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含答案)-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含答案)-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50876b252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7

笔“悬”在空中,这支笔相对于飞船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笔是静止的;但飞船和飞船上的物体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笔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飞船;地球。 (2) 【分析】

(1)刻度尺的读数: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的读数.在读出准确数字之后,还要读出估计数字,当物体的末端正对刻度尺的刻度时,也要读出估计数字0;

(2)根据频闪的次数和频闪的时间间隔,结合图示计算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4位置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由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

本题考查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关键是能从图中读出频闪的次数和通过的距离。 【解答】

(1)根据图示可知,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时距离为:4.40cm-2.60cm=1.80cm; (2)根据图示可知,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4位置时,频闪3次,所以时间是t=0.02×3=0.06s, 根据图示可知,木块运动的距离s=8.00cm-2.60cm=5.40cm=0.054m, 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平均速度:故答案为:1.80;0.9。 (3) 【分析】

(1)人们可以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如利用回声定位制造的倒车雷达;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本题考查学生对回声定位和声音传播条件的掌握情况,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解答】

安装在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尾部4个超声波探头可以探测车身不同方位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并通过主机向司机用语音报警,这套装置如果安装在太空飞船上,在外太空尾部探头功能会失效,这是因为太空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超声波;真空不能传声。 (4) 【分析】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吸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

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情况,掌握各物态变化的概念是关键,是一道综合性题目。 【解答】

泄漏的液氧在常温下汽化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雪花”;消防队员用湿棉布捂在泄漏口,泄露的液氧迅速汽化吸热使水的温度降低而结冰,借助水的凝固止住泄漏。 故答案为:汽化;凝固。 (5)

第9页/共14页

计算木块从

【分析】

(1)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 (2)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此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针对此类型的题目,要明确谁是反射面,然后根据物像到反射面的距离相等,进行分析解答,不要被题中“池中水深2m”这个无关的条件所干扰。 【解答】

(1)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若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蜻蜓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也为0.6m;

(2)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所以人逆着光线看到的鱼的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即实际位置更深。 故答案为:0.6;更深。 (6) 【分析】

放映机的镜头相等于凸透镜,胶片相等于物体,屏幕相等于光屏;

放映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并且物距越小,所成的像越大,像距也越大。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一定熟练掌握成像规律的内容,还考查了成像规律的变化,要搞清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解答】

电影放映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准备放映时,画面超出了整个屏幕,说明画面大了,应增大物距,减小像距,所以将放映机靠近屏幕,同时要增大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放大;靠近。 (7) 【分析】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卫星向外喷射气体时对气体有力的作用,同时气体对卫星也有力的作用。 本题考查了力的相互作用,属于力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解答】

卫星“刹车制动”时,沿运动方向喷射高温气体,高温气体对卫星施加制动力,所以向前喷射高温气体;被喷射的气体对卫星也有力的作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前;相互。 (8) 【分析】

根据密度公式,利用A的质量与铜的密度,求出铜片的体积,再根据体积公式,求出铜片的厚度;同样方法求出B的体积,除以厚度就是面积。

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我们就能求出物体的体积,从而计算出物体的厚度。 【解答】

第10页/共14页

长方形铜片A的体积:,

根据长方体体积公式V=abh得,铜皮的厚度;

椭圆形铜片B的体积:,

则椭圆形铜片B的面积为:故答案为:0.06;300。 35.

【分析】

(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相关知识,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近视眼的成因的相关知识,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解答】

(1)由图甲可知,此时物距等于像距为20cm,此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由图乙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为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端;

(3)凸透镜成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所以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但在焦距以外),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右移动,像变大。 故答案为:

(1)等大倒立的实像;10; (2)照相机;发散;前端; (3)右;变大。 36.

【分析】

(1)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应位于同一高度,像成在光屏的上方此时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2)凸透镜成像时,u=v=2f,在图象上找到u=v对应点,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若u<f,则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3)若物距增大,则像距会减小,此时为使像距不变,则需用凹透镜进行发散,使像成在原来的光屏上。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调节要求,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的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掌握: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

(1)像成在光屏的上方此时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2)由图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为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20cm,则f=10cm;当物距为30cm时,即2f<u,则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3)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远离透镜时,像距变大,像远离凸透镜,为使像能成在光屏上,应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块适当的凹透镜对光线进行发散,像才能成在光屏上。 故答案为:(1)下;(2)10;照相机;(3)凹。

第11页/共14页

37. (1) 【分析】

根据我们对于牛顿的物理学成就和相对论的了解进行解答。

多了解物理学史对培养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帮助的,所以考试中也时有涉及,在学习中应注意。 【解答】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了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上和地下一切物体运动的普遍规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

著名的相对论是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的。 故答案为:牛顿;爱因斯坦。 (2) 【分析】

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②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物理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体温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零刻度,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面垂直。 【解答】 由图知:

①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6.2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6.20cm-3.00cm=3.20cm;

②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1”和“2”之间,偏向“2”一侧,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9.8s处,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9.8s,即秒表的读数为1min39.8s=99.8s。 故答案为:3.20;99.8。 (3) 【分析】

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的减小误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的产生原因,以及减小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解答】

一般来说,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等因素的影响,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叫误差,误差值只能减小,不能消除,因此“我们建的是导弹阵地,不能有丝毫误差“这个题目是不恰当的。 故答案为: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减小。 (4) 【分析】

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求出甲车的运动速度;根据图象,分别分析出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

甲的图象是s-t图象,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

乙图象是s-t图象,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由于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因此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向西运动。 故答案为:4;14.4;西。

(5) 【分析】

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③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及控制噪声的途径等知识,比较简单,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 【解答】

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我们听到的广场的音乐声是由音箱中的纸盆振动产生的;

第12页/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