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例顽危罪犯形成原因与转化历程的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对一例顽危罪犯形成原因与转化历程的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78db7d16294dd88d0d26b9d

紧张性情绪的生活事件也在这时候大量出现,罪犯处于心理激烈冲突、思想和相位动摇反复的状态之中,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针对罪犯服刑巩固和强化积极的意识,维护和发展积极的回归心理。

第三阶段,服刑后期,罪犯面对监禁生活即将结束,获得自由的需要即将得到满足,对刑满释放后的事考虑的更加实际、情绪处于波动状态,等待与企盼、焦虑与喜悦、冲突与浮躁、自信与自卑相互交融,心理矛盾冲突明显,对刑释后生活的期待和担心程度提高并具体化,表现出强烈的回归心理倾向。即刑满释放前夕,面对回归在即,罪犯服刑改造的思想、行为容易松懈,而对重返社会后的问题考虑较多,充满幻想或顾虑重重,心理动荡不定。因此这时要针对罪犯的回归心理进行集中性的指导,与此相应,要将逆反的心理调节到一个正常的状态,即使自己有正确、切合实际的评价;不放弃最后的学习改造的机会,巩固和发展改造成果;对回归后的追求建立一个恰当的、留有余地的期望值,形成自律、自强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对回归后可能面临的问题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提高抵御诱惑、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心与勇气。

第四阶段,刑满释放后的回归心理主要表现为社会生活能否重新适应,能否成为一个守法公民的问题。此时,他们即庆幸自己重新获得了自由,但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心理压力又很大。

人是具有可造性的,人都有正常的心理需求,以及对不同事物新的认识,意识是可以转变的。对罪犯也不例外,通过干警对罪犯心理的深入探究、掌握规律。制定相关的改造策略以及对罪犯心理的研究。

13

不但有利于改造效果,更有利于将来回归社会减少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最终达到改造目的。

注释:

1、[美]马斯洛(A?B?Maslaw)著 ,《动机与人格》,“需要层次理论”。 2、[美]费鲁姆(Y?H?Froom)著,《工作与激励》。

参考文献:

1、何为民:《罪犯改造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5出版。

2、沅浩:《罪犯矫正心理学》,—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11出版。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