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忻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309ee9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19

资本,多种形式内引外联,建立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 三、深化农村改革

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忻州市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活力源泉和制度保障。

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三权”分置办法。在有条件的地方稳妥推进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试点。健全县乡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加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到“十三五”末,对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确权登记颁证,承包地块、面积、合同、权属证书全面落实到户。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档案和电子信息系统,实现对承包地块空间、权属及变更的有效管理。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着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有序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到2020年基本完成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健全非经营性资产集体统一运行管护机制。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前提下,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 34 -

深化林业改革。全面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探索建立功能定位明确、政策保障有力、管理科学规范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林地用途管制。以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动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工作,大力推进林业合作组织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强林木采伐实施限额管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推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绿化造林的市场机制。全面深化国有林场改革。

深化水利改革。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农业用水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按照“水随地走、以亩定水,按农户灌溉面积分配水权,建立村级水权交易平台”的模式,启动农村水权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农村发展要求和农民意愿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创新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运营水利工程建设。

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推进神池、五寨供销合作社改革试点,强化经营组织改造提升,健全与农民联结更加紧密的服务模式。创新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对社有企业和基层社的指导,形成更加高效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创新为农服务模式,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力争在农村电子商务、土地托管、盘活社有资产等方面取得突破,打造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的综合平台。 专栏6:现代农业创新发展重大工程 - 35 -

1、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工程。加快农业科技创新集成和推广应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建设,鼓励现代农业园区成立科技工作站,着力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 2、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多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培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返乡农民工等新型职业农民,到2020年,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不低于15个,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万人。 3、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积极开发引进适合山区作业的农业机械。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形式,在全市优先扶持20至30个基础设施完备,技术过硬,服务意识一流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使其成为既能为区域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作业服务,又能为周边地区提供机械维修保养、技术培训指导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服务站点。 4、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实现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以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为目标,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引领农业产业升级。到2020年,在全市规模设施种养园区、大田建立物联网应用示范点50个; 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 五年内促进100家农业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实现网上直销,拥有“三品一标”的生产经营主体基本实现电子商务应用全覆盖;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建设,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持续提升“12316”三农热线综合服务能力,有效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构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第五章 统筹协调 均衡发展

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形成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农业产业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从根本上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 36 -

一、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延伸农业产业链有机结合起来,立足资源优势,鼓励农民通过合作与联合的方式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支持龙头企业转型升级,鼓励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贷款担保、农业保险资助等服务。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进原料生产、加工物流、市场营销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在产地、留给农民。

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在优势产区建设一批区域产地批发市场和田头市场,推动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实施农产品产区预冷工程,建设农产品产地运输通道、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和配送站。打造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农社、农企等形式的产销对接,支持城市社区设立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推进商贸流通、供销、邮政等系统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为农服务。

大力发展新型农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服务体系,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对接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健全标准体系和冷链物流体系,到“十三五”末农产品网上零售额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稳步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鼓励发展工厂化、立体化等高科技农业,积极发展定制农业、会展农业等新型业态。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采取补助、贴息、鼓励

- 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