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创作大事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刘三姐”创作大事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78a682e482fb4daa58d4bdb

此。陈光裕接着写到:“韦相杰将“戏路”故事本给文化科魏文鸿科长看,并得到魏科长同意,他才将戏路本拿到剧团商量排演等有关事宜。通过与剧团领导、老艺人和有关人员共同研究,确定排演后,才进行排练。”“在《刘》剧排练基本定型后,由韦相杰在排练场将全剧的台词记录下来。后来在首场演出时,韦又再次在台下做最后核对台词的工作,从而以此作为一个有剧本的戏。”“排演《刘》剧的情节、人物设置,除稍有少量发展和增添神话色彩外,基本上全部按肖甘牛的故事情节编排的。”

韦相杰的剧本分场和大致情节及人物设置是这样的:剧名:《歌仙刘三姐》分六场。第一场:订情。第二场:说媒。第三场:逼妹。第四场:拒婚。第五场:对歌。第六场:升天。角色安排有:刘三姐、李示田、刘二、二嫂、莫员外、媒婆、桃、李、罗三秀才等。这里除将莫仁怀称做莫员外和将石秀才改为罗秀才外,其余也和陈光裕所说完全一样。

副市长韦自然给我们介绍认识了肖甘牛先生的儿子肖丁三。肖丁三同志继承父志,数十年来一直在文化馆从事刘三姐民歌的挖掘工作,现以退休。

如果说宜山桂剧团的“搭桥“戏是基本参照了肖甘牛的《刘三姐的传说》,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在宜山以后其它创作的演出本同样也参考了肖甘牛的《刘三姐的传说》和搭桥戏《歌仙刘三姐》剧目。

应该说第一个在舞台上唱“搭桥”戏《刘三姐》的是宜山人民桂剧团。第一个扮演刘三姐的是宜山人民桂剧团的演员刘燕君,艺名叫宝珍珠。

十、柳州创作演出第一个“彩调”剧《刘三姐》

⑴“彩调”剧《刘三姐》第一方案

此时,北方已经大雪纷飞了,南方却依旧四季如春。

1958年冬,中共柳州市委、市政府为了帮助全市文艺工作者创作一些反映广西人民、尤其是壮族人民的生活、斗争的作品,通过市文化部门邀请政协老者以及熟悉地方掌故的父老开了一个座谈会。这个会由市民革主任委员、副市长黎达愚主持。会上提供了“兰生翠”、“李文茂”、“刘三姐”等富有地方色彩和民族特点的题材。于是柳州和平彩调团选种了刘三姐,作为向国庆十周年的献礼节目。

在柳州和平彩调团确定了编写刘三姐这一题材后,柳州市文化局特别召开了地方老者故事座谈会,多方面征求意见和搜集材料,并派出专人负责素材的采访和资料的收集工作。 这样,我们的摄制组又赶到了赴柳州。

曾昭文,已故壮族戏剧作家,彩调剧《刘三姐》第一稿编剧。曾昭文在一篇发言中强调指出:“我们编写《刘三姐》这个剧本的过程中,从题材的确定到演出,都是在党政领导下进行的。”文章中还说:“如在

确定题材时召开的老者故事座谈会,就是市委宣传部邓凡平副部长亲自主持的。以后剧本修改方案的讨论,部长也亲自参加;在讨论编写提纲及研究修改等问题时,都有市文化局局长亲自参加。”

邓凡平、牛秀均为“柳州市《刘三姐》创作组”成员。分别为彩调剧《刘三姐》第三方案至第九稿的第三、第四执笔人。此时,柳州地区、市文化局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将于1959年3月举办文艺汇演。

曾朝文于58年底至59年元旦,在柳州完成彩调剧《刘三姐》的第一方案。

1959年3月柳州地区、市文化局联合举办文艺汇演。 宜山人民桂剧团演出桂剧“搭桥”戏《刘三姐》。

柳州和平彩调团演出彩调剧《刘三姐》,剧中直接采用了来自广西地区的很多民歌。

1959年4月柳州地、市联合组成的柳州地区戏曲代表团以《刘三姐》(彩调剧)参加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国庆十周年献礼汇报演出。 彩调剧共六场;主要人物有:刘三姐、刘二、小牛、莫怀仁、桃、李、罗三个秀才等。

此剧在南宁上演后,很多方面提出了批评意见。伸麽“歌剧不象歌剧”,“彩调不象彩调”,“山歌不是戏剧所需要的动作性语言”,“风格不统一”等等。区党委宣传部长葛震同志及时指出,上述论调,实质是保

守思想。他指示要坚定地写下去,并肯定民歌,鼓励编剧要将最好的民歌用到戏里来。

这时,中国戏剧研究院院长张庚和诗人、戏剧家贺敬之赶来南宁观看演出,自治区文化局便组织柳州代表团专门为他们演出了一场。中场休息时,张庚当着剧团领导和在场的编导等人对于彩调剧《刘三姐》,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这个戏地方色彩和民族特点都非常浓郁,内容新,形式美,整理一下可以那到北京去。

第二天,戏剧家贺敬之约编导谈观感,他说:改好后寄给我,或派人送到北京找我,我帮你们找专家出点子,改好这个戏。同时,建议市委花大力气将这个戏推上去。

时任柳州地委书记贺亦燃和柳州市委书记肖寒告诉演职员要冷静地正视剧本缺点,探索克服缺点提高作品质量的途径。

1959年4月20日柳州和平彩调团转为国营,更名为柳州市彩调团。《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第23页写到:彩调,戏曲曲种。起源于广西北部农村,流传甚广,名称不一。1955年以后统称为“彩调”。扇子、手巾、彩带被认为是彩调表演的三件宝。1956成立广西彩调剧团。1959年,柳州市彩调团编演彩调剧《刘三姐》,受到区内外观众的热烈欢迎,对彩调艺术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可见,第一个将彩调剧《刘三姐》搬上舞台的是柳州和平彩调团。在彩调剧《刘三姐》中第一个拌演刘三姐的是何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