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测试(带答案解析)B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9-2020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测试(带答案解析)B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75f7f5bed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4

______

(2)图乙:请你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S发出的经镜面反射且过P点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______

30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为了使蜡烛的像出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___________。

(2)如图甲所示,在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cm,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要使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___(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

(3)如图乙所示,将蜡烛放在P点的位置,若切除凸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再将剩余部分靠拢合在一起,蜡烛能成________个像。

31 . 小金在走近玻璃门的过程中,感觉自己玻璃门中的像越来越大,因此小金认为: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间的距离有关。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的透明薄玻璃为平面镜),还提供了完全相同的中国象棋棋子8个。小金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请回答:

(1)实验步骤:将4个叠放的棋子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的白纸上,在平面镜后面改变另外4个叠放的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镜后的4个棋子与镜前4个棋子的像均完全重合;后续的实验步骤是___

(2)如果操作正确,则实验现象和结论是____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将玻璃板绕EF轴做顺时针转动,可以观察到像______(填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32 . 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

第 9 页 共 16 页

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1)验证猜想1时,应固定___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沿纸筒慢慢远离小孔,在这过程中观察光屏上像的亮度。

(2)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

(3)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现象如表。 圆孔的直径(mm) 像的清晰度 像的明亮程度

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_____。 33 . 如图所示,墙壁上的平面镜前立有一硬杆。

小于1.0 清晰 ——逐渐变亮1.0 清晰 1.5 清晰 2.0 清晰 2.5 较模糊 4.0 模糊

(1)画出杆顶A点在平面镜中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杆在2 s内右移1 m,杆移动的速度是_____m/s。杆的像相对镜向右还是向左移动?_____。移动时,杆的像大小会变大、变小还是不变?______。

34 . (1)完成光路图; (______________)

第 10 页 共 16 页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AB的像。

(______________)

35 .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将一块厚度为0.5厘米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分别位于A′和A″处,如图所示。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______(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2)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组数据: u/厘米 v/厘米

然后得出在平面镜成像中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相等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方法的错误在于_________________。

36 . 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像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他将5 cm长的发光体放在一个竖直支架上作为光源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 。

(2)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 次数 1 2 3 4 5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第 11 页 共 16 页

5.0 4.5 6.0 5.5 7.0 6.5 8.0 7.5 物距 u/cm 35 30 20 15 12 像距 v/Cm 14 15 20 30 60 物高 l/cm 5 5 0 5 5 像高 h/cm 2 2.5 5 10 25 ②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 1(填“大于”或“小于”);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 1(填“大于”或“小于”)

③小华通过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又得出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具体关系。他的结论是 。

37 . 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AB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____)

38 . 人的指甲是不断长长的,但指甲的生长究竟发生于哪一部位呢?某同学对此提出假设:“指甲变长的原因可能是指甲的根部在不断地生长。”由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图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擦掉,可以在指甲上保留较长时间); 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1)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一段时间后,他将观察到图中A、B间的距离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缩短”)。

(2)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有:如指甲会不会横向生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法迁移:植物茎的生长究竟发生于芽尖端的哪个部位呢?据上述实验启发,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在芽的中轴线上,如图中甲所示,画上一条红色竖直线AB(红色竖直线比较难褪去,可以在植物芽上保留较长时间),让植物在黑暗环境中直立生长;②几天后,观察现象,结果如图中乙所示。

①实验中该同学的假设是:植物茎的生长可能发生于芽尖端的___________。

②得出结论:实验中植物茎的生长发生于芽尖端的________部位(选填“AC”“AB”或“BC”)。 39 . 根据下面的条件,作出相应的图像(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第 12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