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393ff1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a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 古诗二首

语文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三年级下册课 文:1 古诗二首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1. 引导学生重走诗歌作者从构思到成型的创作思路,在探究思路的过程中

了解诗人的特定心意,感受诗句意境,从而在“知识与能力”上有所获得,“过程与方法”上有所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得到熏陶。

2. 再现诗句所创设的景物场景、事物场景、虚拟场景过程中,理解诗句意

思,进入诗句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脉搏,在此基础上探求语言特有的表达方式、文化的博大精深、价值的核心体系。

3. 探索一条古诗教学的全新思路,追求“以诗化人、以诗寓趣、以诗育人、

以诗增智”的理想效果。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 借助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景。 3. 背诵古诗,对古诗的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4. 学习诗配画,培养积累美文佳句的习惯。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再现诗句描写的画面,进入意境,产生情感共鸣,借助想象进行诗配画。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表现春天情调的乐曲磁带; 3. 搜集赞美春天的词语、诗句。

1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 古诗二首

教学课时:

3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 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能向大家说说你设计说明 这个环节的设计在于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 激发其学习兴趣。 眼中的春天吗? 2. 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正因为春天的美丽,从古到今,有很多诗人对它赞不绝口,写了许多 优美的诗篇。听说你们能背许多描写春天的古诗,是 真的吗?敢不敢让老师来考考你们?老师出示图画, 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说出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 色。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一)观察图画。 1.(展示课件第三屏) 你们觉得这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色? 2.学生自由发言。 (二)揭示课题。 1. 这是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宋代诗人苏 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把形象的图画变成文字描绘的内容,理解古诗,而且可以让学生把隐形的思维活动用诗文的形式外显。 轼为这幅画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惠崇春江晓景》。(展示课件第四屏)板书 课题。 2. 齐读课题。 三、熟读古诗,触摸美景 (一)了解作者,读懂课题。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生对苏轼和惠崇有进一合查阅的资料谈谈对苏轼、惠崇的了解? 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 △(展示课件第五屏)简介苏轼。 △(展示课件第六屏)简介惠崇。 (二)初读诗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诗文,读准字音。提示读诗的要求。

2

学习兴趣。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 古诗二首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 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2.检查自学情况。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中年级识字教学仍然③借助多种方法落实生字教学任务,结合上下文是重点,对难记的字,教理解字、词。如:惠、崇、蒌、蒿、豚等。(学生互师必须加于指导,帮助学动,教师点拨。) (三)熟读诗文,读出节奏。 1.咱们班同学的朗读能力都很出色,谁来读给大家听? 2.指名读。(学生评价) 3.(展示课件第七屏)师大声范读,生小声跟读。去掉拼音,再读课文。 4. 相机评价:这几个同学读得都很流利。古诗生记忆。 文有一个特点,即具有韵律美,我们可以通过停顿和声调把它表现出来。该怎么在诗句中标出停顿呢?谁来说说? (展示课件第八屏)标好节奏,读。 师生轮读。 四、(展示课件第九屏步骤一、步骤二)思考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诗文,拥抱美景 (一)寻找美景。 (展示课件第九屏步骤一)练习。 1. 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2. 3. 4. 5. 根据诗文的声调和节奏朗读,使学生切实感受5.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 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让学生了解景物是诗歌的基本构成元素,明白景物作为抒情的依托物在诗歌中的首要地位。作画先选景, 写诗先定景物, 读诗也先从找景入手。 这一步是将诗变画的开始,是变平面文字为 3

这些景物哪些属于地面景?哪些属于江上再读课文,思考:诗中除了写了以上画面中苏轼这样安排太妙了。谁是苏轼的知音?请景?哪些属于岸边景? 有的景物外,还写了什么? 你说说这样安排妙在何处。 (能画画的可以画图,不能画的可以用景物名称代替),构图布景。

准备绘画用的白纸,将各景物安置在白纸上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 古诗二首

(二)再现美景。 (展示课件第九屏步骤二)用词描景。 1. 用表色彩的词来准确描摹各个景物。 2. 将色彩添加到景物上。 立体画面的初始,从此开始,学生的思维方式将由抽象思维转为形象思维, 思维触角开始接触到诗歌创作与绘画创作的原点。 (提示:用词、用色都由学生自由选择,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 3. 锤炼动词,理解意境。 (展示课件第十屏)根据各自对诗文的理解,为景物加上恰当的动词。 每个人对景物的感二、个性阅读,创造美景配乐背诵 1.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知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不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苏轼,此时你就站在春江同,因而写出的文章各显河畔,听风,戏水,倚竹,赏花,采采蒌蒿,摘摘芦千秋。这种个性化的理解芽,看看那河豚,拿起笔,把你看到的景物,听到的和创造,正是我们需要的欢歌,感受到的喜悦都尽情地表达出来吧。 2. 学生自由书写。 3. 全班交流,评议。思想的幼芽。如果得到长期的呵护和鼓励,将会成为文学创作乃至一切创造的涓涓长流。 三、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孩子们,有许多诗人描写了春天的美景,但诗人笔下的春天各不相同。老师还收集了一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1.(展示课件第十一屏)赏析写春天的诗。 2.齐读诗句。 第三课时 一、情境导入 师:有一天,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南宋诗人叶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绍翁禁不住春色迷人,终于合上书,想到一位朋友家的学习的兴趣。 中去欣赏他家园子里的春景。他脚踏木屐,独自缓缓 而行,来到朋友家的门前。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我们学习这首诗就知道了。请大家认真看老师写诗题 ——游园不值。读题。二、初读新诗 1. 自由读、个别读(适时指出其在字音、断句方面的问题)、师配乐范读、齐读。 回忆一下,有哪些好方法?

教师的配乐吟诵以诗特有的韵律美,将学生情境,学生积蓄的强烈的 4

2. 初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 带入雅致悠远的古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