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改革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改革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7526ea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d

《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改革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们的课题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改革”研究,自刘凤年2月课题立项以来,

研究已历时近一年。在课题研究的一年来,我们课题组成员立足教学实践,力求打破传统作业重复机械练习、枯燥乏味的局限,试图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转变学生作业观念,变“要我做作业”为“我要做作业”。在作业教学尝试过程中,我们本着自主性、趣味性、开放性的原则,在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作业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传统语文作业重在巩固基础字词,抄抄写写,读读背背,重复机械练习,枯燥乏味,这样的作业往往无法得不到学生的喜欢。很多学生应付了事,作业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给学生带来极大学习负担。

而有效的作业形式是对课堂的补充,形成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实行个性化作业改革,尊重学生方方面面的差异,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转变学生作业观念,变“要我做作业”为“我要做作业”是当今教育形式对现代化的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使语文课外作业走出反复操练的泥沼,让它彰显学生的个性,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最优发展”的教育目标。

二、 基本理论与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强调人的认识的能动性,认为主动性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反映。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教学

只有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将知识内化,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才能求得主动发展。

2.素质教育的理论。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学好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更多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三、 核心概念界定

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课题的核心概念:语文作业、个性化

1、语文作业:为巩固课堂学习,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由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内或课外完成的学习活动,既包括课内作业,也包括课外作业。

2、个性化:语文作业要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以及综合性的学科特点,作业的设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难度适当的作业,根据各自的记忆特点,接受能力的差异,选择确定各自的作业量。合理的作业评价机制也是个性化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四、 同类题材研究现状

很多地区和学校都在开展语文课堂改革,与之相应的作业改革也纷纷展开。很多学校对作业做了有益的改进尝试,诸如“开放性作业”、“主体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等创新设计也层出不穷,在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方面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杨艳辉在《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初步尝试》一文中介绍:以作业改革为突破口,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作业不成为学生的包袱,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即“关注学生兴趣,注重作业多样化”、“鼓励学生创新,注重作业分层”、“拓展学生思维,注重课内外作业相结合”。这些都有助于本课题的实施。

五、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转变语文传统的作业设计

观念,树立适应语文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

文作业设计体系,课题组语文教师能形成一定的作业设计策略和经验,让语文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座桥梁。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统一走向多元,在完成不同层次类型的作业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最终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 研究内容

1、更新作业设计的理念,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作业新形式,实现课内外相连,学科相通,书本与生活相近,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使语言与思维能力同步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将各种知识的获得和各种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在作业内容上创新,增强作业内容的生活性、实践性、情境性,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形式上,改变过去单一、枯燥的作业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知识者,通过让学生自选作业难度和数量来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

3、作业评价发现、肯定学生个性。在教学中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配合。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七、 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采用调查研究、个案研究、资料研究及经验总结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学习、实践、总结,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及作业设计。 2、调查研究法: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兴趣、作业的效果等进行阶段性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学生作业现状,通过对这些现状的分析,找出共性问题。

3、个案研究法:选择几个典型学生,代表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关注他们在个性化作业下的个体发展情况并进行评价。

4、资料研究法: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课题研究最前沿的东西,为研究积累较丰富的理论和实践资料。

5、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与分析,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以此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八、 研究步骤

我们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 (一)准备阶段

1、课题组成员讨论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和内容。

现在学生作业的形式太多,学生越写越烦,到最后变成应付老师了。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的设计,既要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不能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还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使所有的学生能尝试到成功的快乐。

2、成员组明确分工,布置研究任务。

课题研究小组组长周如娟,全面主持课题的研究工作,负责课题会议组织与协调,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调控,总结各阶段研究成果,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及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副组长董彦军,协助组长进行课题实施的具体工作。 课题组成员:杜经纬、李霞、唐群、白岩

杜经纬:负责课题的实验实施,设计作业评价方式,尝试作业评价教学,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李霞、唐群:负责课题的实验实施,设计作业评价方式,尝试作业评价方式,尝试作业评价教学,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白岩:负责课题的实验实施,并收集作业改革实施成效信息,撰写阶段总结报告,反思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利弊,提出改进意见。

3、做好课题研究前的测试与信息搜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拟定测查低年级学生有关作业情况调查表;教师问卷表,以及学生进行各项作业情况观察表和评分标准,了解目前作业教学现状。 4、制定课题研究实施细则、计划

(1) 减少作业的样数,小作文、日记、读书笔记三者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随心而记,只要有感悟或想法,随时记下;日记不拘形式,不限文体,不计篇幅,把学生从“编纂”的世界拉回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从生活中寻找日记素材,打消了学生心中对“写”的畏惧感。让学生不再是为了写完作业而写作业。学完课文后课后有一个小练笔。可以写当天所学知识的拓展小作文,比如《花钟》这一课可以拓展还知道那些花开花的时间写下来,学完用心观察这一课,可以写一篇观察日记等。

(2)丰富作业形式内容,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多设计布置观察事物、搜集资料、拓展阅读等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到学习中来。 (3)为了照顾学生的差异,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在布置作业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