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12套模拟卷)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8-2019年中考化学终极压轴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含12套模拟卷)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8-2019年中考化学终极压轴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355816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9

蛋清富含蛋白质,故选C。④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同时作用的结果,聚四氯乙烯内衬能防止铁锅生锈,其原因是使铁锅与氧气、水隔绝。(2)①最常用的溶剂是水。②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糖是葡萄糖。③氢氧化钠可制作叶脉书签。④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是碳酸。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A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选项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

(3)若用F装置检验制得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则F装置内应放的药品是_____,气体从_____端通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 2KMnO4

K2MnO4+MnO2+O2↑ B、D CaCO3+2HCl═CaCl2+H2O+CO2↑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

瓶口,若木条复燃,则二氧化碳已满 澄清石灰水 a Ca(OH)2+CO2═CaCO3↓+H2O

【解析】试题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发生装置的B,因为过程中不要加热,收集装置是D,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能够和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 2HCl==CaCl2 + CO2↑ + H2O,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二氧化碳已满。若用F装置检验制得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则F装置内应放的药品是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H2O+CaCO3↓. 考点:气体的制取及其性质的探究 三、流程题

13.海水晒盐得到的食盐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以下是除去食盐样品中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的实验流程:

根据流程图回答:

(1)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

(2)写出NaOH与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用到的最多的玻璃仪器是_____。 【答案】 过滤 2NaOH+MgCl2═Mg(OH)2↓+2NaCl 玻璃棒

【解析】(1)通过过滤可使难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2)该实验中,利用NaOH除去氯化镁,使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而滤出,2NaOH+MgCl2═Mg(OH)2↓+2NaCl (3)该过程中的实验操作有溶解、过滤、蒸发,三个实验操作都要用到玻璃棒。 四、科学探究题

14.某学习小组在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易拉罐为什么先瘪后鼓?

【分析猜想】易拉罐开始时变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易拉罐中又生成了气体A,其成分极有可能是CO2或H2。

【查阅资料】(1)Na2CO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 (2)铝单质比较容易被酸、碱腐蚀。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为了检验铝制易拉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成分,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①将易拉罐口打开,迅速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罐口 ②取少量铝片于试管中,先加入适量的水,片刻后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取少量易拉罐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实验现象 发出“噗”的一声,产生淡蓝色火焰,片刻后熄灭 先加水,没有明显变化,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产生了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说明原CO2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铝能与________溶液反应 实验结论 说明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A是________ 【实验结论】(1)铝制易拉罐变瘪的原因是CO2被NaOH溶液吸收; (2)铝制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铝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

【反思评价】(1)实验②先加水,后加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根据实验探究获得一条对金属铝化学性质的新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Al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的同时还生成另一种书写形式类似于KMnO4的盐,请完成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2________+3A↑。当然,本实验只是初步探究,还有进一步探究的价值,有待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深究。

【答案】 2NaOH+CO2===Na2CO3+H2O H2 NaOH 对比实验,说明水不能与铝发生反应 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NaAlO2

【解析】【分析猜想】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体积较小进行分析;

①从燃烧时的现象进行分析;

②从先加水,没有明显变化,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进行分析;

【反思评价】(1)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也含有水,先加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对比实验,说明水不能与铝发生反应。

(2)【查阅资料】(2)铝单质比较容易被酸、碱腐蚀进行分析。 【拓展延伸】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生成物的化学式。

解:【分析猜想】易拉罐开始时变瘪是因为易拉罐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内部压强减小,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①点燃时发出“噗”的一声,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点燃的是气体是氢气; ②铝在水中没反应,说明铝不能与水反应;

【反思评价】(1)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气体,说明铝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从【查阅资料】(2)铝单质比较容易被酸、碱腐蚀可知: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拓展延伸】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个铝原子,个钠原子,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生成物中为氢气,其化学计量数为,即个氢原子,则空格处该物质的化学式为五、实验题

15.(10南通24).(10分)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包裹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同学们为了揭开这个魔术的秘密,进行了如下探究。

(相关信息)①淡黄色固体成分是过氧化钠(Na2O2)。 ②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③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 ④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分析讨论)根据棉花团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反应中除了生成氧气外,还说明过氧化钠发生的反应是 ▲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提出猜想)同学们发现残留固体呈白色,对该固体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Ⅰ:固体成分是Na2CO3, CO2参加反应。 猜想Ⅱ:固体成分是NaOH, H2O参加反应。 猜想Ⅲ:固体成分是 ▲ ,CO2和H2O均参加反应。

(实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用足量且潮湿的CO2气体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充分反应后,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验证Ⅰ: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有同学认为固体成分仅含有Na2CO3。

验证Ⅱ: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大于7,有同学认为固体是NaOH。请问此结论是否正确? ▲ (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 。

验证Ⅲ: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 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 ;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 ▲ 溶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Ⅲ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由验证Ⅲ的结果可知,验证Ⅰ的结论错误,因为它不能排除 ▲ 的存在。

(拓展延伸)根据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有同学认为可以用过氧化钠做“滴水生火”的魔术,从燃烧的要素考虑,你认为要使魔术成功必须控制 ▲ 的用量。

【答案】放热 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 错误 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可能有碳酸钠存在 CaCl2 CaCl2+Na2CO3=CaCO3↓+2NaCl 酚酞 NaOH 水 【解析】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碱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本题研究了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性质,通过“吹气生火”的魔术体现了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可燃物达到着火点.然后对反应后的生成物进行探究,提出了三个猜想,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要注意碳酸钠属于盐类,但是它呈碱性,要验证氢氧化钠存在时,必须排除碳酸钠的干扰.还要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解答:解:【分析讨论】“吹气生火”的魔术,也需要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本实验一定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棉花团达到了着火点. 故答案为:放热

猜想Ⅲ:吹出的气体中既有二氧化碳又有水蒸气,因此可能是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故答案为: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

验证Ⅱ:用pH试纸测得的pH大于7,不能确定固体是NaOH,因为Na2CO3和NaOH的水溶液都显碱性,因此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可能有碳酸钠存在

验证Ⅲ: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是为了排除碳酸钠溶液的干扰,再滴加酚酞试剂时,溶液显红色,就证明一定有氢氧化钠了.

故答案为:CaCl2;CaCl2+Na2CO3=CaCO3↓+2NaCl;酚酞

【实验反思】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能证明一定有碳酸钠,但是不能证明没有氢氧化钠.故答案为:NaOH

【拓展延伸】水不能太多,因为水能灭火.故答案为:水

点评:本考点属于实验探究题,考查了二氧化碳、水蒸气分别与过氧化钠反应的有关性质和变化的规律,还对反应后是产物进行探究,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既有实验过程的探究,又有结论的探究.首先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了拓展.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六、计算题

16.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6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同时测定试管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下表),请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