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电力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目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8年中国电力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目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3b8940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d

东乃至全国电源结构装机的影响。

最终,还原电力本身的商品属性,使电力价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供需现状、成本现状,并在这一过程中尽量限制操纵、垄断,做到有效、充分竞争。

广东 2017 年电力市场长期协议于 2016 年 12 月签订,总成交电

量 837.05 亿度,为 2016 年长期协议交易电量的 3 倍左右,年度长协占本年度直接交易电量的 75%左右。成交价差为-0.0645 元/度,相较于 2016 年 3-9 月平均-0.0731 元/度的成交价差有所缓和,电厂售电侧释放电改红利 54 亿元。

2017 年交易共有 60 家发电企业、82 家售电公司、6 家电力用户参与,其中售电公司总成交电量为 815 亿度,占双边协商交易规模的 94%,成交量前 7 名售电公司均为首批公示售电公司,分别为:广东粤电电力销售公司、华润电力(广东)销售公司、华能广东能源销售公司、深电能售电公司、深圳能源售电公司、恒运综合能源销售公司、穗开电业,它们大多在发电资源与客户资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合计市场份额 53.6%。

图表:广东 2017 年电力市场双边协商交易售电侧份额统计

2017 年 2-12 月,广东共开展 11 次月度电力市场直接交易,共完成交易电量 319.58 亿度。统一出清价差代表电厂向需求侧让利程度,随供需比例变动及煤炭价格高位运行,基本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

具体到电厂的让利规模时,不仅要考虑到结算平均价差,同时还需考虑每个月的成交电量。我们根据月度成交数据测算,广东 2-12 月售电竞争市场电厂向用户让利的规模分别为 1.89 亿元、4.10 亿元、2.06 亿元、1.11 亿元、1.19 亿

观研天下旗下品牌

元、3.24 亿元、1.32 亿元、1.51 亿元、2.57 亿元、1.53 亿元和 1.51 亿元,2-12 月份电厂平均让利 0.069 元/kWh。

图表:广东售电市场成交电量走势(2017 年 2 月-12 月)

图表:广东售电市场申报电量走势(2017 年 2 月-12 月)

2017 年初,广东售电市场正式采用统一边际价格出清方式成交的新规则,且供需比相对较高,致电厂让利明显。

2、3 月广东电力市场竞价交易申报电量供需比例分别为 2.15 和 1.92,售

观研天下旗下品牌

电侧电力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导致统一出清价差为分别-189.450 厘/kWh、-101.500 厘/kWh,发电侧让利明显。

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对 4 月份集中竞争交易规则进行了调整:需求方申报电量低于 400 万 kWh 的部分,其电量申报价格不能用于计算成交价差。以及企业对规则的不断适应,极端报价情况有所缓解,供需双方日趋理性,结算成交价差偏低的现象有所缓和,电厂让利压力有所减弱,5、6 月份发电侧让利幅度均稳定在 0.05 元/kWh 以下。

在 7 月份电力竞价的前几天,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为完善广东电力市场体系,发布了《广东电力市场发电合同电量转让交易实施细则(试行)》,指出符合条件的全部燃煤机组、热电联产燃气机组可作为出让方或受让方参与广东发电合同电量转让交易。我们认为,此细则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电侧的报价心理,降低其市场博弈动力,从而导致 7 月份需求方申报电量全部得以成交,统一出清价差扩大到-115.000 厘/kWh。

我们认为,对于 2017 年广东售电竞争市场而言,报价与策略对成交电量影响较大,具有发电资源优势企业可有效把握电厂让利心理,占据一定信息优势。全年共有 149 家售电公司实际成交,华润电力、深圳能源、粤电力旗下售电公司领跑该细分市场,合计占据 31.4%份额。

图表:广东直购电竞争市场份额统计(按成交电量,2017 年 2-12 月)

售电公司获取两成让利,竞争有望日趋激烈。据 2017 年广东电力市场交易半年报披露,截至 2017 年 6 月底,广东电力市场准入主体 3896 家,同比增长 207%,其中电力用户 3514 家,同比增长 225%,售电公司 332 家,同比增长 118%。目前在获得准入的 3896 家市场主体中,已在广东电力市场交易系统注册登记 3620 户,占 92.91%。上半年,电厂让利 35.92 亿元,售电公司获

观研天下旗下品牌

利 6.21 亿元。用户已获利 26.8 亿元,售电公司与用户分成比例约 2:8。各月结算情况如图所示。

图表:广东电力市场 2017 上半年各月结算情况

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于 2017 年 11 月 10 日发布《关于开展 2018 年双边协商交易校核工作的通知》,提出,“校核后的规模按 1000 亿千瓦时控制”。结合《南方能源观察》(微信公众号)的相关报道,我们推断,广东 2018 年双边协商电力交易规模大概率为 1000 亿 kWh,同比增长 19.5%。加上月度竞争电量,我们预计,广东 2018 年直接交易电量(直购电)将达到 1300~1500 亿 kWh,同比增长 17.3%~35.3%。我们合理假设,广东 2018 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 6300 亿 kWh 左右,则直购电规模占比在 20.6~23.8%之间。

那么,短期谁在受益?长期谁将受益?

结合广东 2017 年售电市场的成交结果来看,短期谁受益这一问题已经很明显。售电市场规模持续放大,度电降价幅度较 2016 年或有所收敛,但总体来看,电厂让利体量持续放大;从售电侧分成来看,售电公司仅取得 2 成收益,而且电量份额高度集中于少数具有发电资源的电力公司手上,售电公司之间的竞争可谓日趋激烈。

因此,我们认为,电力用户无疑是本轮电改的最大受益者,而且随着电改的逐步推进,除了电费成本的节省外,用户还有望获得更加物美价廉的电力服务。

放眼长期,谁将受益?

我们认为,电改不等同于一味降电价,就其意义,重申前文提到的三点:1)为用户提供物美价廉电力服务;2)不同电源同台竞价,促进优胜劣汰,优化国内电源装机结构;3)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发挥应有价格体系对资源配置作

观研天下旗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