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 姓氏源流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柏 姓氏源流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47a155c3b3567ec102d8a34

蔣氏 閨諱行八娘,元延祐二年乙卯六月十三日子時生。

第十代應生 ﹙貴生貴森﹚元至順壬申年五月十八日巳時生,初時由甯遠遷祁陽,因家貧,遷湖南零陵福田洞,今湖南零陵區福田鄉﹙福田洞﹚棉花地村十二隊,十四隊

夏龍氏,閨諱 元順帝六年卯寅七月十三日子時生,明永樂十二年甲午四月十八日申時卒。七十有八。

第十一代興隆 明洪武六年癸醜三月十六子時生,宣德二年丁未六月十一午時卒。五十有七。

諸氏 閨諱 明洪武六年癸醜三月十六日生, 正統四年己未七月初八寅時卒。六十有七。

第十二代仲祿明洪武二十八年甲戌正月十五寅時生,成化三年丁亥五月初八丑時卒,七十有三。。

雷氏 閨諱 明建文元年己卯八月十三辰時生,成化十年甲午七月十三申時卒,七十有六,

第十三代壬二郎 生卒失考,

第十四代長興

第十五代永春 明成化元年乙酉七月十二日卯時生,正德十五年十二月初一卯時卒。五十有六。

李氏 成化二年丙戌七月二十三辰時生,嘉靖二十一年壬寅正月二十日申時卒。

第十六代志達 生卒失考

第十七代繼 生卒失考,

第十八代延訓 生卒失考

第十九代惟安 生卒失考

第二十代友善 湖南零陵區福田鄉﹙福田洞﹚棉花地村十二隊,十四隊。

第二十一代發春 入川定居於達縣(綏定)趙家鄉(清風鄉)沙壩村毛家溪老屋院

第二十二代世純

第二十三代柏大年

第二十四代柏芝江

第二十五代柏?﹙單名﹚

第二十六代柏宗萬

第二十七代柏開月

第二十八代

第二十九代

第三十代

第三十一代

第三十二代

第三十三代 ……

第十节、敦仁堂柏氏移民史

崇明柏姓,早在元代,就有著名的人物。據元至正《昆山郡志》卷五以及明正德《崇明縣重修志》卷七記載,元代海運萬戶劉必顯的贅婿柏良輔(1271—1310),號南山,以海運

功,任職忠顯校尉、松江所千戶(中華書局出版的《元人傳記資料索引》第四冊第二O一九頁人物條目誤作“薛良輔”)。今據存世的崇明《柏氏宗譜》(道光癸巳歲孟冬月鐫竣、瀛洲東沙永豐古裏碧山書屋太史第梓行發閱)記載,柏姓,“先世始居北地中州之陳留郡”。宋時,柏萬春隨高宗南渡,居住金陵(江寧府上元縣盡節鄉)大柏村,成為“河南省始遷江南省之祖”。柏萬春的十四世孫柏洪七,遷居句容柏岡。柏洪七(一世)的玄孫柏應科從“江南之句容遷於崇,遂家海鄉,迄(柏)謙凡五世,不絕如縷。族人之居於崇者,不過四、五家”(柏謙《柏氏宗譜序》)。五世柏應科、柏士龍等均被尊為“金陵始遷崇明之祖”。

柏謙系出“永豐沙正支”,為“應科公”玄孫,第九世。祖居“老永豐沙灣港鎮西”,“塋葬享沙倪沈狀,在東小溟界蔣宅西南角”。父親柏萃(1668~1739),字敘山(縣誌作“聚三”),號蘆村,“少孤,奉母孝,常熟陶正靖紀其事”,康熙三十五年中秀才,“定居城內之吳家弄”,“經營阡陌”,築日興之圩,造永豐之宅”。敕封文林郎,贈儒林郎,崇明沈探花為他撰《墓誌銘》。母親吳氏(1669~1752)。柏謙(1697—1765),字蘊皋(一作“蘊高”、“韞皋”),號東皋(又作“撝庵”),生於康熙三十六年四月二十八日,他“師事同邑孝廉李杜詩”,康熙五十四年,年十九,“補博士弟子員”(考中秀才),雍正元年,年二十七,補廩、拔貢,雍正二年,順天鄉試中舉,雍正八年考中進士,選為翰林院庶起士,雍正十一年授翰林院編修,雍正十三年任順天鄉試同考官,乾隆元年為福建正考官,乾隆三年為福建鄉試副考官,又曾任《一統志》館、武英殿經史館、《明史綱目》館的“纂修”,乾隆十二年遷居常熟車子巷,在虞山游文書院任主講,卒于乾隆三十年八月初六日,享年六十九歲,柏謙與子柏濟(崇明縣誌中作“柏雲”)均卒葬虞山之麓。柏謙弟子有何忠相、魏兆昌等百餘人。傳記資料見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281”、常熟邵齊燾《玉芝堂文集》卷五《翰林院編修柏東皋先生行狀》(《國朝耆獻類征初編》卷一百二十六《詞臣十二》引),以及《清秘述聞》、《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第二卷第三四四頁、嘉慶《太倉州志》卷三十八《人物、文學》、《瀛洲詩鈔》卷三、光緒《崇明縣誌》卷十一等。

第十一节、大冶柏氏景賢公支

(第一字為良器公31 世) 景瑞映崇元,柏廷大吾春;芳祖成道福,光際遇昌興 ; 黃石柏氏景員公支( 此公與景賢公是堂兄弟)景幹諒朝選,名逢會占春;克長可世之,期祥文紹興;兩支合修新訂派行 家聲繼前經,定許扶邦國,萬代建奇勳****** 大冶柏氏各莊門行政地址 (原行政區劃)以下諸莊為景賢公的後代 四棵鄉鐘山村柏家老屋 (譜稱梧桐莊)分遷祖崇鳳,崇貴兄弟)四棵鄉寶山村柏家新屋(譜稱螺螄莊)清康熙年間分遷祖蔔聖,魁山,士備兄弟四棵鄉鵬程村柏家細屋(譜稱榮華莊)清乾隆年間分遷祖光榮,光華兄弟羅橋鄉王太村饒家灣(位於牛角山南麓)清同治年間分遷祖際適,及共和國初年興字輩兄弟下陸區蕭家鋪鄉老下陸村下陸灣(位於五寶山北麓)分遷祖民國末年英字輩兄弟 下陸區東方山鄉衛王村馬家堰(與大冶羅橋交界處)共和國八十年代分遷祖才字輩 以下為景員公的後代黃石市石灰窯;原村址在上窯至勝陽港,楓葉山一帶有屋宇,山場,田地(黃石市志記載,民間有羅山柏地張家湖之說)。現子孫散居黃石城區各地

天水柏氏小宗大冶譜世系 (1)良器

(2)儼 固 叔和

(3)尚 祿

(4)掩 潛 欽

(5)琮 瑾 瑞 意 善緝

(6)大 宏 秦 泰 國召 仲 兢 霓 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