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带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毕业论文,放大器,毕业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超宽带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毕业论文,放大器,毕业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31b8484e53a580216fcfe09

超宽带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传输。

至于信道中的误码,在通常的无线通信中并不仅是噪音,还有墙壁等障碍物的电波反射和折射等造成的多重传播,即所谓多径(Multi-path)造成信号间的干扰而且在多个用户接入无线信道,即所谓多重接入时,用户间的脉冲在时间上冲突引起用户间干扰,也会产生误码。为此,在UWB中,对各个用户进行时跳模式(TH)的分配,以尽可能避免脉冲在时间上的冲突。尽管如此,但他局脉冲与本局脉冲冲突的概率仍决定着系统的性能。因此,在传输速度一定的条件下,如能扩大脉冲的间距,那么UWB的系统性能会更好。

UWB技术更早是作为脉冲雷达来研究开发的,用UWB信号测距的单,当所发送的脉冲碰到障碍物,计算收到其反射信号的时间,用电磁速度乘以该脉冲的往返时间,便能计算出往返的距离。

虽然UWB在过去已进行了应用开发,但要商用化应用研究的课题尚有以下各点:

(1) 在超宽频段产生时间极短脉冲的电路、元件以及超宽频段天线、高频电路的制造。

(2) 接收时每个脉冲位置的检测精度。 (3) 多路径环境下脉冲信号间的干扰。

(4) 多用户环境下脉冲冲突产生的用户间的干扰(系统内干扰)。 (5) 共用频率(共存系统)产生的系统间干扰。

1.1.2 UWB的应用

近年来,对移动信息通信系统的大容量、高可靠和高品质化的要求普遍增强,多种多样的服务正在出现。在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已引入了CDMA的IMT2000及其下行宽带流的HDR,在无线LAN中已开发了2.4GHz频段采用SS(扩频)方式的IEEE801.11b及采用FH(跳频)的蓝牙,5.2GHz频段采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的HyperLAN2及IEEE802.11a,以及可以说是2.4GHz版的IEEE802.11g等,并正在商用化。

这些方式都使用超宽带的调制方式,也能实现高速无线传输。而不用载波、用占用非常宽的频带的脉冲信号进行无线传输的UWB方式,由于高频器件、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已经实现。尤其是考虑到电波法对发送功率的限制等,在

3

超宽带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应用蓝牙等技术的近距离无线市场中,可实现更高速的基带无线通信,且具有传感功能的UWB技术,一下子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可考虑的主要应用包括室内通信、高速无线LAN、家庭网络、无绳电话、安全检测、位置测定、雷达等。尤其是可考虑以下应用:

(1) 通信

① 数据速度:低速(几十kbps)~超高速(数百Mbps),通信范围:几米(约几米)。

②“第3代”蓝牙发展或无线PAN(个人局域网)。

③ IEEE802.15(无线PAN)把TG3(达到20Mbps)规范高速化。 ④ 家庭内为主要的数据传输,近距离100Mbps以上的无线传输。 ⑤ 无线USB2.0数据速率:480Mbps(USB2.0)。

⑥ 美国XtreheSpectrum及Tiue Domain公司的UWB技术方案。 (2) 雷达、检测器 ① 军事用途。

② 警察及消防(穿墙检测器等)。 ③ 高精度测距(防撞检测器等)。

1.1.3 UWB的发展现状

面对美国主导的UWB商用化,日本基于产业界的要求,出现了一些动向,但尚未成为统一的行动。日本通信综合研究所(CRL)从2002年5月开始UWB特别R&D小组的筹备,8月成立了实施UWB计划的特别小组,全面进行微波到毫米波的UWB研究开发以及技术标准的制定等,并以CRL为中心组成UWB产学官财团,为有关UWB的电波制度的国际协调及日本有关UWB商品化的服务为主要目的,推进产学官的合作研究开发。UWB产学财团的目的为: (1) 超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研发。

(2) 通过采用测试台的微波段系统(960MHz、3.1GHz~10.6GHz频段、22GHz~29GHz频段)进行检证试验。

(3) 未利用频段(亚毫米波~毫米波段)的研发。

(4) 达到高速数据传输(100Mbps以上)的低成本收发组件及通信方式的确定。

4

超宽带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5) 希望在信息技术审查/ARIB等方面标准化。 UWB产学财团的主要研究课题为: (1) 频率共用技术。 (2) 超宽带专用通信方式。

(3) 高速(100Mbps以上)传输技术。 (4) 超宽带微波、毫米波器件技术。

(5) 电波传输特性的了解与模型化。 (6) 干扰抑制与去除方式。

(7) 高速脉冲信号处理技术(RF段、BB段)。 (8) 位置测定方式。

1.2 功率放大器的分类、特点、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功率放大器的分类和特点

在多级放大电路中,输出信号往往都是送到负载,去驱动一定的装置,这类主要向负载提供功率的放大电路常称为功率放大电路。其中用的主要器件为功率放大器。

根据匹配网络的性质,可将功率放大器分为非谐振功率放大器和谐振功率放大器。非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匹配网络,例如高频变压器、传输线变压器等非谐振系统,其负载呈现纯电阻性质。而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匹配网络是谐振系统,其负载呈现电抗性质。

按照电流导通角的不同[4],放大器可分为甲类(A类)、甲乙类(AB类)、乙类(B类)、丙类(C类)等。甲类(A类)放大器电流的导通角为180度,适应于小信号小功率放大。乙类(B类)放大器电流导通角为90度;甲乙类(AB类)介于甲类和乙类之间,电流导通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丙类(C类)放大器电流导通角小于90度。乙类和丙类都适应于大功率工作状态。丙类工作状态的输出功率和效率是这几种中最高的。功率放大器多采用丙类放大器的形式。但是丙类放大器具有电流波形失真大的缺点,只能采用调谐回路作为负载谐振功率放大。由于调谐回路具有滤波能力,回路电流与电压仍然接近于正弦波形,失真很小。

功率放大器还有使功率器件[5]工作与开关状态的丁类(D类)放大器和戊类

5

超宽带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E类)放大器。丁类放大器的效率高于丙类放大器,理论上可达到100%,但它的最高工作频率受到开关转换瞬间所产生的器件功耗(集电极耗散功率或者阳极耗散功率)的限制。如果在电路上加以改进,使电子器件在通断转换瞬间的功耗尽量减小,则丁类放大器的工作频率可以提高,即构成所谓的戊类放大器。这两类放大器是晶体管射频放大器的新发展。

功率放大器按照工作状态可分为线性放大器和非线性放大器两种。线性放大器的效率最高也只有50%,而非线性放大器则具有较高的效率。

功率放大电路主要要求获得不失真(或失真较小)的输出功率[6],要求输出功率较大和工作效率较高,同时还要满足带宽、增益和稳定性的要求。通常处在大信号工作状态下,放大过程中会产生非线性失真[7]。

功率放大器工作在非线性状态下,属于非线性电路,因此不能用线性等效电路来分析。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图解法和解析近似分析法。图解法是利用电子器件的特性曲线来对它的工作状态进行计算;解析近似分析法是将电子器件的特性曲线用某些近似解析式来表示,然后再对放大器的工作状态进行分析计算。最常用的解析近似分析法是用折线来表示电子器件的特性曲线,称为折线法。总的来说,图解法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计算结果比较准确,但对工作状态的分析不方便,步骤比较繁冗;折线近似法的物理概念清楚,分析工作状态方便,但计算准确度较低。

1.2.2 功率放大器的现状

哪里有无线通信,哪里就有发射机,而只要有发射机,就一定有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发展至今,有许多种类和应用,有几百毫瓦的蜂窝电话发射机、有基站几十瓦的功放、也有上千瓦的电视信号发射机,但所有的功放,其设计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几乎是相同的。

功率放大器的历史很悠久,甲、乙、甲乙类、丙类的划分方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现今这样的概念仍然被广泛使用。然而,随着现代通信体制的发展,特别是数字调制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功率放大器所涉及的许多概念正被重新定义或者修正。现代功率放大器设计中,引入了很多过去没有的概念和技术。功率放大大器的设计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设计中折衷考虑的过程也越发复杂。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