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含答案分析及译文)(精校Word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9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含答案分析及译文)(精校Word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46a4862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c9

奉贤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17到24题。

孤独信传(唐)令狐德棻

①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

②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频典二部,皆有声绩。贺拔胜出镇荆州,乃表信为大都督。从胜攻梁下溠戍,破之,迁武卫将军。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因令信入洛请事,至雍州,大使元毗又遣信还荆州。寻征信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

③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泸涧。孝武叹曰:“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即赐信御马一疋,进爵浮阳郡公,邑一千户。 ④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暗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太祖以其信着遐迩,故赐名为信。

⑤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⑥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 注:(1)太祖;北周宇文泰。(2)武:北魏孝武帝元修。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 ) .(2)政令乖方,民有冤讼( ) .

18.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分)

信以同谋坐免( ) .

A因为 B.驻守 C.犯罪 D.株连受罚 19.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分)

魏孝武雅相委任。( ) .A正确的 B素来,向来 C甚:很 D高雅:不俗 20.与选文第⑤段“以陇右形胜”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C.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D.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

21.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 22.第⑤段“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3.独孤信为何会“名望素重”,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推断。(5分)

5

17.(2分)(1)被授予官职(2)违背 18.(1分)D 19.(1分)C 20.(2分)C

21.(5分)等到独孤信抵达州中任职后,各种事务得以处理,没有积留的。他把礼义教化向百姓宣传,用农业生产鼓励百姓,在几年时间里,公家私人都富起来了。愿意归附的流民有几万户。

22.(2分)他风度优雅,受人追捧,为人处事被人们看重推崇,常常成为效仿的对象。 23.(5分)独孤信任职多地,皆有声绩。他出京任职,多次担任地方要职,主持军政事务,有很高的声望和功绩;独孤信为人忠诚,深受器重。孝武帝西迁,事发突然,独孤信抛家弃子,单骑追随;独孤信为政有方,百姓拥护。担任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治政为民,处事果决,流民归附,信著遐迩。宇文泰初开霸业时,独孤信镇守陇右,为百姓怀念,声名震动邻国。

【参考译文】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叫如愿。他的父亲库者,为领民酋长,从小雄武豪迈有操节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服他。独孤信容貌俊美,善于骑马射箭。正光末年,他和贺拔度等人一起斩杀了卫可狐,因此而知名。因为北部边境混乱,他逃避到中山,得到葛荣的任用。独孤信年少,喜欢修饰自己,服饰的色彩和众人不同,军中称他为独孤郎。 建明初年,他出任荆州新野镇将,兼新野郡守。不久升任荆州防城大都督,兼任南乡郡守。他连续掌管二郡,都有声望政绩。贺拔胜离京镇守荆州,就表奏独孤信任大都督。他跟随贺拔胜进攻梁国的下湲戍,攻克,升任武卫将军。到贺拔胜的弟弟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贺拔胜就命独孤信进入潼关,安抚贺拔岳留下的兵众。正好太祖已经统领了贺拔岳的军队,独孤信和太祖是同乡,小时俩人就友好,见面后非常高兴。太祖趁机命独孤信到洛阳请示事情,抵达雍州,大使元毗又派独孤信返回荆州。不久朝廷征召独孤信入朝,魏孝武帝对他非常信任。

到孝武帝西行迁徙时,事情发生得很突然,独孤信单骑在泸涧追上了他。孝武帝赞叹说:武卫将军竟能够辞别父母,抛弃妻子儿女,从远方前来跟随我。时世混乱就能看出忠良,这岂是假话呀。当即赐给独孤信御马一匹,晋爵为浮阳郡公,食邑一千户。

不久独孤信任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此前,秦州的长官昏庸懦弱,政令荒谬违背常理,百姓有冤情诉讼,长年不能决断。到独孤信抵达州中任职后,各种事务得以处理,没有积留的。他宣传礼义教化,鼓励农业生产,在几年时间里,公家私人都富足起来,愿意归附的流民有几万户。太祖因为他的威信远近闻名,所以赐给他的名为信。

独孤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刚开创基业时,只有关中一带的地方,因为陇右地势险要,所以派独孤信去镇守那里。他受到了百姓的敬慕,声威震动邻国。独孤信在秦州,曾因为打猎到了傍晚,骑马疾奔进城,他的帽子稍稍倾斜。到了第二天早晨,戴帽子的官吏百姓,都仰慕独孤信而将帽子斜戴着。他就是像这样受到了邻国和士民的敬重。

赵贵被诛杀后,独孤信因为同谋而获罪被免官。过了没多久,晋公宇文护又想杀死他,因为他的名望向来很高,不想使他的罪行张扬出来,逼着让他在家中自尽。当他五十五岁。 虹口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

①史浩,字直翁,明州鄞县人。绍兴十四年登进士第。三十年,除浩权建王府教授。三十一年,迁宗正少卿。会金主亮犯边,下诏亲征。时两淮失守,建王抗疏请率师为前驱。浩为王力言:“太子不可将兵,以晋申生、唐肃宗灵武之事为戒。”王大感悟,立俾

浩草奏,请扈跸以供子职,辞意恳到。高宗方怒,览奏意顿释,知奏出于浩,曰:“真王府官也。”既而,殿中侍御史吴芾乞以皇子为元帅,先视师。上亦欲令王遍识诸将,遂扈跸如建康。

②三十二年,孝宗受禅,迁翰林学士。张浚将图恢复,浩与之异议,浩奏:“先为备御,是谓良规。傥听浅谋之士,兴不教之师,寇去则论赏以邀功,寇至则敛兵而遁迹,谓之恢复得乎?”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首言赵鼎、李光之无罪,岳飞之久冤,宜复其官爵,禄其子孙。悉从之。 .

6

③先是浩因城瓜洲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十朋亦疏史正志朋比,并..及浩,自是不召者十三年。起知绍兴府。持母丧归,服阕,知福州。五年,复为右丞相。枢密都承旨王抃建议以殿、步二司军多虚额,请各募三千人充之。已而殿前司辄捕市人,被掠者多断指,示不可用。军人怙众,因夺民财。浩奏:“尽释所捕,而禽军民首喧呶者.送狱。”狱成议罪,欲取兵民各一人枭首以徇。浩曰:“始衅者军人也,军法从事固当。若市人特与抗斗尔,可同罚乎?‘等死,死国可乎?’是岂军人语。”上怒曰:“是比朕为秦二世也。”寻求去,拜少傅。 ④十年,请老,除太保致仕。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浩喜荐人才,尝拟陈之茂进职与郡,上知之茂尝毁浩,曰:“卿岂以德报怨耶?”浩曰:“臣不知有怨,.若以为怨而以德报之,是有心也。”莫济状王十朋行事,诋浩尤甚,浩荐济掌内制,盖其宽厚类此。 (节选自《宋史·史浩传》) [注]①扈跸:指随侍、护卫皇帝出行。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禄其子孙( ) (2)上知之茂尝毁浩(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十朋亦疏史正志朋比( ) ..A.依附勾结 B.与……成为朋友 C.与人攀比 D.与人同列 (2)军人怙众( ) .A.估计 B.猎取 C.依仗 D.谋划 17.第③段画曲线部分断句最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先是/浩因城瓜洲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 B.先是/浩因城瓜洲/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 C.先是浩因城瓜洲/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 D.先是浩因城瓜洲/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 18.把第③段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始衅者军人也,军法从事固当。若市人特与抗斗尔,可同罚乎? 19.第②段中,“浅谋之士”是谁?史浩为什么说此人是浅谋之士?(3分) 20.依据相关事迹,概括史浩的主要品质。(3分) 相关事迹 史浩的品质 为赵鼎等人伸冤 (1) 建议军人与市民不可同罚 (2) 举荐陈之茂、莫济 (3)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 15.(1)授予……俸禄 (2)诋毁,说坏话 16.(1)A (2)C 17.B 18.开始挑衅的人是军人,按军法处理本来得当。至于市民,只是和他们抵抗斗争罢了,可以一样处罚吗? 19.张浚 因为他发动不经训练的军队来谋求恢复中原的大业,这样会造成敌人进犯,士兵逃跑,敌人离开,又邀功论赏,因此史浩认为他是“浅薄无谋的人”。 20.(1)正直敢言 (2)重视民心(维护民利) (3)宽厚待人(心胸宽广) 参考译文: 7

史浩,字直翁,明州鄞县人。绍兴十四年进士及第。三十年,授任史浩为代理建王府教授。适逢金国完颜亮侵犯边境,(皇帝)下诏亲自出征。当时两淮失守,建王上书直言请求率领部队担任前导。史浩极力进言说:“太子不可以率兵。”建王大有所感而觉悟,立刻让史浩起草奏疏,请求随从帝王的车驾而尽到儿子的职责,文辞意气恳切周到。高宗看了奏疏,知道奏疏是史浩起草的,说:“真是王府的官员啊。”接着,殿中侍御史吴芾请求派皇太子为元帅,先去视察部队。高宗也想让建王普遍了解各位将领,于是(建王)随从帝王的车驾到建康。三十二年,孝宗接受禅位,(史浩)升任翰林学士。张浚将要谋求恢复中原,史浩和他意见不同。史浩上奏说:“首先是准备防御,这是良好的规划。假如听信浅薄无谋的人,发动不经训练的军队,说这就是恢复(大业),怎么可以呢?”隆兴元年,(史浩)被授任为尚书右仆射,首先进言赵鼎、李光清白无辜,岳飞久蒙冤屈,应当恢复他们的官爵,授予他们的子孙俸禄。(皇帝)都听从了。

先前,史浩因为要在瓜州筑城,报告派遣太府丞史正志去视察,史正志和张浚辩论。王十朋也上奏史正志依附勾结,一并牵连到史浩,从此十三年不被召见。(后来)(史浩)被起用为绍兴府知府。为服母丧还乡,服丧期满后,担任福州知州。五年,(史浩)又担任右丞相。枢密都承旨王抃建议以殿、步二司军有许多空位为由,请求各招募三千人补充部队。不久殿前司就抓捕市民,被抓的人很多自己折断手指,表示不能当兵。军人依仗人多,就借机抢夺百姓财物。官司立案量刑时,想要拿军人、市民各一人杀头示众。史浩说:“开始挑衅的人是军人,按军法处理本来得当。至于市民,只是和他们抵抗斗争罢了,可以一样处罚吗?‘同样是死,为国而死可以吗?’这难道是军人说的话吗?”皇上发怒说:“这是把我比作秦二世了。”不久,史浩请求离职,(却被)授任为太傅。十年,请求告老,授任太保退休,封为魏国公。绍熙五年逝世,享年八十九岁,封为会稽郡王。史浩喜欢推荐人才,曾经拟定陈之茂升官为郡守,皇上知道陈之茂曾经说过他坏话,说:“你难道是在用恩德报答怨恨吗?”史浩说“我不知道有怨恨,假使把这当作怨恨而用恩德报答他,这就是存心的了。”莫济为王十朋作行状,诋毁史浩尤其厉害,他却举荐莫济掌管内制。大致上他的宽厚就像这样。

黄浦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

①崔立字本之,开封鄢陵人。祖周度,仕周为泰宁军节度判官。慕容彦超叛,周度以大义责之,遂见殺。

②立中进士第。为果州团练推官,役兵辇官物,道险,乃率众钱,佣舟载归。知州姜从.革论如率敛法,当斩三人,立曰:“此非私已,罪杖尔。”从革初不听,卒论奏,诏如立议。.真宗记之,特改大理寺丞,知安丰县。大水坏期斯塘,立躬督缮治,逾月而成。进殿中丞,历通判广州、许州。

③京西转运使胡则曰:“滑州进士杨世质等诉本州黜落,即取元试卷付许州通判崔立看详,立以为世质等所试不至纰缪,已牒滑州依例解发。”诏转运司具析不先奏裁,直令解发缘由以闻,其试卷仰本州缴进。世质等仍未得解发。及取试卷,诏贡院定夺。乃言词理低次不合充荐诏落世质等而劾转运使及崔立之罪。

④会滑州塞决河,调民出刍楗,命立提举受纳。立计其用有余,而下户未输者尚二百万,悉奏弛之。知江阴军,属县有利港久废,立教民浚治,既成,溉田数千顷,及开横河六十里,通运漕。累迁太常少卿,历知速、漠、相、潞、充、鄂、涇七州。兖州大饿,募富人出谷十万余石振饿者,所全活者甚众。 .⑤立性淳谨,尤喜论事。大中祥符间,帝既封禅,士大夫争奏上符瑞,献赞颂,立独言:“水发徐州,旱连江、淮,无为烈风,金陵火,天所以警骄惰、戒淫逸也,区区符瑞,尚何足为治道言哉? ”前后上四十余事。以右谏议大夫知耀州,改知濠州,迁给事中。告老,进尚书工部侍郎致仕,卒。识韩琦于布衣,以女妻之,人尝服其鉴云。 .

节选自《宋史·循吏传》

【注】①刍楗:堵塞河堤决口所用的草把等材料。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诏如立议( ) (2)募富人出谷十万余石振饿者( )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