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各地2019届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湖北省各地2019届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4cc696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8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黄冈期末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 朱敦儒

[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长亭九梦君。 云背水,雁回汀。只应芳草见离魂。前回共采芙蓉处,风自凄凄月自明。 【注】朱敦儒,两宋之际河南府洛阳人,人称骆川先生。北宋末年大变乱发生,他经江西逃往广西,后避乱客居南雄州(今广东省南雄市)。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作先写船儿在洛水向东驶去,诗人伫立船头,心中满是离愁别绪,为诗歌定下感情基调。

B.“西风挹泪分携后”意思是分别后,西风也为我拭泪。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离情更为生动。

C.夜宿长亭,十个夜晚九次出现梦中故人。既突出了一路奔波之辛苦,又表现了思念之深切。

D.尾句写的是回忆共采莲之景:晚风轻拂,明月廊照,一切是那般美好。这是以乐景强化离愁。

15.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讲,赏析词的下片。(6分)

14.D(对句意理解错误。要紧紧抓住两个关键字词“自”字。原句是说,先前和你一同采莲的地方,而现在却是冷风凄凄,明月高悬。风月还在,斯人不见,物是人非,令人肝肠寸断。是今昔对比,不是以乐景写哀情。)

15.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下片前三句描写了一幅萧瑟苍凉的图景:浓云遮蔽水面,大雁飞回汀州,芳草一片凄迷。词人触景生情,引发心中无限离愁别绪。以景结情。下片末两句写景:昔日和你一起采莲的地方,如今已是冷风凄凄,明月高悬。斯人不在,风月如故,物是人非,让词人伤心断肠。以景结情,余味无穷。 对比。末两句写景:昔日共采莲花的美好往事回忆与分离后“风自凄凄月自明”之景形成对比,使离愁别绪更突出。(答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其中表现手法1分,分析2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华师一附中 黄冈中学等8校第一次联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l4-15题。

寄洪与权

王令

剑气寒高倚暮空,男儿日月锁心胸。

莫藏牙爪同痴虎,好召风雷起卧龙。

旧说王候无世种,古尝富贵及耕佣。

须将大道为奇遇,莫踏人间龌龊踪。

【注】洪与权:作者之友。王令:出身贫困,以教书为生,卒年仅28岁,其才华志向颇得王安石赞赏。剑气:“宝剑之气,上彻于天耳!”(《晋书·张华传》)耕佣:“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日:.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大道:指“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的心志。奇遇:机遇。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起始两句写男儿气概冲天,胸锁日月,入笔挺劲洒落,振响入云。 B.颔联借用痴虎和卧龙的比喻,既是勉励友人,也是借以表达自己的心志。 C.诗人对陈涉持不赞同的态度,对这些在野之人发愤一时以追求富贵颇有微词。 D.本诗主要运用了用典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全诗意气高昂,感情强烈。 15.这首诗歌蕴含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概括分析。(6分)

14.C(诗人用陈涉起义时的言行白励,可以看出他对其并不歧视,而是赞同这些在野的英杰发愤一时,以成就不朽功勋。)

15.青年应当豪气冲天,胸襟磊落。首联写男儿的气概要像龙剑那样腾光于高寒的暮空,心胸要像日月一样光明无尘。青年要力求振奋,渴求用世。颔联写青年不要像痴虎那样自藏牙爪,要做乘风雷而起的卧龙。青年身处穷困仍要胸怀大志。由颈联可见王侯将相并非世代相传,力耕的佣T也能求取富贵。青年遇到时机就要积极争取为世所用,但不能丧失道义,行事龌龊。从尾联可见诗人虽然有积极用世的心志,但对于不义而取得富贵的龌龊行径是不齿的。(每点2分,任答对3点给6分)

武昌区元月调研考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云门道中晚步 (宋)李弥逊

层林叠巘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 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独绕辋川图画里,醉扶白叟杖青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铺陈了漫步云门道中所见暮色笼罩下的山水景色,“山转岗回”、“步随”、“独绕”等字眼点明行动轨迹。

B.首联总写诗人云门道中所见,以“暗东西”“路更迷”紧扣诗题中“晚步”,勾勒出傍晚山林幽深晦暗的概貌,为下联展开具体描述蓄势。

C.颔联从诗人主体活动的角度运笔,出句与对句以“望”和“步”分别领起,描绘景象目力所及比脚力所及来得更为阔远,笔力新俏,推陈出新。

D.尾联描写画外沉醉美景的诗人与画中扶着青藜杖醉酒老叟相映成趣,与卞之琳《断章》中主客体位置调换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15.本诗颈联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试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14.D (诗人既在画中又在画外,尾联的精妙之处在于诗人通过想象虚写,把自己织进了这幅山阴版的辋川图画里,使自己成为与这幅天然图画融为一体的画中人;同时又存在一个画外的自我,诗人仿佛具有分身术,跑到画外欣赏起这幅有自己在内的云门道中晚步图) 15. [答案示例](1)(2分)上句写傍晚时分,樵夫砍柴归来,远山上的野火渐渐熄灭,最后一缕孤烟也冉冉散尽;下句写困乏的耕牛僵卧在犁边,早春时节,田里的小麦还显得很低,(2)(4分)这一联运用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白描等多种描写手法,将农事活动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紧扣诗题中的“晚”字,描绘出一幅清新优美的山村春晚图,表达了诗人悠闲愉悦的心绪。

十堰市元月调研考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哀郢①(其二)

陆 游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②真同下阪轮。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从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无处问,废城⑧霜露湿荆榛④。

[注]①1170年陆游在家乡穷居四年后出任夔州通判。初夏,他从家乡出发,沿长江西上入蜀,九月过荆州。此地为战国时楚故都郢,他触景生情,怀古伤今,遂借屈原《九章》中的篇名“哀郢”为题写下此诗。②徂岁:过去的岁月。③废城:指郢城。④荆榛:荆树丛。

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景,意思是说荆州十月已是早梅初开的小阳春气候,为下句的感叹作铺垫。 B.次句将过去的岁月比作下坡的车轮,运用比喻手法生动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C.颔联由对屈原的怀想而抒发对古往今来仁人志士壮志难酬的愤慨,既伤古,又悼今。 D.颈联“淋漓痛饮”是因为诗人被任用后的喜悦,“慷慨悲歌”是因为白发新添事业未竟。

15.“废城霜露湿荆榛”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析。(6分) 14. D(诗人之所以“淋漓痛饮”,是因为心中报国无门的怨愤和苦闷无法解脱,所以于长亭薄暮之巾,更显孤独,故借酒浇愁,而不是因为任用后的喜悦)

15.(1)此句运用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2)诗人眼前的郢城霜露已浸湿了满地的荆榛,显得一片惨淡荒凉,(2分)从而在对郢都的感叹之巾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叹、对南宋失去国土的痛惜之情和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愤懑。(3分)

荆门市元月调研考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14-15题。

去蜀 杜甫①

五载客蜀郡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注】①这首诗当作于永泰元年(765)。这年4月,严武病死;5月,杜甫离蜀。②蜀郡,即成都。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