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新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9-2020新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46184b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24

提问:这道题中两个相比较的量都是未知的应该怎么办。怎样假设?怎样列方程?

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汇报。

(6)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5题。

问题(1)应该用“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问题(2)应该用“总路程÷速度差”。 三、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四、课堂作业

《补》

第四单元 比

课题:比的意义和性质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思考,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弄清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根据比的意义理解求比值的方法,会求比值。

3.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理解比与除法、分数间的联系与区别,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4.结合“神舟”五号顺利升空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考、观察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播放“神舟”五号顺利升空课件。

文字播报: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画面定格在两面国旗。

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呢? 学生交流得出:

(1)用比多比少的方法来表示:长比宽多5cm,宽比长少5cm。

32(2)用倍数关系来表示:长是宽的,宽是长的。

232.导入新课。

在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时,我们除了可以用“多多少、少多少、几倍、几分之几”来描述外,还可以用“比”来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比的意义 1.同类量的比。 (1)启发探索。

教师启发:除了用已学过的这些方法来表示长和宽的关系外,我们还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自学教材第48页。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组织汇报。

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得出:我们可以把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教师指出:不论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这样的两个比我们称为同类量的比。

2.不同类量的比。

(1)投影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的运行数据: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让学生用算式表示飞船的速度。

教师:这些数据提供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求什么?怎么求? 学生列式求飞船的速度:42252÷90。 (2)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提问: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能不能用比来表示呢?应该怎样表示呢? 学生得出: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也还有一种形式,就是用路程和时间的比来表示,如“神舟五号”运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3)提问:路程和时间,是不是同类的量?

教师指出:两个同类量的比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两个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如“路程比时间”又表示速度。

3.概括比的意义。

着重说明这些例子都是通过两数相除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它们都可以用比来表示,所以“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二)比的读写方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学生自学教材第49页。

思考:几比几怎样写、怎样读?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指名汇报交流。

(1)比可以写成“几:几”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但仍读作几比几。

(2)比的各部分名称。

前项 比号 后项 3.比值。

(1)什么是比值?怎么求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求比值的方法: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2)比值可以怎样表示?

比值是一个数,可以用分数、小数、整数表示。 (3)讨论:比值和比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两者的联系:比值是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它可以用分数表示;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两者的区别:比值是一个数,有时可以用小数甚至整数表示;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不能用一个小数或一个整数来表示。

(三)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1.提问: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和分数中的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的反馈,整理成如下表格: 除法 分数 比 被除数 分子 前项 ÷(除号) —(分数线) :(比号) 除数 分母 后项 商 分数值 比值 15 : 10 = 15÷10 =

3 2比值

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时一种数,比表示两个数的

关系。

2.提问: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 比的后项不能为0,因为0没有意义。 三、反馈完善

教材第49页“做一做”。 1.第1题。

因为还没有学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所以第1题中练习本的本数之比写成6:8就可以了,这里不要求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花的钱数之比也是如此。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教材上。组织交流、校对答案。

提问:两人买练习本的本数之比和所花的钱数之比相等吗?为什么? 2.第2题。

让学生说说:未知的前项或后项是怎样求的? 前项=后项×比值 后项=前项÷比值 学生独立把答案填写在教材上。 3.教材第52页“练习十一”第1题。

这道题创设了学校三个兴趣小组比较人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按比较的要求写出人数比。练习时,可以提醒学生看清楚条件,根据要求写出比,并且知道比的前后项不能颠倒。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四单元 比

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猜测验证比的基本性质,并能进行归纳总结,在猜测验证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

2.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比。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