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创作大事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刘三姐”创作大事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78a682e482fb4daa58d4bdb

此时正逢地、市合并,地委派包玉堂同志入加创作组,参与第五方案的创作。

1960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发出通知:决定于四月举行全区《刘三姐》文艺汇演大会。

1960年2月2日下午,长影导演苏里到达柳州。苏里导演听了新的修改后,很欣赏第五方案的故事。

▲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纪录片《广西十年》——“彩调”《刘三姐》 1960年2月15日,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柳州市彩调团《刘三姐》中“歌圩”、“定情”、“对歌”片段,辑入《广西十年》文化艺术成就纪录片。

▲长影拟拍电影《刘三姐》

几乎是在同一天,电影导演苏里、作曲舒铁民等人在桂林看了由黄婉秋扮演的刘三姐。舒铁民在日记中写到:“看了当地的《刘三姐》,演出水平高于柳州,开了座谈会。看了桂剧演员黄婉秋,为电影物色演员。” 1960年2月25日,舒铁民在日记中写到:“卢肃来电,同意乔(羽)写电影,我看歌剧又要吹。

1960年2月27日,舒铁民日记:“自治区彩调剧团的傅锦华来录音,声音不错,一曲鹿寨山歌很动听。”《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第23页写到:“1955年春,广西文艺干部学校开办的彩调训练班,培

养了一批出色的青年演员,如傅锦华等。”

柳州《刘三姐》创作组,于1960年2月底前写出并放弃了第四稿,但在第四稿的基础上出色地完成了彩调剧《刘三姐》的第五方案。 1960年2月2日全区职工业余文艺汇演在南宁开幕。柳州市代表队以《刘三姐》(六场歌剧)等节目赴南宁汇演。

马婉玉在彩调剧《刘三姐》第三、第五方案中扮演刘三姐。

1960年3月初柳州市彩调团专程赴南宁,向周总理和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汇报演出《刘三姐》。

1960年3月中下旬作曲家雷振邦来到柳州,生活了10天左右。 1960年3月31日柳州市彩调团应陶铸书记邀请,赴广州市访问演出《刘三姐》。广东电视台现场实况转播。 ▲电影文学剧本《刘三姐》问世

同月,由乔羽编剧的电影文学剧本《刘三姐》脱稿,括号著名:根据柳州市《刘三姐》创作组同名彩调剧改编。发表在《电影文学》月刊1960年第九期。

60年4月7日《羊城晚报》文章:“山歌彩调舞翩跹”。60年4月7日《广州日报》文章:“为彩调《刘三姐》喝彩”。

1960年4月11日至27日在南宁举办全区《刘三姐》文艺汇演大会。 柳州文艺代表团以彩调剧《刘三姐》(第三方案、第五方案)参加演

出。

1960年4月18日,舒铁民日记:“南宁,小雨,晚。看《刘三姐》第五方案,总的感觉比前一稿好。连续的演出,演员的声音很疲劳。” 桂林代表团的《刘三姐》在“汇演大会”演出后,黄婉秋接到来自东北的电报,前去长春电影制片厂试镜头。

据1960年《广西日报》统计:全区有1209个文艺单位共58000多人演出了包括十一个剧种的《刘三姐》观众达1200多万人次,占广西人口的白分之六十。

1960年4月26日《广西日报》文章:“看柳州彩调《刘三姐》第五方案”。196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题目是:群众运动的胜利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胜利。文章说:“广西壮族自治区以编演《刘三姐》为中心的群众文艺运动的胜利,是党的领导的胜利,是群众运动的胜利,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胜利。”

1960年4月27日至5月27日《广西日报》:在全区《刘三姐》运动中,出现了许多以刘三姐命名的单位,“刘三姐连”、“刘三姐生产队”、“刘三姐学习班”等。

十一、歌舞剧《刘三姐》

▲自治区准备排演歌舞剧《刘三姐》

汇演大会期间,自治区文化局调集人马观看各种版本的《刘三姐》,

准备排演歌舞剧《刘三姐》。《刘三姐剧本集》第504页,舒铁民在1959年11月2日的日记:“某某又提到区党委宣传部也要抓此剧,打算上北京,一鸣惊人”。

汇演大会后,组委会留下了所有的“刘三姐”进行训练。演员阵容,以自治区彩调团为主要阵营,吸收自治区歌舞团参加排练演出。 这时长影导演苏里、作曲雷振帮正在开始为电影《刘三姐》寻找配唱演员。

▲长影电影《刘三姐》开拍

1960年6月,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刘三姐》,在阳嗍的一棵大榕树下,开始了紧张地拍摄。

苏里导演在《民族艺术》1991年第四期撰文回忆说:“大家都是一个目标,又快又好地拍戏,甚至创造了故事片外景一天拍摄73个镜头的空前记录。有一次我去现场时,被开水大面积严重烫伤,疼痛难熬,几乎丧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为了保证拍摄,大家用担架抬者我到现场”。 ▲歌舞剧《刘三姐》剧本问世

1960年6月歌舞剧《刘三姐》剧本问世,共八场及序幕和尾声。第一页上醒目地写者:创编:柳州市《刘三姐》剧本创作组。改编:广西壮族自治区1960年《刘三姐》汇演大会。 ▲歌舞剧《刘三姐》誉满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