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选择题练习(第一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选择题练习(第一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6cfb6e7b307e87100f69695

E.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

144.下列说法中揭示了事物本质的有( )

A.日出于东落于西 B.水往低处流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 E.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45.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假象( )

A.具有客观性 B.具有主观性 C.从正面反映本质 D.从反面反映本质 E.与真象有相同的地方 146.本质和现象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 ) A.现象表现于外.本质深藏于内

B.现象可以通过感官感知的.而本质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C.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而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 D.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而本质则是稳定的.相对平静的 E.真象反映本质.而假象则不反映本质

147.列宁说:“本质在显现.现象是本质的”。这说明( ) A.本质就是现象 B.现象就是本质

C.本质总是通过一定现象表现出来 D.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 E.真象才是现象.假象不是现象

多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ABD 2.AB 3.ABC 4.ABCD 5.ABC 6.ABCD 7.AC 8AB 9.ABD 10.ACD 11.BCD 12.ABD 13.ABC 14.ABC 15.ABCD

16.ABC 17.ACD 18.ACD 19.ABCD 20.ABCD 21.AC 22.CD 23.BCD 24.ACD 25.AB 26.ABCD 27.ABD 28.BC 29.ABCD 30.ABC 31

ABCD 32.ABC 33.CD 34.ABD 35.AB 36.BCD 37.ABC 38.AC 39.ABCD 40.ABD 41.ABCD 42.ACD 43.BCDE 44.ABC 45.BD 46.ABCE 47.DE 48.AE 49.AB 50.CDE 51.BE 52.ABCDE 53.CDE 54.DE 55.BCD 56.ABC 57.ABDE 58.ABCDE 59.ABE 60.CDE 61.BC 62.AC 63.BDE 64.ACE 65.BE 66.ABCD 67.BD 68.DE 69.ABC 70.ABCE 71.BCE 72.ABCDE 73.AC 74.BCDE 75.BCD 76.ABCD 77.AC 78.ACD 79.ABCDE 80.BCDE 81.ABCDE 82.ABCE 83.CE 84.BCD 85.ACE 86.ACD 87.ACE 88.BCDE 89.AC 90.ABC 91.ABCD 92.ABC 93.CD 94.ABCDE 95.ACDE 96.AB 97.CDE 98.ABCDE 99.BD 100.ADE 101.ABCD 102.ABCDE 103.AC 104.ADE 105.BCDE 106.AD 107.BE 108.ABCDE 109.ABCDE 110.ACDE 111.DE 112

ABE 113.BE 114.BD 115.BCDE 116.ADE 117.AB 118.CE 119.ABE 120.BC 121.ABCE 122.ACDE 123.ABCDE 124.ACD 125.ABDE 126.ADE 127.ABE 128.ABDE 129.AE 130.AB 131.ADE 132.ACDE 133.BDE 134.BD 135.ACDE 136.ABDE 137.DE 138.AB 139.ACDE 140.ADE 141.BCDE 142.AB 143.AB 144.CDE 145.AED 146.ABCD 147CD

分享:

第二节、单选题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理论和实践的观点 B.主体和客体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 A .事物普遍联系 B .事物的永恒发展

C .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内部矛盾 D.事物变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 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问题 C.世界是能被认识的问题 D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4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区别在于( ) A .前者是完善的理论体系,后者是不完善的理论体系 B .前者承认世界的普遍联系,后者不承认 C .前者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性,后者不承认

D .前者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后者是以唯心主义为基础 5.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 A.本质必然的关系 B.偶然的关系

C.直接的关系 D.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6. 中国庄子说: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抹杀事物之间本质界限的( ) A. 相对主义观点 B . 形而上学观点 C .唯心主义观点 D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7.观察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这属于( ) 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C.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D.用唯心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8.联系的特征是( )

A.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B.主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C.客观性.特殊性.多样性 D.客观性.普遍性.复杂性 9.对于事物的联系.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在于否认( ) A.联系的客观性 B.联系的普遍性 C.联系的条件性 D.联系的多样性

10 .黑格尔认为,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了,这体现的观点是( ) 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 .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 C .唯心主义的观点 D .主观主义的观点 11 .只承认主观联系而否认客观联系的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 C .辩证法的观点 D .唯物主义的观点

12. 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 是我们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 .是划分科学门类的依据 D .是区分事物的基础 13 .系统是指( )

A 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B.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广延性

C.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D.构成事物的诸要素的总和

14 .系统论出现的意义在于( )

A .取代了唯物辩证法 B .批倒了唯物辩证法 C .扬弃了唯物辩证法 D .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15.系统的最基本特征是( )

A.整体性 B.区别性 C.最优化 D.合理化 16 .唯物辩证法认为条件是( )

A .某一事物周围诸要素之和B. 某一事物相关要素之和

C .某一事物相关联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D .必须是对某一事物起决定作用的要素的总和 17.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相对主义的观点 D .机会主义的观点

18 .在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时,片面强调局部利益,以局部利益损害整体利益是( ) A .相对主义 B .主观主义 C .机会主义 D.个体主义 19.发展的本质是(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D.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20.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 )

A.在于它们出现的时间的先后 B.在于它们力量是否强大 C.在于实质内容和发展的必然性 D.人们对它们是否认可 21. 运动就是事物在一定时间内的位置移动,这是( ) A.诡辩论的观点 B .相对论的观点

C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2.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形式 23 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

A .从量变到质变 B. 从质变到量变 C. 从量变有部分质变,质变中也存在着量变 D. 由量变到质变,由质变到量变,循环往复 24.事物的质是指( )

A.事物自身的同一性 B.某物与他物的区别性

C.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保持事物存在的数量界限 25.质与事物的存在( )

A.不是直接同一的 B.是直接同一的

C.有时是直接同一.有时不直接同一 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分离 26 .事物的量是指( )

A .事物的外部联系 B .事物的表面特征

C .区别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 .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27.质与量的关系( )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的关系 C.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28.度是指( )

A 事物内容的表现形式 B.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

C.事物成为自身并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的规模.程度和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29.量变是指事物( )

A.非连续的变化 B.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 C.渐进过程的中断 D.矛盾统一体的分解 30.质变是指事物( )

A.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B.连续性的变化

C.突破了事物的度的变化 D.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革 31. 质变是( )

A.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B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更替 C .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D .事物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 32 .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是( )

A.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量变 B. 从质变到量变,又从量变到质变 C .从量变到部分质变,又从部分质变到量变

D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3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表明( )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C.质变优于量变 D.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 34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明了( )

A .质变需要靠量的积累 B .量变需要质变作必然准备 C .量变对质变不起主要作用 D. 质变与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35. 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段话体现了( )

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展原理 D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36 .防微杜渐,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B .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D .量变与质变关系的原理 37 .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就会导致( ) A.庸俗进化论 B.冒险主义 C.激变论 D.诡辩论 38.“激变论”的错误是( )

A.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 B.否定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夸大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D.否认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39.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 40.事物发展的形式和过程是( )

A .由肯定到否定.然后再到否定之否定 B.由量变到质变.然后由质变到量变相互转化 C.由对立到统一.然后再到对立 D.由偶然到必然.然后再到偶然 41 .在量变过程中,事物呈现出的状态是( )

A .绝对静止 B .低速运动 C .显著变动 D .相对静止 42 .在质变过程中,事物呈现出的状态是( )

A.相等静止 B.高速运动 C.显著变动 D. 匀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