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维心路历程对其诗歌的影响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论王维心路历程对其诗歌的影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6ae224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c

使得他终于成长为一位战功显赫的大将军。他胜利凯旋,群臣欢聚一堂,论功行赏,而将军最终得以封侯,佩戴侯印。字里行间充满着昂扬向上的乐观情绪。 也许这就是王维少年时期的梦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几度宦海的沉浮,王维迅速的成长起来,他也真正到过边塞,领略过边塞的风光,他的诗出现了新的内容。

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任监察御史,这一年他创作了《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人通过自己在边塞的所见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壮美的边塞图。同前面的边塞诗相比,去往边塞的真实经历,使王维看到真正的边塞风光,也体会到真正的边塞生活。他从懵懂少年对边塞的憧憬中走了出来,以自己的所见所感充实诗歌。其实,开元二十五年这次的边塞之行王维的心情大概是抑郁的,所以才会有“征蓬”和“汉塞”这样的比喻。但是“大漠”和“孤烟”是水平线和垂直线的相交,“长河”与“落日”是水平线和圆形的相切,这几个极为简单明了的几何图形,给读者呈现了一个辽阔、气象宏伟、意境深远的壮美境界。表现了诗人粗狂情怀与开阔的胸襟。歌颂了祖国的幅员辽阔、国力强盛和声威远震的边功,显示出昂扬向上的勃勃生机更彰显出乐观进取的英雄主义精神。“

(二)关心现实、抨击黑暗

王维在仕途上一直积极奋发,希望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为国建功立业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作为朝气蓬勃的少年,王维关心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功名,他也关心现实关注民生,为百姓而不惜与权贵对立。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这是王维作于二十岁的《息夫人》诗。此诗以春秋楚国息夫人为原型,隐射当时宁王抢占饼师的妻子,拆散别人家庭的恶劣行径。诗中没有用词语来渲染息夫人的悲痛,也没用一个字形容楚王的蛮横霸道,但仅一句“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足以使闻者落泪,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可以想见,在当时王维依然能够一身正气,不怕得罪权贵为百姓说话,这正是他关心现实的一种体现。

作为关心国家大事,心系天下的少年,王维还有一些讽刺权贵当道无功受禄的现象和对不公平的黑暗社会的揭露。如《寓言二首》“(一)朱绂谁家子,无乃

5 / 11

金张孙。骊驹从白马,出入铜龙门。问尔何功德,多承明主恩。斗鸡平乐馆,射雉上林园。曲陌车骑盛,高堂珠翠繁。奈何轩冕贵,不与布衣言。(二)君家御沟上,垂柳夹朱门。列鼎会中贵,鸣珂朝至尊。生死在八议,穷达由一言。须识苦寒士,莫矜狐白温。”这两首诗通过揭露贵族子弟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批判那些出生显贵,不需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出将如相的权贵子弟。而诗中“奈何轩冕贵,不与布衣言”和“须识苦寒士,莫矜狐白温”,则揭露当时政治制度对出生贫寒人们的不公平。

类似的诗歌还有很多,比如《陇头吟》:“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这是王维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题目一作《边情》。一、二两句,先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太白”(金星)的星象,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起句很有气势。然而,底上突然笔锋一转,顺着长安少年的思绪,三、四句紧接着出现了月照陇山的远景: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在这里服役的“陇上行人”正在用呜咽的笛声寄托自己的愁思。如果说,长安少年头脑里装的是幻想;那么,陇上行人亲自经受的便是现实:两者的差别何等悬殊!写到这里,作者的笔锋又一转:由吹笛的陇上行人,引出了听笛的关西老将。承转也颇顿挫有力。这位关西老将“身经大小百余战”,曾建立过累累军功,这不正是长安少年所追求的目标吗?然而老将立功之后又如何呢?部下的偏裨副将,有的已成了万户侯,而他却沉沦边塞!关西老将闻笛驻马而不禁泪流,这当中包含了多少辛酸苦辣!这四句,是全诗的重点,写得悲怆郁愤。关西老将为什么会有如此遭遇呢?诗中虽未明言,但最后引用了苏武的典故,是颇含深意的。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在北海边上持节牧羊十九年,以致符节上的旄繐都落尽了,如此尽忠于朝廷,报效于国家,回来以后,也不过只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官。表面看来,这似乎是安慰关西老将的话,但实际上,引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恰恰说明了关西老将的遭遇不是偶然的、个别的。功大赏小,功小赏大,朝廷不公,古来如此。这就深化了诗的主题,赋予了它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清人方东树推崇这首诗说:“起势翩然,关西句转收,浑脱沈转,有远势,有厚气,此短篇之极则。”(《昭昧詹言》)在十句诗中,作者把长安少年、陇上行

6 / 11

人、关西老将这三种类型的人物,戍楼看星、月夜吹笛、驻马流泪这三个不同的生活场景,巧妙地集中在一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今日的长安少年,怎么知道不是明日的陇上行人,后日的关西老将?而今日的关西老将,又怎会不是昨日的陇上行人,前日的长安少年?诗的主旨是发人深省的。

在这些诗歌中表达出诗人希望能有个理想的政治环境,让那些能人志士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有所作为,不要被不公平的制度所压抑导致终身不得志。王维的这种思想在当时是向上的,代表了一种进步思想。与当时黑暗的社会制度形成一种对峙。

二、后期生活经历和诗歌创作

如果说王维前期诗歌精神得益于青少年特有的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和那样一个安定、繁荣的时代。那么经历安史之乱和人生低谷之后的王维,还会创作出怎样的诗歌呢。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据《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喑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这是王维一生中最为屈辱的时刻,在其《谢除太子中允》一表中,王维深刻的忏悔自己的罪过。他说:“臣闻食君之禄,死君之难。当逆胡干纪,上皇出宫,臣进不得从行,退不能自杀。情虽可察,罪不容诛。”又说:“污秽残骸,死灭余气。伏谒明主,岂不自愧于心;仰侧群臣,亦复何施其面”,这样的检讨,可堪痛心疾首,近乎自虐。

王维在经历这样一场浩劫后,身心受到重创,他以文章为武器,和大乱带来的心灵痛苦展开了对决。开元十五载,长安沦陷,王维在狱中作《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写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又写了《口号又示裴迪》云:安得舍尘网,拂衣辞世喧。 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在王维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他仍然忠君爱国,将生死置之度外,用诗表明自己永不叛国的决心。一句“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表明王

7 / 11

维渴望平乱安禄山叛党,恢复祖国河山的迫切心情。在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时期,这一首诗引来了无数人的痛苦流涕,也成为王维后来获得宽恕的直接原因。后一首诗则表露出了王维归隐的愿望。

后期诗人生活上半官半隐,思想上崇佛好道,诗歌创作随之出现巨大变化。这一时期他大力写作山水田园诗,并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最高成就,不仅在唐代诗坛上盛誉空前,而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一)生活上半官半隐

政局的变化使王维看到了仕途的艰险,他便萌生出归隐山林、超脱尘俗的念头。在王维为官期间他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这个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地方,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很多房屋。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就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

从官场走入林场,王维走了过去失意士大夫常走的道路。山林的清新空寂让这位多才多艺的诗人有了更多新鲜的题材和灵感。隐居终南山是王维人生观和生活态度的转折点。从此隐逸山林,不问政治,享受山水田园的无忧之乐。是这一时期诗人的主要生活内容。《终南别业》写的正是这一时期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中岁颇耗到,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此诗写出诗人淡泊恬静,超然物外的风采。作为晚唐山水诗人的代表此诗也反映出这一时期诗人的精神面貌和创作风格。

这首《青溪》写: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诗题又名《过青溪水作》,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写了一条不甚知名的溪水。全诗描写了青溪的素淡美好。其实,青溪并没有什么奇景,它那素淡的景致,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笔下,会具有如此的魅力呢?诚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王维也正是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正是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

8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