁的行为心态,在盛唐士人中具有典型性;与赤裸裸地追求功名相关,怀有及时富贵行乐思想,反映出当时士人特有的那种极其坦荡的心情和豪健的气格。其诗多一气流转的壮丽俊爽之语,如《凉州词》。

盛唐豪侠型诗人创造的清刚劲健之美,基于北方士人的阳刚气质,但又带有南国的清虚情韵,是南北诗风交融的产物,这在崔颢、李颀、祖咏等同类诗人的创作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陶翰

三、诗仙李白

1、李白的生平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

(一)青少年时期(701—725)。李白过着一种读书习剑、学道漫游的生活。 (二)漫游与隐居(725—742)。李白南北漫游,足迹几半中国。诗名远播。 (三)长安三年(742—744)。李白应诏入京,供奉翰林。 (四)第二次漫游(744—755)。以东鲁、梁园为中心漫游。

(五)晚年时期(755—762)。此间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而被流放,最后病死。 2、李白的乐府与歌行

李白继承汉魏乐府的优良传统,大力创作拟古乐府诗,其创新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二是用古题写己怀,由于偏重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其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李白还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如《蜀道难》、《将进酒》等。

李白的这一类诗,虽说是拟古,却处处有“我”在,呈现出他人无法摹拟的个性特色,如《行路难》。 李白的歌行创作成就比乐府高,在这些作品里,抒情的意味更浓,诗人以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有时顺流直下,有时大跨度跳跃,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这种李白式的抒情,似暴风急雨,骤起骤落,如行云流水,一泻千里,像是从胸中直接奔涌喷吐出来。

李白的歌行,完全打破了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不仅感情一气而下,而且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乐的错落,来显示其回

旋振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李白独特的艺术个性及其非凡的气魄和生命激情,在他的歌行中全部展露出来,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3、李白的绝句

李白是唐代诗人中兼长五绝和七绝并至极境者。他的五绝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做到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练而蕴含丰富,如《独坐敬亭山》。

李白的七绝以山水诗和送别诗为多,无论写景言情都有一种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如《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山中问答》等。 4、历代文人对李白的诗歌成就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李白生前就有诗名。贺知章一见就称他“谪仙人”。杜甫对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赞其“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到元白时期,开始扬杜抑李。白居易说:\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杜甫曾对李白有过这样的评价“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四、诗圣杜甫

1、杜甫的人生,大致可分五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2.长安十年(746—755)。 3.四年离乱(756—759)。 4.漂泊西南时期(760—767)。 5.晚年时期(768—770)。

杜甫最早而且最全面地在诗歌中反映了安史之乱的巨大破坏和灾难,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这首先在于这些诗具有史的认识价值,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其次,他的诗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大量使用叙述手法,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同时还融入了强烈的抒情,从而把叙事手法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2、 杜甫的律诗

杜甫是律诗大家,律诗在其诗歌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写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这些诗,较少叙述而较多抒情与议论。其次,为扩大律诗的表现力,他以组诗的形式表现一些较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五律

组诗如《秦州杂诗二十首》。杜甫以律诗写组诗最为成功的是七律,如《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特别是《秋兴》八首,可以说是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以律诗写组诗,极大地扩大了律诗的表现力,这是杜甫在律诗发展史上的贡献。第三,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且又浑融流转,无迹可求,如《登高》。杜甫律诗的又一成就,在于他炼字炼句上的成功。 3、杜诗的艺术风格

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这种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第六章 大历诗风

一、大历十才子

是指活跃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十位诗人,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不同史籍略有出入。所作诗歌多应景献酬,留恋光景,粉饰现实。诗作多为近体,五律尤高。 1、李端

(约743-782?),字正己,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 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2、卢纶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卢纶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但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如《塞下曲》等,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 《塞下曲四首》(即“和张仆射塞下曲”) 【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送李端》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晚次鄂州》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逢病军人》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3、韩翃

韩翃(754年前后在世),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当时有两个韩翃,大臣问选谁,皇帝说要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翃,可见这首诗在当时是多么有名。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同题仙游观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4、钱起

钱起(751年前后在世),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与郎士元齐名,齐名“钱郎”。人为之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题材多偏重于描写景物和投赠应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