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文本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文本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5942ef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fb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3

第一部分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3

第二章 城乡发展战略和目标……………………………….....3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4

第一节 空间管制与协调规划………………………………………… 第二节 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三节 城镇功能定位………………………………………………… 第四节 产业发展规划………………………………………………… 第五节 综合交通规划………………………………………………… 第六节 重大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第七节 历史文化遗产与风景旅游规划……………………………… 第八节 城镇生态与环保规划………………………………………… 第九节 综合防灾规划………………………………………………… 第十节 “两型社会综改区”建设规划……………………………… 第十一节 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十二节 近期建设规划………………………………………………

第二部分 中心城区规划…………………………....15

第四章 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15

第五章 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15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16

第七章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18

第八章 产业布局规划……………………………………………20

第九章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

第十章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23

第一节 给水工程规划…………………………………………………… 第二节 排水工程规划…………………………………………………… 第三节 电力工程规划…………………………………………………… 第四节 电信工程规划…………………………………………………… 第五节 燃气工程规划…………………………………………………… 第六节 环境卫生规划…………………………………………………… 第七节 殡葬设施规划……………………………………………………

第十一章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26

第一节 防洪治涝规划…………………………………………………… 第二节 消防规划………………………………………………………… 第三节 人防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第四节 抗震规划…………………………………………………………

第十二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8

第十三章 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31

第十四章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32

第十五章 城市风貌规划………………………………………..33

第十六章 旧城更新改造规划…………………………………..33

实用文档

第十七章 开发区规划…………………………………………..34

第十八章 分区控制与空间发展时序…………………………..34

第十九章 实施措施与建议……………………………………..36

第二十章 附则………………………………..............................36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岳阳市城市发展的需要,制定《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是岳阳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第二条 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 (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三)《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2000); (四)《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2010.1.1); (五)《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规划》; (六)《湖南省“3+5”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2009—2030年); (七)《岳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八)《岳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九)《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5年)

(十)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各行业相关规划。 第三条 规划空间层次: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区。 (一) 市域:指岳阳市所辖行政区范围,总面积为15019.2km2

(二)城市规划区:指城市建成区及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具体包括岳阳市区1463.2 km2

(其中建成区86.32 km2

);白云镇相关二个村4.3 km2

;岳阳县麻塘镇相关七个村、场18.2 km2

、新开镇相关三个村14.3 km2

;总面积为1500km2

(详见规划区界定图)。(三)中心城区:指城市的规划建设用地和近郊地区,总面积为375 km2

。包括:主城区建设用地及临近地区,面积170 km2

;云溪城区建设用地及临近地区,面积137.3 km2

;陆城、路口城区建设用地及临近地区,面积34.3 km2

;君山城区建设用地及临近地区,面积33.4 km2

。 (四)规划建设区:指本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总用地面积155km2。 第四条 规划指导思想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岳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走新型城市化的发展道路;突出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

(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确保城乡居民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建设现代化的滨湖宜居城市。文案大全

第五条 规划期限:2008-2030年,其中近 期 为2008-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 期为2021-2030年、远景设想为2030年以后。

第六条 文本中黑体字条文属规划强制性内容。违反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一部分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二章 城乡发展战略和目标

第七条 区域发展定位

岳阳市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的辐射圈内,是湖南省以长株潭为中心的“3+5”城市群的次中心和首位门户城市, 地处“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1+8城市圈”的双重辐射范围,具备融入“两区”、依托“两圈(带)”的地理区位优势,将建设成长沙与武汉之间的区域性经济次中心。

笫八条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在“一化三基”和“两型社会”建设的指导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以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为先导,以新型工业和现代物流业为基础,观光农业和旅游业高度发达、笫三产业全面繁荣、城乡一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速国际化进程,加强人居环境建设。

笫九条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以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在完善城乡总体规划、深化配套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基础上,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人口布局;统筹城乡资源要素配置;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城乡融合,促进城乡共荣。逐步形成“体制统一、规划统筹、资源共享、利益共得”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笫十条 城镇发展战略

按照产业集聚、功能完善,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各具特色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培育都市圈和城镇群,形成区域发展合力;坚持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加速人口、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有序集中,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

实用文档

友好的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子。

笫十一条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详见附表三) 笫十二条 城镇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2015年城镇人口315万,城镇化水平55%;2020年城镇人口355万,城镇化水平60%;2030年城镇人口435万,城镇化水平70%。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空间管制与协调规划

笫十三条 土地空间分区

将全市土地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三大类。 笫十四条 禁止建设区及管制措施

(一)禁止建设区:指以保护为主、禁止建设行为的区域。包括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文物古遗保护区、基础设施走廊、水源保护地、矿产资源分布地区及其它一些根据需要划定的保护区。其中生态敏感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廊道及用于生态涵养的自然水体等区域。具体详见表3-1。

禁止建设区一览表 表3—1 类型 大类 中类 具 体 内 容 风景名胜区 岳阳楼—洞庭湖、福寿山—汨罗江、龙窖山等 森林公园 幕阜山、石牛寨、大云山、五尖山、桃花山、连云山等 自然保护区 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含东洞庭湖湿地) 生态敏感自然水体 洞庭湖、黄盖湖、铁山水库、龙源水库、长江、湘江、汨罗江、新墙河、华容河、藕池河等 区 滨江、滨湖生态绿廊 京广铁路、武广客运专线两侧生态绿廊 生态绿廊 京港澳高速及其复线、杭瑞高速、平益高速两侧生态绿廊 107、106国道两侧生态绿廊 201、203、207、301、306、308省道两侧生态绿廊 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 文物古迹保护区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市级文案大全

文物保护单位15处,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75处 基础设施走廊 电力电讯线、输水干渠、油气管道等控制走廊 水源保护地 地表、地下水源保护地及其保护范围 矿产资源分布区 地下矿产分布区 (二)管制措施

编制专项保护规划,划定核心保护区及外围保护带,严格保护区内的自然山林、河湖水系、森林植被、各类动物等生态资源及历史文化遗迹和矿产资源;

严禁在核心保护区内进行开发建设,在其外围保护地带控制高强度开发,适度的开发建设应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编制保护规划,严格控制占用基本农田进行各项非农建设或改变其使用性质;

禁止各类污染物不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排入生态区; 严禁在各类禁止建设区进行开发建设;

各类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地址、文物保护单位等应根据相关法律和技术规定划定保护范围,禁止在其范围内进行非保护性的开发建设;

严禁在各类矿产资源分布区内进行各种工程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已弃置的原矿产资源分布区须进行生态治理,恢复其生态属性;

禁止对自然山体进行新的非生态农业用地开垦,积极推行退耕还林或进行生态农田耕作,适当恢复其自然生态面貌;

严禁在输水干渠和220KV电力线、油气管道等控制范围两侧取土和进行各项破坏性建设;笫十五条 限制建设区及管制措施

(一)限制建设区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各类宜农土地、坡度在15-25度之间丘陵山地、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等,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关系城镇整体生态格局、分布在城镇各组团之间、呈斑块状分布的区域。

(二)管制措施

严格保护区内耕地,禁止非法占用耕地;

组织部分地区退宅还耕,撤并乡镇和自然村落,将农村空置房基地作耕地开发改造,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严格控制集镇、乡、农村居民点及工矿区人均用地指标,控制农房分散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生态治理弃置地;

强化对城镇功能的服务,维护和加强城镇间的路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