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相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相关情况的调研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2b5086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09

.页眉.

会老人。目前,一个以保障“三无”、“五保”、高龄、独居、失能等特殊群体老年人和低收入老年人为重点,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

(二)香洲先行先试,打好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XX区从2005年开始居家养老试点工作,2009年起分别在康柠社区和银桦社区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取得了良好效果,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2014年4月至10月,XX区进一步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一键通“信息化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譬如一机在手,可以定位老人的地理位置,为老人提供家政上门服务,还可以和120平台对接方便求助。目前已经有约1500名老年人接受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2015年的目标是到年底有5000名老年人接受服务。

(三)斗门加大动作,打响了头炮,创新了模式。

XX区目前有4万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70岁以上的老人则有1万多名,对日间照料的需求越来越大。民政部门将井岸镇社会福利中心作为试点,从2014年10月开始装修兴建了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的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于2015年3月13日举行启动仪式,创新养老服务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XX区国艳康怡服务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和运营,为长者提供全托常住服务、日间暂托服务、专业陪护、信息支援等逾10项服务。几乎是同时,全市首家居家养老服务站也在斗门镇南门村启动,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南门村60岁以上的村民可以申请入会享受日间照料、康复功能训练等免费服务。可以说,斗门目前居家养老的硬件设施已经有了相当的配备,新的服务模式也在运作中。

四、XX区居家养老服务布局谋篇,期待新突破

页脚.

.页眉.

(一)历史欠账多,基础较薄弱。

据市民政局统计,我区(包括高栏港经济区)到2009年60岁以上老人占户籍人口比已经达到10%,呈现老龄化社会特征;若以现有我区管辖的三灶、红旗镇范围统计,2015年初我区60岁以上老人9021人(三灶镇3637人,红旗镇5384人),占8万户籍人口的11.2%,其中80岁以上老人有943人,说明我区老人化社会特征已经逐步显现。与此相适应我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应该要达到相当配备的程度。但是长期以来,我区所有住宅小区没有一个能够按照国家规定,在规划上按人均0.1—0.3平方米的标准建设社会养老服务场所,新建居住(小)区也没有按照规划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即社区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要按每百户室内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室外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的标准无偿配套建设),没能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造成了历史欠账。 XX市目前的16所公办、10所民办敬老院中,我区只有2所,全为公办。其中三灶镇敬老院因XX区中心医院建设被征用,暂停运作,新场所还没能确定下来,常住的仅1位老年人不得不转移到红旗镇敬老院居住,因此我区实际上只有1所公办敬老院在运作。红旗镇敬老院目前有120张床位、49位老年人居住,其中除了民政照顾的对象外,有22位老年人是自费入住(这当中有10位是子女在本地工作却无暇照顾的外地户籍老年人)。经调查,部分老年人认为我区现有的敬老院档次低,周边环境及卫生条件不理想,这进一步降低了老年人到敬老院养老的欲望。由此可见,以我区目前的养老服务条件,离大多数老年人的期望有不小差距,对他们的吸引力不够,部分本愿意到养老院养老的老年人却宁愿选择居家养老。 (二)软硬件不足,“准入”门槛高。

我区在2012年前开始启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目前虽以保障“三无”、“五保”、高龄、独居、失能等特殊群体老年人和低收入老年人为重点,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已经初步形成,但服务符合条件的对象

页脚.

.页眉.

只有70人,与全区老年人总数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服务内容也仅仅是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日常生活所需,比较单一,尤其娱乐场所和设施不足。我区硬件设施配备和软件服务不足,对许多老年人吸引力不够;“准入”门槛高,又把绝大部分老年人挡在了服务的门外。这就造成了相当部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不想进敬老院,而想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却不够条件的现状。

(三)差距比较大,未来任务重。

纵向上与外地先进地区比,横向上与市内兄弟区比,我区在硬件设施、管理经验方面都突显不足。

一是上级下达给我区的任务未能及时完成。2014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中“建设10-15个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我区有建设1个服务站点的任务,市里已经给予20万元的支持,但由于站点选址等方面确定不下的原因,我区只能延后建设。

二是与上级对区一级的要求、规定的标准比,我区存在的差距很大。例如,市府办印发的《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珠府办[2013]1号)要求:规划预计到2015年,我区要建有1所省二级以上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每个镇要有1所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临时托管或日间照料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扶持建设1所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专业性护理机构;同时,要有1个镇完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所有的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农村社区都要开展居家养老及社区日间照料服务;全市老年人享有社会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实现90%的老年人在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支持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左右的老年人可由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4%的老年人可入住养老机构的“9064”社会养老服务格局;全市每千名户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0张……等等诸多指标。对照要求,我区的配套设施和服务都突显匮乏,未来的建设任务很重。

区府办于2015年5月印发了《XX区2015年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页脚.

.页眉.

的通知(珠金府办[2015]18号),对我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作了具体详细的部署,落实了任务,规定了时间,区政府提供了政策和财政上的保障。近两年来,区民政局制订规划、紧锣密鼓全力推进,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有了明显进展。

五、几点建议

据调查,我区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有很大的需求,如设社区饭堂、社交娱乐场所、日托服务等,部分有入住敬老院的愿望。我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历史欠账多,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与上级的要求距离大,与其他先进地区的差距不小,须立即行动起来,寻求突破,尽快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解放思想,提高民生意识。居家养老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我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当前我区“二次创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2015年区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是我们对群众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一项承诺。因此,一定要解放思想,摒弃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只花钱、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因而不重要的“短视”认识,克服舍不得掏钱的“吝啬”心里,更要破除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不是主要政绩考核的“硬指标”而置之不理的“功利”思想。充分认识到我区薄弱的基础与上级高标准要求之间的巨大差距,感受到群众对我们的热盼,提高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紧迫意识。

2.讲政治,提高执行力。上级下达到我区的任务是必须完成的硬指标,尤其是在我区历史欠账比较多、基础比较薄弱、群众有急切需求的情况下,执行力就必须提高到讲政治的高度。越往后问题积累越多,困难越大,愈加被动。能否做成事,关键在人,两者的差别在于“责任”两字。这就要提高到讲政治的高度予以重视,应立即行动起来,调动各方面力量,克服各种困难,全面给予支持,快出成果。

3.执行规定,为养老服务留足空间。国家严格规定,规划上要按人均0.1—0.3平方米的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