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 考研复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 考研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6adf62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7

使用的。中国历史上的语文教育,是综合在以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的混合型的教育之中。“五四”运动以后,言文一致,国语统一成了时代潮流。在小学、初中设“国语”课,高中仍沿用“国文”。叶圣陶先生曾作过说明:“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因此,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可作如下表述: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1、语文学科是基础课——是工作与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其他各学科的基础。2、语文学科是文化基础课——指其饱含思想文化内涵。3、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强调这门学科主要在四项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不在其他。有关的语文知识、思想文化内涵、审美陶冶,要围绕和渗透在四项语文能力的培养之中。

※语文学科的特点:

1、语文学科的技能性和实践性。 2、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 3、语文学科的社会性与综合性。

※根据什么来确定学科的目的任务呢?1、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2、学科的内容和特点。3、社会需要。4、学生的年龄特征。

※正确理解中学语文学科目的任务,要注意以下各点: 1、培养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

13

习惯,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目标,是语文教学问题的中心所在。2、围绕读写听说能力训练来进行。3、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4、重在打好基础。

※一份比较完备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其基础内容应包括如下各项:1、语文学科的任务及其重要性;2、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教学目的是依据学科教学的总任务来确定的。确定的方向主要有三:一是知识积累,二是能力形成,三是思想培育。3、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4、语文学科的教学法提示。学科的教学法提示,在内容上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紧扣学科教学的特点,二是文字准确简明。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组织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任务的最重要的材料,它是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中介物,是对学生进行读、写、听、说全面训练的凭借物。

※语文教材的功能特点主要体现在:1、智德启迪。德,在这里主要是指思想品德修养,其中包括对国家、民族、社会、自然、事业、他人的正确认识和爱憎分明的感情,以及基于这种认识和感情所产生的坚定的纯正的、高尚的行为。智,在这里是指智力,其核心是人的思维品质。2、语文历练。3、语言积累。4、知识扩展。

※综合组元法。在30年代中期,开明书店出版了夏丐尊、叶圣陶编的《国文百八课》,一种综合组元法开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国文百八课》中的108“课”,实际上就是108个单元。

※如何使用好中学语文教材?(抓住要点)

14

用好教科书,充分发挥教科书应有的教育教学功能,关键是教师要具备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要有真本领,即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功底,善读善写,能有实实在在的“货色”给学生;二是要有责任心,即愿意花力气,下苦功夫,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在具备了上述两个条件的情况下,还得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审慎选择,把握特点。教科书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根据:1、根据主观意趣来选择;2、根据客观条件来选择。所谓把握教科书的特点,主要是指:1、把握教科书总体结构的特点;2、把握教科书的体例特点;3、把握教育教学任务在教科书中是如何体现、如何落实的。二、总揽全局,点面统筹。1、把握好整套书和一册书;2、一册书和一个单元;3、一个单元和一个教学项目。总之,“总揽全局,点面统筹”就是要求我们用系统的方法来驾驭教科书。三、依纲守本,用活教材。强调依纲守本,这是教学活动的原则性的体现。1、灵活处理教学程序;2、对教学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删减和修正。

※教学原则是为了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根据教学规律确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法则。

※确定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原则的依据: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根本原则。1、语文思想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规律。语文思想内容决定语文形式,一定的思想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文形式表现出来。语文形式为表达思想内容服务,思想内容要通过一定的语文形式来表现。2、语文教学中智育、德育、美育统一的规律。语文教学中智育、德育、美育是

15

紧密地融为一体的。3、读、写、听、说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特有任务。4、语文教学中德育、美育的渗透性。语文各个教学阶段、各种教学形式、各种训练方式中都渗透着德育美育因素。

※如何贯彻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1、丰富语言,促进智力发展。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积累更多的词汇、语汇,以形成更多的概念、判断。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3、结合课文教学,组织必要的专门的智力训练。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可以进行“分析——综合——分析”的思维训练,可以进行“综合——分析——综合”的思维训练,进行“个别——一般——个别”的思维训练。4、发展智力的各个组成因素。5、培养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发展智力因素的强大的推动力。(教学实例《范进中举》:进行读、写、听、说的语文训练,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概括、分析、比较、想象、思考,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P89)

※确定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配合原则的依据:教学方法的两重性、多样性、受制约性等特征。1、教学方法具有两重性。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积极方面,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2、教学方法的多样性。3、教学方法的受制约性。任何教学方法都受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的素质特点、教学时间和设备条件等的制约。(教学实例《皇帝的新装》P97)《皇帝的新装》的教学设计,从整体上看,运用了自学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地分析,运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