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重要经书简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道教重要经书简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6e7510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9

下来的。但陆修静《太上灵宝授度仪表》中则说:此经“仙公所禀。”仙公指葛玄,他认为此经系葛玄传出的。《云笈七签·灵宝纪略》条说,“琅琊葛玄,字孝先,??凡所受经合三十三卷。孝先传郑思远(隐);又传从弟少付奚,奚传子护军悌,悌即抱朴子父。抱朴子从郑君盟,郑君授抱朴子于罗浮山。去世以付兄子海安君,至从孙巢甫于隆安之末传道士任延庆、徐灵期等世世录传。”说明了此经的最后传授者,是由葛巢甫传授给了任、徐二人,从此流传下来。《真诰叙录》又说:“后有王灵期者,才思绮拔,志规敷道,见葛巢甫造构灵宝,风教大行,深所忌愤。”是更清楚地指出了,《灵宝经》乃是葛巢甫所造构,并因而风教大行。

《上清》、《灵宝》的内容和传授的著重点也是不一样的,《上清》属于茅山道系的上清宗坛,《灵宝》则属于阁皂山的元始宗坛。灵宝以符箓为主,上清则以存想为主,并用符箓。

清郑永详、孟至才《白云观重修道藏》中说,它们于唐天宝间篡集成藏,统曰 “三藏”。洞真十二部为:上炼、上妙、黄林、妙真、上真、上清、太一、开元、道教、道众、仙人、妙真。洞玄(即灵宝经)十二部为:元阳、灵和、无量、炼生、洞玄、内音、大劫、按魔、元辰、消魔、

上门、上道。洞神(即三皇经)为:太清、内秘、沏视、洞渊、集灵、真一、小劫、黄庭、中精、无量、集宫、集仙。

今《道藏 ·洞真·本文类》中亦有《三十六部尊经》六卷,经目所记,与唐藏基本相同;唯所云六卷,实属三卷。盖其每一卷中,又分成上下二卷。其第一卷上卷为:上清、妙真、太乙、妙林、开化、仙人六部;下卷为黄林,上真、道教、上炼、上妙、道德六部。第二卷上卷为:洞玄、元阳、元辰、大劫、上开、内音六部;第二卷下卷为:炼生、灵秘、消魔、无量、按魔、上通六部。第三卷上卷为:太清、沏视、集仙、洞渊、内秘、真一六部;第三卷下卷为集灵、中精、无量意经、集宫、黃庭、小劫六部。以上为今日道藏中的三十六部尊经,实即以上所说的《上清》、《灵宝》、《三皇》三部大经。

六、《太上老君说常清靜经》

不著撰人,相传为老君所传。经文全文共三百九十一字,经后有仙人葛翁、左玄真人及正一真人赞文三篇。葛翁赞曰: “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乃口口相传,不及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据此,此经文字,系由葛翁录传,则此经之最早传人应即葛翁,翁者晋人葛玄也。唯此说別无佐

证,我们不敢相信。又赞文说,翁获此经,系受于东华帝君。按茅山道系的第一代宗师魏夫人华存亦东华传人,则此经或为茅山道系所传?又刘吕金丹派的祖师吕岩亦为东华传人,是此经亦有可能为吕岩所传。又此经最早著录于宋郑樵《通志》,著录了董朝奇等人的五种不同注本,可证此经当时确已流行,故我们相信,它是刘吕金丹派中所传流下来的道教经典,其书则为唐代道士的述作。其所谈纯属老庄修养法,与茅山道教中的司马承祯,李含光等人的见解和文笔多有类似,从这一部经典中也可以看出茅山道与刘吕金丹派的关系。

经文开始说: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这是袭取老子“道”的学说。接著谈到“心”,谈到“静”,谈到“观”,心、静、现有人认为是袭取了佛教的词汇;实际上是发挥了老庄修养法“清静无为”的本旨。最后说到“真寂”和“真静”,这就是所谓的“常清静了”。也是修养法的最上乘。

它在道教修养法方面是一部重要经典,在全真道教中曾将它列入于 “内修五经”中,同时还是玄门日诵的功课经之一。

关于《清静经》的注本,上述董注五种,现皆不存,

其唯一的流行本则为元莹蟾子李道纯的注本。近人丁福保在《畴隐居士学术史》中认为李注发挥玄义,直超园顿,乃无上至真正轨也。推崇可谓备至矣。

七、《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一般称《心印经》;或简称《心经》。道藏 ·洞真部·本文类与《高上玉皇本行经髓》及《高上玉皇胎息经》同卷。相传系无上玄穹主金阙大道君所述,注本有二:一称八祖合注;一称蜀抱真子注,抱真子亦称孕真,其人身世不详。两本均见《道藏》,世传早坛功课经则为白文本。

全经言简意赅,共一百八十二字。经云: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兮惚兮,杳杳冥冥,存无守有,顷刻而成,迥风混合,百日功灵。”后来全真道教中认为它是稀有的道教内修经典,将它列入为道教内修五经之一和《玄门日诵》的早坛功课经列于一处。但我们认为它所述说的修养方法,实际上并未脱老庄窠臼,所说“恍恍惚惚”系完全脱胎于老子的“恍兮惚兮”,只不过它提出了“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比老子所说的“其中有精,其中有物”显得更为具体一些罢了,它直接指出了道教修炼的“三宝”,给与人们以修真捷经。尤其是它的文字精简,为上述《清静经》同为道教中的难得经典。

玉皇在道教尊神中所出较晚,在《大洞经》和《真灵位业图》中都称他为 “玉皇二道君”。唐人诗中玉皇的名字才渐渐流传开来,韩愈诗:“夜饮张彻投卢同,乘风共至玉皇家”;更哙炙人口的,则是元稹的诗:“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后来给玉皇上尊号的则是宋代,真宗先上玉皇尊号为“玉皇大天帝”;徽宗又上尊号为“昊天玉皇上帝”。民间“玉皇大帝”的称号,即开始于是时。道教中普遍奉祀玉皇,时代更晚,明朝初年各地道观才更多的构建了玉皇阁和玉皇殿。道教派系中首先唪诵《玉皇经》的,一般传说,始于全真,故《心印妙经》的传世,应在来元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