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教学设计《小石潭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教学设计《小石潭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4302c217375a417866f8f16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教学设计

课 题: 《小石潭记》 课 型: 主读课 课 时:上课日期:作 者:单 位:

2课时

2012年10月18—19日 苏伦

涧头集镇第二中学

孤凄心境谁人懂 “性命文章”千古颂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积累作者相关文学常识,了解“记”这种文体及本文背景资料。

教材解读:

《小石潭记》是以写景记游为主的一篇古代散文,它以移步易景的记游方式展示作者的心理感受及心理变化,生动描写了人迹罕至的小石潭环境景物的清幽静谧之美,抒发了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本课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借助课前提示、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叙事写景、抒情状物相结合的特点;启发学生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在此篇游记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学习目标:

1.顺畅地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体会课文写景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 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评价任务:

1.通过听读、个别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诵读技巧,能有感情,准确的诵读课文。

2.教学中采用“诵读、诱思、探究”法,以问领起,引发学生思考,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探究借景抒情的写法,理解作者孤独悲凉的心境。

教学过程:

一、名士风采争先睹,听读正音反复颂

导入新课:

明代朱子臣说:山水朋友,性命文章,是名士本色。这节课就让我们认识一下将生命融于山水,将真情寓于文中的伟大文学家柳宗元,共同走进他的一篇“性命文章”《小石潭记》。(教师板书课题)

走进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山西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晚

年被贬柳州,亦称“柳柳州”,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学生介绍作者等相关文学常识,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诵读课文,初步感知:

1.播放配乐朗诵视频,学生听读。 学生活动: 2.正音:

篁竹( huáng ) 清冽( liè ) .. 为坻( chí ) 为嵁( kān ) .. 佁然( yǐ ) 深邃( suì ) .. 参差( cī ) 俶尔( chù ) ..

翕忽( xī ) 寂寥( liáo ) ..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分钟。 4.指名读。(读后,其他学生评价)

朗读指导:

⑴读准字音,注意句意的完整性,以防读破节奏。 ⑵音量适中、语速舒缓得当。 ⑶要投入感情。

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诵比赛,评选最佳朗诵明星小组。 6.全班齐读课文。

二、释词译句通文意,移步易景理游踪

(一)疏通文意: 学生活动:

1.小组交流,疏通文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以前四段,将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2.集体质疑:学生提出疑问,由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同时引导学生画出本课的重点字、词、句,总结本课的文言现象。

3.教师进行归类板书。(课件展示)

4.翻译接龙:学生每人一句,教师适当点拨。 (二)理清游踪:

1.自由朗读。找出文中表明游踪变化的句子。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试补全下面的游览图。

明确:从小丘西行→(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上气氛。

小结:作者循铮铮潭水声发现小石潭,从容漫步,眼中景随观察点一一变换,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小石潭的美景图。

2.如果你是导游,请用自已的话根据游览图向游客介绍一下本次游览的安排。

三、诗情画意摹美景,“性命文章”千古颂

过渡语: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在作者笔下如此之美。请同学们朗诵课文,用我们美的眼睛去发现美的地方,并在相应的地方做批注。

学生活动:

1.播放朗读视频,要求学生认真听读。在背景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描

绘的小石潭的美景。

2.说说你感受到的最美的景物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你的想象,具体谈谈它美或奇在何处。

要求:须抓住景物的特点。 发言预设:

小石潭美在水声清脆悦耳。 美在潭水空明澄澈——清。

美在潭底的石头形态各异——怪。 美在树蔓青葱茂盛,参差披拂——葱。

美在潭中的游鱼清澈可见,轻灵欢快,机敏悠闲——乐。 美在潭身曲折悠远——遥。 美在潭岸峭拔多姿——峭。

美在潭周围竹树环绕,气氛清幽寂静——幽。

3.作者把一个地处荒山僻野的小石潭描写得如此富有画意,使人仿佛身临其境。除了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尽情描写外,你觉得还得益于作者用了哪些技巧?

请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用心细读,品味作者是如何进行描写的? 问题预设:

(1) 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各写出景物的什么特点,用的是什么写法? (2)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明确:

A.正侧相映展现美。如:写石时以水声清脆,水色清洌,树木长势侧面衬托;写水时以鱼、石正面衬水。

B.生动形象描写美。如:写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人相乐”,用拟人把鱼的活泼、富有情趣写得栩栩如生;写小溪源流时,“斗折蛇行”用比喻,形象地展现了溪身的曲折、蜿蜒;“明灭”二字写出了遥望时溪身的半藏半露,饶有画意。

C.动静结合互衬美。如:写鱼时,鱼影痴呆的静态和灵活游弋的动态相得益彰,把鱼之神、鱼之态描写得活灵活现。

四、一曲山水情难尽,孤凄心境谁人懂

指导语:王国维言:一切景语皆情语,小石潭的景色之美,让人为之陶醉,如果你身处其中,看到如此忘尘脱俗的美景,会产生什么感受?小石潭到底有哪些乐趣呢?

(面对美景,学生的感受也应该是美好的,只要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