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93页)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93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4e34f555d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65

有志者事竟成

2.文中加点的“但是”有什么作用?

3.用原文回答本文的主旨,并说说你的理解。

4.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他更欣赏的是什么?为什么?

有志者事竟成

7、雷电颂

郭沫若

学习目的: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征展开想象,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了战斗的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 重点难点:

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学习方法:和谐学习法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 一、检查预习《雷电颂》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伫立( ) 睥睨( ) 咆哮( ) 波澜( ) 污秽( ) ......

犀利( ) 劈开( ) 稽首( ) ...

雷霆( ) 踌躇( ) 鞭挞( ) ....

虐待( ) 驰骋( ) ..

忏悔( ) 罪孽( ) ..

2、解释下列词语:

睥睨: 污秽: 犀利: 播弄: 虐待: 雷霆: 踌躇: 鞭挞: 祈祷: 忏悔: 罪孽: 拖泥带水: 3、作者档案和背景介绍。

(1)、本文选自历史剧《屈原》,屈原是我国最_______的大诗人,是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诗人,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者_______,是进步文化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历史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景介绍。

《屈原》创作于反动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之后。剧本取材于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____________一生的故事。以____________为情节线索,构成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戏剧冲突,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塑造了____________这个悲剧典型。 合作交流 整体感知课文《雷电颂》

1、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联系写作背景谈谈戏剧的创作主旨。

a.风雷电:

b.洞庭湖、东海、长江:

有志者事竟成

c.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

d.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e.“土偶木梗”的群像:

其中河伯有二义:其一是指 ,其二是指 。 2、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探究质疑 1、《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2、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3、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

有志者事竟成

8、短文两篇

巴金

学习目的

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重点难点

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学习方法:和谐学习法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 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 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 种别样的心情 2、展示学习目标

(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3)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4)理解作品的主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意。 A.旸谷( ) 浸润( ) ..

B.皓月( ) .C.一撮灰( ) .D.瞬间( ) .

姮娥( ) .

露台( ) . 夸父( ) .

2、介绍作者情况及。

(1)巴金,原名李尧棠,字_______,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_______家。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月》选自散文集_________。

(2)时代背景。 探究质疑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然后回答。

1、在《日》中,文章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

2、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

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