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卷02-【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0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卷(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黄金卷02-【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0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卷(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316832074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1

【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0高考全真模拟卷02

生物

(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细胞在衰老过程中,黑色素积累,细胞核体积增大 B.RNA病毒侵染的细胞都会发生逆转录过程 C.细胞能合成蛋白质,且合成场所一定是核糖体 D.活细胞都能产生ATP,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答案】C

【解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细胞生命历程及细胞代谢等内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细胞衰老的特征、RNA病毒的增殖、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及细胞增殖方式。

【解题思路】人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在衰老过程中,酪氨酸酶活性下降,黑色素合成减少,细胞核体积增大,A项错误;部分RNA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只有逆转录病毒侵染细胞会发生逆转录过程,B项错误;细胞中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唯一场所,C项正确;原核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D项错误。 2.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1

A.甲图①②③中“○”内A所对应的含义不同

B.若乙图横坐标表示O2浓度,纵坐标可表示有氧呼吸强度

C.若丙图表示抗体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则②是高尔基体,该过程发生在浆细胞中 D.丙图③由双层膜构成,其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与叶绿体相同 【答案】D

【解析】甲图中①为ATP,②为DNA,③为tRNA,①中“○”内A表示腺苷,②中“○”内A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③中○”内A表示腺嘌呤,A正确。若乙图横坐标表示O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有氧呼吸强度随O2供应量的增加而增强,当O2供应量增加到一定的值,有氧呼吸强度不再增强,所以纵坐标可表示有氧呼吸强度,B正确。据图分析,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合成出的多肽经过①内质网进行加工,之后运输到②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然后再以小泡形式运输到细胞膜,最后分泌到细胞膜外,整个过程需要③线粒体提供能量,浆细胞能够合成分泌蛋白—抗体,C正确。③表示线粒体,线粒体由两层膜构成,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折叠形成嵴,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叶绿体通过基粒(或类囊体)来增加膜面积,D错误。

3.N个氨基酸组成了M个多肽,其中有Z个是环状肽,据此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M个多肽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O、N,还可能含有S B.M个多肽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数和游离羧基数均为M-Z C.将这M个多肽完全水解为氨基酸,至少需要N-M+Z个水分子 D.这M个多肽至少含有N-M+Z个O原子 【答案】D

【解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多肽和氨基酸的分子结构,要求考生熟知多肽中氨基酸的连接规律并能够应用相应的规律进行准确计算。

【知识储备】有关氨基酸、蛋白质的相关计算规律如下: (1)一个氨基酸中各原子的数目计算:C原子数=R基中的C原子数+2,O原子数=R基中的O原子数+2,N原子数=R基中的N原子数+1。(2)肽链中氨基酸数目、肽键数目和肽链数目之间的关系:若有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m条链状肽,则

2

可形成(n-m)个肽键,脱去(n-m)个水分子,至少含有—NH2和—COOH各m个。(3)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与蛋白质的分子量之间的关系:n个氨基酸缩合形成m条链状肽,每个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那么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a-(n-m)×18 (其中n-m为氨基酸缩合失去的水分子数,18为水的相对分子质量);该蛋白质的分子量比组成其氨基酸的分子量之和减少了(n-m)×18。(4)若R基上无N元素,则蛋白质中N原子的数目与组成其的氨基酸总数相等。

【解题思路】氨基酸由C、H、O、N四种基本元素组成,有些氨基酸还含有S元素,A项正确;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环状肽除R基外不含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M个多肽至少含有M-Z个游离的氨基或游离的羧基,B项正确;每打开一个肽键需要一分子水,该M个多肽中肽键的数目为N-M+Z,C项正确;每个肽键中含有一个O原子,每条链状肽末端的羧基含有两个O原子,则M个多肽中至少含有的O原子数目为(N-M+Z)+2(M-Z)=N+M-Z,D项错误。

4.将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分别用图中曲线Ⅰ、Ⅱ表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某种培养液可以用适当浓度的KCl溶液代替

B.a~b时,膜内钠离子含量增加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有关 C.适当提高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可以提高曲线Ⅱ上c点值

D.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的钠离子由内流转变为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 【答案】B

【解析】【命题意图】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

【图象分析】图中a点前表示静息电位状态,a点后由于发生了钠离子的内流,膜内钠离子浓度逐渐增大,形成动作电位,c点或b点后,钾离子开始外流,逐渐恢复静息电位。

【解题思路】该实验记录的是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测定的是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主要是钠离子内流所形成的,需要膜外有较高浓度的钠离子,因此,不能用KCl溶液代替某种培养液,A错误;a~b时,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引起膜内钠离子含量增加,B正确;曲线Ⅱ上c点值表示动作电位峰值,

3

主要由钠离子内流所形成,因此,提高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不能提高曲线Ⅱ上c点值,C错误;c~d时逐渐恢复静息电位,主要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D错误。

5.(2017福建福州一中模拟)如图甲、乙、丙、丁表示四株豌豆的体细胞中控制种子的圆粒与皱粒(R、r)及子叶的黄色与绿色(Y、y)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 B.乙、丙豌豆杂交后代有4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 C.甲、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1 D.甲、丁豌豆杂交后代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甲(YyRr)与乙(YyRR)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A错误;乙(YyRR)与丙(YYrr)杂交,后代有2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B错误;甲(YyRr)与丙(YYrr)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C错误;甲(YyRr)与丁(Yyrr)杂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有3×2=6(种),表现型有2×2=4(种),D正确。

6.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指标 物种 光补偿点(μmol·m-2·s-1) 光饱和点(μmol·m-2·s-1) 马尾松 苦槠 石栎 青冈 140 1425 66 37 22 924 1255 976 (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强;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强) A.光强大于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 B.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C.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答案】D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