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分论分章节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世界地理分论分章节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3332eb781c758f5f71f6746

2、太平洋流域: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很多,主要有长江、黄河、黑龙江、湄公河、珠江等。特征:(1)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也有的呈南北向如湄公河

(2)河流的补给以降雨补给的季风性河流为主(3)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河流属热带、亚热带季风区,降水量大,河流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流域内植被覆盖良好,河水含沙量少,冬季不结冰,利于航运、灌溉和发电。(4)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夏秋水量充足,冬春水量少,一般河水含沙量大,有长短不同的结冰期。

湄公河:中南半岛上最大的河流,全长4688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源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高山上,上源在我国称澜沧江,流向大致有北向南流经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注入南海,上游具有山区性河流特点,多急流、峡谷、险滩。从金边以下,具有平原性河流的特点,河谷展宽、河道弯曲、多叉河,下游的洞里萨湖是湄公河的天然调节水库。

3、印度洋流域:河流分两种类型:一是源于青藏高原南侧的河流如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属于热带季风性河流,以降水补给,一年中水位变化很大。二是源于亚美尼亚高原注入波斯湾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由于流经干旱地区,水量不大,属于融雪水和冬雨型的河流,所以水位春季高,夏季低。 主要河流:

恒河:南亚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发源于降水丰富的喜马拉雅山南麓,流经印度大平原,形成了庞大的水系,注入孟加拉湾,全长2700km,在孟加拉国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形成广阔的三角洲。

印度河: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我国西藏区内,先向西北流,后转向西南流,最后注入阿拉伯海,全长3180km,河流含沙量大,与我国的黄河相似,中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形成地上河,河道多不固定,而且蒸发量大,下渗强,平均流量不及恒河的1/6,但是他流经干旱地区,所以灌溉价值极大。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源于亚美尼亚高原,流经美索布达米亚平原,两河在库尔纳汇合,称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两河自古就是“两河流域”的主要灌溉水源,具有灌溉和航运价值。 4、地中海和黑海流域:

特征:(1)河流短小,独流入海(没有支流)(2)补给是冬雨补给,夏季水位低,甚至干涸。(3)因发源于山地,河流具有暴发性。

主要河流:克泽尔河,全长1150km,位于土尔其半岛上,是此流域的最长河流。

亚洲内陆水系及其水文特征:

亚洲内陆流域面积广大,较大的河流有:注入里海的恩巴河;注入咸海的阿姆河、锡尔河;注入巴尔喀什湖的伊犁河;流入台特马湖的塔里木河;流入萨巴里湖的赫尔曼德河;流入死海的约旦河等。 主要内流河:

阿姆河:是中亚水量最大的内流河,全长2600km,源于兴都库什山脉东端,注入咸海,流经干旱区,蒸发旺盛、下渗严重,所以水量较小,河水含沙量大,水色黄浊,富含钾、钙、磷质的淤泥,河流泛滥后两岸土壤肥沃,目前在阿姆河与里海之间开凿了土库曼大运河,引河水灌溉运河两岸的农田,从而使注入咸海的水量在逐年减少。 领土及地缘关系问题

亚洲国家共有48个国家,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国家之间存在着陆地和海洋的国土争端问题,这些争端是目前制约亚洲政治经济合作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1、北方四岛问题 日俄两国 2、朝鲜半岛问题 韩国、朝鲜 3、克什米尔问题 印度 巴基斯坦 4、中印边界问题 中印两国

5、油气地缘问题 亚洲油气地缘问题突出表现在相关国家对波斯湾、里海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石油资源的竞争、角逐与输油管线的控制。 6、海洋国土问题

7、地缘经济与亚太经济合作

亚太地区的地缘经济合作迅速发展起来。其主要标志是 (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迅速发展。 (3)各层次的区域合作不断加强。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一些中亚国家独立。独立后的中亚国家的民族矛盾和宗教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主体民族与其他民族的矛盾。 (2)主体民族与俄罗斯人之间的矛盾突出。 (3)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民族矛盾。 (4)跨界民族问题。 (5)恐怖主义。

第二节 亚洲的工业化与代表性工业化国家

日本地理特点

1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东部濒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黄海、东海与亚洲大陆相望,朝鲜海峡最窄处仅有97海里,从日本的长崎到我国的上海仅有430多海里。

2 领土构成:日本的国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及其附近的3 900多个岛屿所组成,通称日本列岛。岛屿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呈狭长的弧形。国土面积约37.8万km2(与我国的甘肃省面积相当39万km2),其中四大岛面积占95.4%,四大岛中以本州岛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地位也最突出。 3 日本的轮廓:日本列岛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呈狭长的弧形,是东亚岛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国土南北狭长,并与子午线斜交,使日本同面积相近的国家相比,所跨经度和纬度均多,这对日本的地理环境及地域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海岸线漫长而又曲折,多优良港湾,且多不冻港,特别是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这些岗位条件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贸易等都十分有利。 4、人口 世界上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有10个,日本居第8位,1998年有人口1.26亿,人口密度为332人/ km2,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人口的分布很不平衡,其中以阪神、京滨、名古屋、北九州为中心的四大工业地带人口最多,集

中了全国人口的60%,特别是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人口最密集,而北海道、本州的东北部、山阴和四国的南部地区人口稀少。老龄化现象严重,1998年大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16.4%,预计到2010年人口总数将转为负增长,到2100年将降到6736.6万,对此日本朝野上下颇感忧虑。从城乡构成看日本是一个以城市人口为主的国家(78%),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有11座,除札幌外,都分布在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称东海道巨型城市带。

日本自然条件

1地形:日本是多山的国家,国土的70%为山地和丘陵,平原狭小。主要山脉与岛弧平行,山脉高耸险峻,位于本州中央的富士山海拔高度3776米,有“日本阿尔卑斯”之称,被誉为日本的“屋脊”。火山众多,是日本山地的另一个特色,全国约有200多座著名火山。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山体呈圆锥形,山顶终年积雪,有温泉、瀑布,风景优美,日本人称之“圣岳”。

日本的平原,一般由河流和海水搬运来的沙土堆积而成,零散地分布在河流下游或沿海一带,在入海口处形成冲积扇和三角洲。平原分为台地和低地,低地多开发为水田,而台地则因缺水农业开发较晚。日本的平原虽小,最大的关东平原面积也只要1.68万km2,但却对其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日本密度经济社会的形成,是与可利用的平原狭小密切相关的。

2、气候:日本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终年温和湿润。日本是世界屈指可数的多雨地带,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 000~2 000mm之间,与干旱气候面积广大的同纬度其他国家相比,是少有的森林国家,森林的覆盖率达66。8%。降水最多的地方是表日本的南部(夏季)和里日本沿岸(冬季),降水较少的地方是濑户内海沿岸但也有700-900毫米,超过亚洲同纬度其他地区。日本国土大部分属于温带,年平均气温较高,无霜期较长。除春夏秋冬四季外,日本还有春夏之间的梅雨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和秋冬之间的秋霖(8月至9月的台风雨和秋雨)两个雨季。根据各地气候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型区:①冬季降雪为特征的日本海沿岸②易出现梅雨期大雨和干旱的九州地区③降水少终年多晴天的濑户内海地区④降水多,深受黑潮影响而温暖的南海地区。自古以来,春天樱花的开花日预示农田作业的开始,秋季枫树的红叶日和落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