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63af98d6a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0

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1.阅读《纸的发明》片段,回答问题。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下列选项不是我国四大发明的是( )

A. 造纸术 B. 指南针 C. 轮子 D. 造纸术

(2)用波浪线画出蔡伦的造纸过程的句子。

(3)用“________”画出蔡伦的造纸术为什么被传承下来的原因的语句。 (4)古人看书需要用车拉,可以用_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原因是当时的书用竹简制作,重量太________后来蔡伦发明了纸,这种纸可以用________这个成语形容。

【答案】 (1)C

(2)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4)学富五车;大;物美价廉

【解析】【分析】(1)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应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故答案为:(1)C(2)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4)学富五车、大、物美价廉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要正确使用成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阅读《荷花》片段,完成下面各题。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

不起。

(1)照样子,写词语。

挨挨挤挤(A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中第________句描写荷叶。这句话中,写荷叶颜色的词语是________,写荷叶形状的词语是________,写荷叶多而密的词语是________。

(3)作者细致观察了________种白荷花开放的姿势。按荷花开放的程度排序,填序号。

________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________花瓣儿全展开了。 ________还是花骨朵儿。

【答案】 (1)明明白白;星星点点;多多少少(隐隐约约、蹦蹦跳跳、轰轰烈烈)

(2)2;碧绿;大圆盘;挨挨挤挤 (3)三;2;3;1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挨挨挤挤”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2)、(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1)明明白白、星星点点、多多少少(隐隐约约、蹦蹦跳跳、轰轰烈烈)(2)2、碧绿、大圆盘、挨挨挤挤 (3)三、2、3、1

【点评】(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

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1)这段话主要写火烧云________变化极多,却不用一个“变”字,而是用了四个“一会儿”,这样不仅突出了火烧云的________,而且强调了________。

(2)这段话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模仿以上词语写出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________。

(4)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多美呀!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一下吗?

【答案】 (1)颜色;颜色多;变化快

(2)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3)鹅黄

(4)绚丽多彩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填空。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语段

整体感知语段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寻找文句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相对简单,细读语段从文句中挑出来即可。

(3)描写颜色的词语还有很多如:鹅黄、银闪闪,白茫茫,黑黝黝,白花花,白嫩嫩,黄灿灿,黑乎乎,红通通,绿油油,从中选一个即可。

(4)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故答案为:(1)颜、颜色多、变化快 (2)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3)鹅黄(4)绚丽多彩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颜色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4.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联系上下文,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Ⅰ回首遥望________

①第一 ②头 ③首领 Ⅱ双龙戏珠________

①戏剧,也指杂技 ②开玩笑,嘲笑 ③玩耍,游戏

(2)这段话主要是围绕赵州桥的________这一特点来写的。( ) A. 坚固 B. 美观 C. 坚固、美观 (3)画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A. 画龙点睛 B. 承上启下

(4)把文段中具体描写图案雕刻精美的句子画上“________”,并读一读。 (5)“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成语:________。

【答案】 (1)②;③ (2)B (3)B

(4)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丽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5)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回首遥望:就站着只是侧身回头,看向离当事人比较远的人或者事物。首:头。双龙戏珠:两条龙

戏耍(或抢夺)一颗火珠的表现形式。戏:玩耍,游戏。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本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成语及意思。

故答案为:(1)Ⅰ② 、 Ⅱ③ (2)B(3)B(4)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丽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5)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二)心底盛开一朵花

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

司机倒是不错,可能是看我不像经常逃票的人,让我在皮包里继续找零钱。 在车上,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偷,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面对车厢里几十人诧异的目光,我恨不能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慌乱时,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先生,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吧。”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言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我慌忙解释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钱呢?”

老太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又不是1万元。”这时,我发现车里的人都冲我和老太太笑了,这种让我捉摸不透的笑容使我越发不安起来。他们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意思,迫不及待地说: “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香烟,换开零钱后给您。”老太太又笑了:“我下一站就到了,下午回山东枣庄老家。我儿子一家都在南京打工,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三年前,我第一次在南京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南京人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1)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