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杨煤矿2011年度综合瓦斯治理方案文本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北杨煤矿2011年度综合瓦斯治理方案文本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62370d0240c844769eaee4f

该含水组从K2铝质泥岩底板至太原群黑色泥岩顶板,总厚110m,以灰色灰白色中、细粒砂岩为主要含水层,砂岩总厚度32.5~66.98m,抽水钻孔单位涌水量q为0.0007~0.07L/sm,渗透系数K为0.0025~0.13m/d,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Na型,矿化度0.4~0.91g/1。该含水组对本矿并不构成威胁。

(5)太原群灰岩岩溶裂隙含水组

该组总厚度162m,以深灰色、灰色、浅灰色岩为主,灰岩自上而下共12层,中间厚度有灰包、灰白色砂岩,黑色泥岩,粉砂岩相隔。上段3、4灰较厚,单层厚度8~11m,灰岩溶发育,含水丰富,该含水组已距离5煤层较远,对该矿采掘活动不构成威胁。

(七)、通防系统现状 1、通风系统

本矿井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主井(¢3.5m,S:9.6m)进风,新风井(¢2.2m,S:3.8m)回风,风井地面装备2台由山东淄博风机厂生产的FBDCZ(BDK)-6-№18/2×132kw型防爆对旋抽风机,风量25.0-63.3m/s,静压1160-3362Pa,功率2×132kw,现阶段132kw单级运行总进风量1170m/min,总回风量1200m/min,风量满足矿井“一头一面”生产需求。

(1)西翼采区5煤通风系统:新鲜风流→主井→-67m主运输石门→-67m512轨道巷→512轨道下山→-110m518轨道巷→516切眼上山→516回风巷→514回风上山→512回风巷→-61m总回风石门→新风井→地面。

(2)东翼采区4煤通风系统:新鲜风流→主井→-67m主运输石门→5煤511轨道下山→-110m五四石门→-110m4煤411机巷→-100m411采煤工作面→411改造回风上山→-67m 4煤411回风巷→-67m4煤总回风巷→-61m总回风石门→新风井→地面。

2、安全监控系统

3

3

2

2

我矿安装使用的是江苏常州三恒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的KJ70N型安全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安装了主、备用机,配备了大容量的UPS不间断电源和1台打印机,并安装了避雷装臵,全矿井按标准要求安装设臵了分站5台,井下装4台,地面抽风机房装1台;负压传感器2台,机电设备开停传感器4台,电源继电箱5台,甲烷传感器10台,风速传感器4台,断电器3台,机电设备开停传感器2台,馈电传感器3台,风门开关传感器10台,风筒风量开关传感器2台,一氧化碳传感器3台,温度传感器5台,烟雾传感器2台,声光报警器4台,使用线缆6000米。系统运行前,经检查验收,对井下断电器、各类传感器及线路的安装地点、数量、吊挂情况进行检查验收,配臵符合标准设计方案要求,线路及传感器吊挂符合标准规定,并对井下各瓦斯传感器进行标准气样调校、试验,经调校试验各传感器报警点、断电点及断电范围符合标准要求,断电动作灵敏可靠,馈电状态正常,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系统运行正常。

我矿成立了以总工程师直接领导的监控系统管理机构-监控调度室,属通风科下属单位,设监控室主任1人,值班调度员3人,井下安全监测工巡检人员每班1人,备用人员1名,共计8人,确保了我矿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有效监测,管理到位。 对于我矿的监控系统管理,严格按相关标准落实执行到位。

3、综合防尘系统

我矿综合防尘系统:地面建有两座100m水罐向井下供水,井筒、大巷及主要运输巷道的主管路为φ54mm钢管,每隔100m设一处闸阀,采掘工作面的支管路为φ25mm钢管,每隔50m设一处闸阀。生产采区按照相关规定在井下各个地点安装洒水、喷雾装臵和隔爆水袋,采掘工作面、运输巷道、转载点处设臵洒水喷雾降尘设施,采取湿式打眼、水炮泥、放炮喷雾、装煤(岩)洒水等

3

措施,以消除煤尘飞扬堆积现象,工人在有煤岩尘作业场所佩戴防尘口罩。

4、防灭火系统

矿井防灭火消防管路是和防尘管路共用一路,另在-67m和-110m水平各设有消防材料库,存有灭火器8只,消防桶10个,φ25mm橡胶软管100m,各类闸阀、工具等。

二、矿井地质及瓦斯赋存状况分析 (一)矿井煤系地层赋存状况 1、区域地层概况

本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总厚度约350m,假整合格触于中奥陶统之上,基岩露头为67m左右的第四系冲积层所覆盖。

2、矿井煤系地层赋存状况

本井田的主要可采煤层在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P1)山西组连续沉积,平均厚在240m以上,三区厚80m左右,其岩性以砂质页岩、页岩、砂岩为主,底部有一层厚约2m的青灰色致密块状铝质泥,含菱铁矿鳞粒,层位稳定,为良好的标志层,定为K2,中、上部以灰~杂色泥岩为主,局部为灰白色砂岩和少量粉砂岩。 该组共含煤四层,编号为5、4、3、2,二煤层在本区缺失;三煤层属不稳定可采煤层;四煤层除局部因变薄或岩浆侵入破坏不可采外,大部分为较稳定的薄煤层;五煤层除局部为岩浆岩侵蚀外,为沉积稳定的中厚煤层,本井田的主要可采煤层是5煤、4煤。

3、煤层情况 (1)五煤层

位于下石盒子组下部,下距K2一般为11m,煤厚2.96~5.09m,平均3.50m左右,区内穿过该煤层钻孔7个。煤层结构简单,为站暗~光亮型煤,呈鳞片状。已开采采区残留煤厚0.40~1.50m,

2

可复采区残留煤厚多为1.5m左右。

(2)四煤层

位于K2之上25m左右,与5煤层间距约11m。煤层厚度0.51~2.27m,平均1.08m。该层原始沉积较为稳定,因岩浆侵入而受到严重破坏,特别是西翼,被岩浆分为4上、4下两个分层。区内6个钻孔均见煤,可采点2个,占见煤点的33%。区内6个钻孔不可采见煤点3个,风化带不可采见煤点1个,失去了开采价值。

(3)三煤层

位于K2之上50m左右。与4煤层顶板距5.4m左右,区内5个钻孔均见煤,但可采点仅1个,煤层厚0.44~0.83m。为不稳定薄煤层,由于煤厚较小,失去了开采价值。

(二)地质构造及分布状况 1、区域地质构造基本特征

本井田位于闸河向斜东翼南部,地质构造简单,基本上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N30有E,倾向NW,倾角16~25。

2、矿井地质构造

本矿井田西翼南部有一较大断层F10,切穿4煤层和5煤层,断层倾向305,倾角78,落差5~12,断层性质为-高角度正断层,另外在井田东翼深部边界处有一条落差2~12m左右的正断层,断层倾向306,倾角50~74,其它一些落差2m左右的小断层,对开采影响不大。

3、构造分布状况及特征

本井田火成岩岩性为闪长玢岩,于燕山期沿煤层呈岩床浅层侵入,局部为串珠状侵入,对煤层的破坏较为严重。主要分布在井田西翼西部。在4煤层中,侵入到煤层中下段,厚度在17m以上。整个西翼几乎全部被破坏。在5煤层中分布在西翼深部,侵入层位不稳定,范围较小。

火成岩在4煤层中呈床状产出,大都在17m以上,将4煤层

0

0

0

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