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世说新语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57e41c3d5bbfd0a795673bc

《世说新语》六则

【教学目的】让学生大致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关的文史知识;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六则选文的文义,提高阅读文言文的修养;让学生理解六则选文所体现出来的魏晋风度,提升思想境界;让学生体会《世说新语》隽永简约的艺术风格,增强文学艺术品的鉴赏力。

【重点难点】重点:六则短文的文义、显示的魏晋风度特征和隽永简约的艺术风格。难点:六则中人物背景及关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一、刘义庆、《世说新语》简介 二、文本分析

三、“魏晋风度”与“隽永简约” 【思考题】

1.什么是魏晋风度?

2.结合六则短文体会《世说新语》隽永简约的艺术风格。 【导入语】

东晋的尚书令诸葛令和丞相王导二人为姓族的先后进行了一次简短的语言交锋。王导说:“为什么不说葛、王,却说王、葛?”“王、葛”的排序是当时习惯的说法,很难应对。没想到诸葛令说:“这就好像说驴马,而不说马驴,这难道是说驴胜过马吗?”(原文:譬言驴马,不言马驴,驴宁nìng胜马邪?)弄得丞相王导很尴尬。简文帝召见东晋名臣王坦之和中央秘书(黄门侍郎)范荣期。王坦之年龄小官位高,范荣期年龄大官位低,于是二人为了谁走在前谁走在后极力推让,最后还是年龄大的范荣期走在前边。走了一会儿,王坦之突然说:“簸呀扬呀,糠皮在前。”(原文:簸之扬之,糠秕bì在前)这是说范荣期是糠皮,自己是好米。老范不动声色地走着,也轻声地感叹:“淘呀汰呀,沙子在后。”(原文:洮之汰之,沙砾在后)

这都是《世说新语》的《排调》篇中记载的小幽默。《世说新语》中不仅记载了许多这样生动有趣的故事,它一共有36篇,每篇都是一个专题,内容非常丰富,把魏晋士人的风貌和社会风情展示得淋漓尽致,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津津乐道的一本书。本课选择了《世说新语》中的六则,在一定程度上映现出魏晋名士的风流雅尚。

1

一、刘义庆、《世说新语》介绍 1.刘义庆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他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大弟弟长沙王刘道怜的第2个儿子,即宋武帝侄,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因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刘义庆便被朝廷过继给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当时“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卫将军、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宋书·刘道规传》云:刘义庆“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说明他生性求简单朴素,无不良嗜好,不贪欲,又爱文艺。他还喜欢与文学之士交游,他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名儒硕学。《宋书》云:“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当时著名的文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都曾受到他的礼遇。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刘义庆公元

444年去世,终年42岁,谥为临川康王。生有5子,均有功名:长子刘烨(一作晔),嗣封为临川王;次子刘衍,官任太子舍人;三子刘镜,官任宣城太守;四子刘颖,任前将军;五子刘倩,官任南新蔡太守。临川哀王刘烨,官至通直郎,后被太子刘邵杀害。刘烨生子刘绰,字子流,承嗣为临川王,官至步兵校尉,顺帝末年因谋反被杀,临川王国也被废除,后裔不明。刘义庆著作丰富,所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叙》,记述皇代之美;此外还有《集林》200卷,《世说新语》10卷。

总之,刘义庆是南朝宋最优秀的皇家子弟,很聪明,品德好,又有文才。但也有文称他“文才不多”,可是“足为宗室之表”,意思是虽没有什么文才,但品德高尚,是宗室的优秀代表。看来关于他到底有没有文才,是有争论的。这个我们就不要参加讨论了。

2.《世说新语》

书名:刘义庆担任江州刺史与南衮州刺史期间,开始编撰《世说新语》,这是他最著名的作品。此书《隋书》、《新唐书》、《旧唐书》以及《南史》都只称《世说》,唐代《世说新书》、《世说新语》之称常并用,自宋初始《世说新语》渐渐成为通行书名。

背景:自汉朝末年,经三国魏晋南北朝,直至隋统一,中国社会经历了长达四百年的动荡时期。农民起义、封建割据、军阀作乱、外族入侵纠缠起伏,绵绵不绝。因为政治的诡谲不定,儒家入世的传统思想基石渐渐动摇,人们开始寻觅另外的精神依凭。鲁迅在其《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说:“从汉末到六朝为篡夺时代,四海骚然,人多抱厌世主义;加以佛道二教盛行一时,皆讲超脱现世,晋人先受其影响,于是有一派人去修仙,想飞升,所以喜服药;有一派人欲永

2

游醉乡,不问世事,所以好饮酒。”这样,谈一些玄而又玄的道理,服药饮酒,笃信佛道,任性率真,成为当时社会精英们追逐的时尚。

内容:这部书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遗闻轶事。所记虽然常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世说新语》一书计有三十六篇(附36篇篇名解义):

德行(道德、品行)(第一则)

言语(思想敏捷,长于辞令)(第二则) 政事(布政治事)

文学(文章博学,尤重清谈) 方正(为人方正)

雅量(度量宽宏)(第三则) 识鉴(审查人事,鉴别是非) 赏誉(品评人物,加以揄扬) 品藻(品评人物,定其高下) 规箴(规劝、告诫)

捷悟(聪明机智,领悟迅速) 夙惠(幼时聪慧)

豪爽(豪放爽朗,不落凡俗) 容止(容色、动静) 自新(改过自新) 企羡(企望仰慕) 伤逝(感伤死者) 栖逸(隐逸山林) 贤媛(贤明妇女)

术解(方术技艺,解释问题) 巧艺(工程技艺,精巧高妙) 宠礼(宠幸、礼遇)

任诞(任意而行,放诞不拘)(第四、五则) 简傲(轻率傲慢)(第六则) 排调(嘲笑戏弄) 轻诋(轻蔑、诋毁) 假谲(诡诈、欺骗) 黜免(贬斥罢免) 俭啬(节俭、吝啬) 汰侈(骄奢无度)

3

忿狷(愤怒、急躁)

谗险(轻信谗言,毁害贤能) 尤悔(过错、懊悔) 纰漏(错失、疏漏) 惑溺(迷乱陷溺) 仇隙(仇恨嫌隙)

除德行、言语、文学、政事属孔门四科(《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其中有部分传承儒家礼教的内容外,其余篇类大都洋溢着自由浪漫的人生格调,显示了独立自觉的文学内涵。

价值:准确地说,《世说新语》是他和门下文人杂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它是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也是一部志人小说集,也称为笔记体小说。这部书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仿照此书体例写成的作品更不计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由于其反映了当时名士清谈、放诞等精神,因而被称为“名士的教科书”。鲁迅先生说:“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由于其内容的丰富性,也是一部非常珍贵的史料。周祖谟先生说:“《世说新语》虽是古代的一部小说,但一直为研究汉末魏晋间的历史、语言和文学的人所重视。”“所涉及到的重要人物不下五六百人,上自帝王卿相,下至士庶僧徒,都有所记载,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当时人物的风貌、思想、言行和社会的风俗、习尚,这确实士很好的历史资料。”

《世说新语》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鲁迅先生评价《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事则高简瑰奇”。因此它也是一个文学语言的范本。

二、文本解析

本课所选六则精彩场景,反映了魏晋时代的审美情趣:轻视外物、向往自由、冷静坦荡、狂放不羁、即兴任情、语带玄机等。六则的小标题为《大学语文》教材编者所拟。

第一则:《身无长物》(《德行》第44条)——轻视外物

德行,指人的道德品行。郑玄注《周礼·地官·师氏》曰:“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孔颖达疏《易·节》曰:“德行谓人才堪任之优劣。”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