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学复习(广东省专插本复习要点)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当代教育学复习(广东省专插本复习要点)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443658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23

1、1949-1952年是一部教育改革史,是一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历史。2、1953-1957年3、1958-1965年4、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5、1978年后恢复了高考制度,教育走上正规。

2、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文革”前17年、“文革”10年、改革开放以后的教育改革。

第2节 当代中国教育的现状

1986年起推行9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高等教育的改革,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经费逐年有所提高,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有史以来的巨大变化。

第3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

1、教育目的: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受到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如国家、社会教育机会、学生家长、教师的期望均为广义的教育目的。狭义——是国家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是一定教育价值观的体现。教育目的具有不同的层次结构。

2、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与教学方法的运用,无疑不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3、教育目的的层次:1)教育目的(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针对所有对象普遍学校的教育目的2)

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针对特定对象特殊 3)教学目标(课程或教学的)具体、可操作、阶段性

4、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

两者的联系: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哪个阶级培养人”的规定性; 两者的区别:教育目的只包含“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教育方针除此之外,含有“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教育方针突出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1、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的表述经过多次变化:

1957年,毛泽东说“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少年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1995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培养德、智、体(三育)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五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育之间既是相对独立又是相互联系,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这五育是融为一体。

3、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只是和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培养他们的意志力的教育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关键,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具有初步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的教育。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1节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也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

一、个体发展与教育的主导作用(个体发展的含义与特征、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个体发展史主客观统一作用的结果)

1、个体发展指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人期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个体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

2、个体发展呈现历史性与社会性、顺序性与阶段性、共同性与差异性(因材施教)等特征。个体发展既可是现实地展开,又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性。

3、现代教育学将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归结为“三因素论”:遗传、教育、环境。一是遗传素质是个体的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二是环境对个体的发展起一定的促进或制约作用;三是教育以及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教育作为特别意义上的“环境”对个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引导着个体的发展方向;b、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深刻、系统和科学;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d、个体的遗传、社会环境因素部分地也是受到教育影响的结果。 5、遗传素质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均是与教育分不开的。教育的主导作用既表现为对个体的作用,也表现为对种族遗传、对环境形成的重要影响作用。(黑框部分)

6、个体的发展离不开其能动的实践,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人的发展经常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7、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稳定性和可塑性,教育工作应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8、教育在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方面的功能,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其二,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其三,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实现。

二、发展个性是教育长期追求的目标

1、个性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具体表现。它既反映人性的共同性,也反映其差别性。 从广义看,个性是由生理、心理、社会性诸方面一系列稳定特点所构成的; 从狭义看,仅指心理特点而言,它是以世界观(认识、观点、理想、信念)为核心的一系列个性特征(需要、兴趣、智力、能力、气质、性格)的结合。

2、人的全面发展:主张让每一个人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并把它作用人们共同追求的一项根本的教育目标。

第2节 教育对人的地位的提升

1、个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2、个体的个性化包含个体的主体意识和个体特征的发展,最终促成个体价值的实现。但个体的个性化与个体的社会化是统一的,教育的功能在于促进二者有机的结合与统一。

3、不断地提升人的地位,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它反映在四个方面:教育即发现人的价值,教育即发掘人的潜能,教育即发挥人的力量,教育即发展人的个性。

第3节 教育对人的素质的培养

教育要提升人的地位,亦即要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实质上就是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

一、素质的含义、分类与结构

1、人的素质即人的本质、本性。既然人具有自然本性与社会本性,因而人的素质就应当由自然的与社会的一系列稳定特点所构成(定义)。

2、素质可分为三类,即先天的自然素质、先天与后天结合的心理素质、后天的社会素质。这三类素质是基本的,无论划分为若干种素质,都必须从属于这三类。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目的与任务

1、素质教育就是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分为三个层次: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与社会素质教育。

2、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它可以分为做人与成才两个层次: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偏重于共同要求;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偏重于区别对待。

3、素质教育有三大任务,即发展身体素质、培养心理素质、形成社会素质。这三大任务是交互作用、共同提高的。

三、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或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容或途径。二者既不可彼此取代,又不可混为一谈,而是相辅相成。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目标,就体现了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统一。

全面发展教育就是要使学生获得德、智、体等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教育有了“素质”的补充,其中目标趋于具体;素质教育有了全面的规范,就要求更明确,二者彼此补充,相辅相成。但全面发展教育并不是均衡教育。全面发展教育侧重于对学校的工作要求,为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可选择机会提供平台。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教育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系统是一个以人的集合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

第1节 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1、概念: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2、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的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强调教师职业的专业性)。(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职业。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已任的职业。 3、教师职业的特点(角色多样化和职业训练专业化) 角

色多样化:传道者的角色向学生传播一定的、正确的思想观念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授业解惑者的角色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管理者的角色组织协调、服务班组织;示范者的角色言传身教 “师者也,人之模范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父母与朋友的角色关爱孩子;朋友的角色平等交流,知心人;研究者的角色研究教育,特别注重研究学生。

4、职业训练专业化包括专业意识(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识)、专业态度、专业技能(教学工作基本技能)、专业品质、专业知识(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学科知识)。 5、在当代,社会赋予教师一系列重要的职业角色,教师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教师只有通过专门的职业训练,取得一定的从业资格,才能成为合格的专业人员。

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1、决定职业社会地位的因素有:1)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2)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3)教师职业的社会权利4)教师职业的从业要求。

2、职业的从业要求是指某一职业对从业者的资格要求,包括受教育程度、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等。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把教师视为一个持续发展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的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其专业水平,使其逐渐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2、相对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能够信守教育理想,献身教育工作,以学生的利益为前提;强调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参与专业决定,负起专业的责任;行为的表现较有弹性,较能容忍压力,具有较强适应性;具有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能力。 3、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延续,伴随这一历程的是教师专业内涵的持续改变,包括: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才能的发展、专业情意的发展等。

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持续发展的成长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达至专业成熟,即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

5、专业发展的策略和途径: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和在职培训(校本培训、校本研修、行动研究、进修观摩)

6、教师教育三阶段:职前教育、导入教育、进修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五阶段:准备期→求生期→巩固期→更新期→成熟期

第2节 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