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性默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理解性默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317b2271a37f111f0855b1c

《氓》

1. 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______,______!”

2. 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______,______!” 3. 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______,______。”

4. 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 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6. 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7. 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8. 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9.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

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也体现了她纯真、热情的一面,在文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______,______。”

11. 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甚至在氓变心后打骂她她仍起早睡晚,没有一天

不是这样。勤劳的女人公实在让我们不得不敬佩在诗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13. 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15. 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6. 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7. 《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18. 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19. 婚后,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再也不是那个憨厚的小伙,终于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

主人公不仅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在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0. 她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1. 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2. 《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氓》理解性默写答案

1.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2.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4.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5.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6.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7.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8.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9.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0.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11.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2.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3.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14.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15.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16.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17.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18.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9.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20.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1.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22.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赤壁赋》

1. 形容洞箫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

听者的感受。

2. 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浩叹。 3. 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______,______。” 4. 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______,______。”

5. 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7. 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______,______。” 8. 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______,______。”

9. 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抒发了

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______,______。” 11. 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2. 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______,______。” 13. 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______,______。” 14. 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5. 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6. 诗中作者对人生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7.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______,______。” 18. 诗人举杯劝酒后描写吟诗作对的句子:“______,______。”

19. 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______,______。”

20. 本文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

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21. 本文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不要说是人听了,就是动物蛟龙听了也飞舞起来了,一个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

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22. 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

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______,______。”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23. 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抒发了

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24. 融情景理于一炉,生发“理”的诗句:“______,______。”

25. 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7. 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______,______。” 28. 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______,______。” 29. 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答案

1.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哀吾生之须臾。

3.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5.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6.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7.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8.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9.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0.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1.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2.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3.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4.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15.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16.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7.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8.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9.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20.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1.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2.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3.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24.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5.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26.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7.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8.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9.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离骚》

1. 2. 3. 4. 5. 6. 7. 8.

《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______,______。” 本文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在选文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9. 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0. 写自己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11. 今天讲道不同不相为谋,离骚中“______?______?”两句也是说这个道理的。 12. 《离骚》写自己“进”不入,退也要保持独善其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13. 写自己因为有芳香和光泽,所以纯洁的品格未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14. 写自己佩戴上多种服饰,使自己更加光彩照人,暗指自我陶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15. 写人各有志,而我独喜欢加强品格修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16. 屈原写自己坚持特立独行的品格,粉身碎骨也不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7. 《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______,______。” 18. 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19. 《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______,______。” 20. 《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______,______。” 21. 《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______?______?” 22. 《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______,______。” 23. 《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______,______。”

24. 《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

的两句:“______,______。”

25. 《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 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两句话:“______,______。” 26. 《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______,______。” 27. 《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______,______?”

《离骚》理解性默写答案

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4.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5.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6.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7.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8.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9.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10. 忳郁邑余侘傺兮,我独穷困乎此时也。 11.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12. 进不入以离尤兮,吾将复修吾初服。 13.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14.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15.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16.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7.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18.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19.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20.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21.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22.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23.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24.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25.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6.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7.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