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新突破专题07遗传的分子基础押题专练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新突破专题07遗传的分子基础押题专练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61f7e4f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30

专题07 遗传的分子基础

时间:30分钟

·基础过关

1.(3分)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 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

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答案】C

分值:50分

2.(3分)下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 B.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 C.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 D.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 【答案】A

【解析】图示DNA分子的不同片段解旋程度不同,所以多起点复制不是同步进行的。 3.(3分)下表有关基因表达的选项中,不可能的是( ) 基因 表达的细胞 表达产物 A. 细菌抗虫蛋白基因 抗虫棉叶肉细胞 细菌抗虫蛋白 B. 人酪氨酸酶基因 正常人皮肤细胞 人酪氨酸酶 C. 动物胰岛素基因 大肠杆菌工程菌细胞 动物胰岛素 D. 兔血红蛋白基因 兔成熟红细胞 兔血红蛋白 【答案】D

4.(3分)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NA和RNA中的五碳糖相同 B.组成DNA与ATP的元素种类不同 C.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中 D.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答案】D

【解析】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构成RNA的五碳糖是核糖,A项错误;DNA和ATP均由C、H、O、N、P元素组成,B项错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C项错误;双链DNA分子中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A=T,G=C,即A+G=T+C,D项正确。

5.(3分)如图为细胞核内某基因的转录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链①与链②中五碳糖相同而碱基存在差异 B.RNA聚合酶④将向左移动使链②不断延伸 C.链②转移至细胞质需要核膜上载体的协助 D.链②进入细胞质后仍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答案】D

【解析】根据图形信息可知,①为DNA单链,②为RNA链,前者含脱氧核糖,后者含核糖,前者除含有碱基A、C、G外,还含有碱基T,后者则含有碱基U;从图示分析,RNA聚合酶④将向右移动;②RNA链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②RNA链进入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内进行翻译过程,其与tRNA上的碱基可发生互补配对。 6.(3分)关于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 B.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 C.RNA和DNA都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 【答案】D

【解析】核酸中不含硫元素,故A错误。T2噬菌体不能寄生在酵母菌细胞中,故B错误。任何生物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或RNA其中的一种,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故C错误。T2噬菌体作为病毒,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进行增殖,D正确。

7.(3分)图甲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是染色体DNA上的基因表达过程 B.图乙所示过程均需要核苷酸为原料 C.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①②③过程

D.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之间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 【答案】D

8.(3分)根据下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 )

A.TGU B.UGA C.ACU D.UCU 【答案】C

【解析】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DNA上的碱基序列可知,苏氨酸的密码子前两个碱基分别是AC或UG,根据反密码子的碱基序列可知第三个碱基是U ,结合选项可知,只有C项正确。解题过程中要注意mRNA上与反密码子中的碱基A配对的碱基是U。 ·能力提升

9.(4分)已知某DNA分子共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1∶2∶3∶4。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共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 )

A.600个 B.900个 C.1200个 D.1800个 【答案】D

【解析】由于DNA一条链上G+C所占比例为6/1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以推知,该双链DNA分子中G+C比例也为6/10,G的比例为3/10,连续复制2次,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3/10×1 000×2×3=1 800。

10.(4分)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

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答案】C

11.(4分)噬藻体是感染蓝藻的DNA病毒。用P标记的噬藻体感染蓝藻细胞,培养一段时间,经搅拌、离心后进行放射性检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胸腺嘧啶

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上的噬藻体与蓝藻分离 C.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上清液中 D.此实验证明DNA是噬藻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所有碱基;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表面上的噬藻体与蓝藻分离;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由于缺乏对照实验,故不能说明噬藻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12.(4分)miRNA是一类在人体内广泛分布的内源性非编码RNA,长度为19~25个核苷酸,不同miRNA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产生。miRNA通过与靶mRNA结合或引起靶mRNA的降解,进而特异性地影响相应基因的表达。请根据材料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 ) A.miRNA指导合成的肽链最多含有8个氨基酸 B.miRNA在转录水平特异性地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

C.不同miRNA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产生,与细胞分化有关 D.不同miRNA的区别在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答案】C

【解析】miRNA通过与靶mRNA特异性碱基的配对引起靶mRNA的降解或者翻译的抑制,从而影响基因进行转录后的表达调控。根据题意选C,不同miRNA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产生,与细胞分化有关。

13.(4分)图甲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32

32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