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形态学复习资料整理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人体形态学复习资料整理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79958781711cc7931b71695

绪论

人体的轴、面与方位

(一)人体解剖学姿势 anatomical position

身体直立,面朝前,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 (二)轴

1、垂直轴(长轴)

上至头端,下至尾端,与身体长轴平行,垂直于地面。 2、矢状轴(腹背轴)

自腹侧面至背侧面,同时与垂直轴呈直角交叉。 3、冠状轴(额状轴)

位于冠状面内,呈左右方向,与身体的长轴和矢状轴垂直相交。 (三)人体切面术语

1、矢状面————从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断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

正中矢状面——通过身体中轴,从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相等两部分的矢状面。 2、横切面——与人体或器官长轴呈直角的切面。其中,与地面平行的横断面又称为水平面。 3、冠状面(额状面)从左右方向将人体纵断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四)方位术语 1)上、下

描述身体各部的高低关系,近颅顶者为上或颅侧; 近足者为下或尾侧。 2)前、后 (腹侧、背侧)

描述人体各部前后关系,近腹侧面者为前或腹侧;近背侧面者为后或背侧。 3)内侧、外侧

以人体正中矢状面为准,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离者为外侧。 前臂:尺侧(内侧)和桡侧(外侧) 小腿:胫侧(内侧)和腓侧(外侧) 4)浅、深

以身体表面或器官表面为准。 5)近侧、远侧

以躯干为准,表示四肢与躯干的位置关系。其近肢根者为近侧 ,远离肢根者为远侧。 6)内、外

表示与空腔的位置关系,近腔者为内,远离者为外。

第三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 学

(一) 骨的形态和分类( 掌握) 骨骼 杠杆作用 (二) 骨的构造(理解) 骨连接 运动枢纽 (三) 骨的理化性质(了解) 肌肉 运动的动力 (四) 各论( 理解)(躯干骨、颅骨、四肢骨) 一、骨的形态和分类

按其在身体的位置,可分为: 躯干骨(51块) 颅 骨(29块) 上肢骨(64块)

1

下肢骨(62块)

按骨的形态,可分为 长 骨

短 骨 扁 骨 不规则骨 1、长骨

骨干与骺接连的部分称干骺端,幼年时期,长骨的骨干与干骺端之间夹有一层具有分裂增殖能力的软骨细胞构成的骺软骨或骺板,它使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原骺板处仅遗留下一条线形的痕迹称(骨)骺线。骨表面的小孔称滋养孔,有血管及神经通过。 2、短骨飒

短骨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多成群分布在承受重量且运动较复杂的部位。一般呈立方形有多个关节面,与相邻几块骨构成多个骨连结。 3、扁骨

呈板状,多分布于头胸等处,常构成骨性腔壁,有保护腔内脏器的作用。 4、不规则骨

多分布于身体的中轴,外形不规则。有些不规则骨内具有含气的腔称含气骨,含气骨内的空腔称为窦。 二、骨的构造

每一块骨都由骨质、骨膜、骨髓等构成,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 在骨的关节面上有透明软骨构成的关节软骨覆盖,而且大部分骨都有关节面,所以部分教材也把关节软骨归入骨的基本构造。 1、骨质

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致密坚硬,由骨板层构成,位于骨的表面;骨松质由许多片状和杆状的骨小梁交织成网,呈海绵状,构造疏松,位于骨的内部,骨松质的腔隙内充满了小血管和红骨髓。

长骨的骨密质在骨干形成厚的骨管壁,管腔称髓腔。

颅盖骨的内、外两面各有一层密质,分别称内板和外板,外板较厚而坚韧,富有弹性;内板较薄而松脆;两板之间的骨松质称板障。 2、骨膜

骨膜 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膜,薄而坚韧,呈淡红色。包裹除关节面以外的整个骨面。含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内层还含有成骨细胞等,对骨的生长、发育、营养和骨折的愈合有重要作用。 3、骨髓

骨髓为柔软而富有血液的组织,充填于长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分为黄骨髓和红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是脂肪组织 。 骨松质内含有红骨髓,并保持终身;骨髓腔的红骨髓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为脂肪组织所代替,成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大量

2

失血时,它仍然可能转化为红骨髓进行造血。 三、骨的理化性质

骨中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主要为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在成人约占1/3,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物为无机盐类,主要为磷酸钙、碳酸钙和氯化钙等,在成人骨约2/3,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

幼儿的骨质中无机物含量较少,有机物相对较多,因此弹性较大而硬度小,不易发生骨折,但易发生弯曲变形。老年人的骨则相反,有机物较少而无机物相对较多,骨的脆性较大,易发生骨折。 (一)躯干骨

成人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2对肋骨和1块胸骨,共51块。主要分布于颈部和躯干,构成躯干的的基本轮廓。 1、椎骨

椎骨在幼儿期,总数为32~33块。成人一般为26块。 颈椎 7块 分离椎骨24块 胸椎 12块

(可动椎、真椎) 腰椎 5块

骶骨 1块(5合1) 融合椎骨2块

(不动椎、假椎) 尾骨 1块(3~4合1)

(1)(分离)椎骨的一般形态

前体后弓中为孔,加上七突是椎骨。

前 体———椎体 后 弓———椎弓 中为孔———椎孔 棘 突一个 七 突 横 突一对 上、下关节突各一对

前体——椎体

位于椎骨的前方正中,呈短圆柱状。表面为薄层骨密质, 内部为骨松质。 后弓——椎弓是附在椎体后方两侧的弓状骨板。 可分为两部分 椎弓根:与椎体相连的较细部分。有椎上、下切迹。

椎弓板:椎弓后部的板状结构。

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的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中为孔——椎孔 是每个椎骨前面的椎体和后面的椎弓两部分共同围成的孔。 椎管——所有分离椎骨的椎孔叠连起来,围成的骨性管腔,其内容纳有脊髓和脊神经根等。

棘 突:单个,双侧椎弓板 在后正中线汇合而成。

七突 横 突:两个,发自椎弓根 与椎弓板的连结处。 关节突:发自椎弓根与椎弓板的连结处

3

颈、胸、腰椎形态特征比较表 椎 体 较小,呈横椭圆形,有钩椎关节 呈短柱状,横切面呈心脏形,两侧面上下有肋凹 高大,呈横肾形 椎孔 较大, 三角形 较小 圆形 中等 三角形 关节突关节面 近似水平位 棘突 横 突 颈横 突 椎 胸横 突 椎 腰横 突 椎 短,近水平向后 有横突孔 较长,伸向 后下方 末端前面有横突肋凹 近似额状位 呈矢状位 长方形的扁板,无特殊结构 呈水平位,向后

(2)骶骨

略呈倒置三角形。其底向上,底的前缘(盆面)向前突出称岬,尖向下接于尾骨。两外侧面上部有耳状面。前面中部有4条横线,横线两侧有4对骶前孔。背面后正中线上有骶正中嵴,其两旁有4对骶后孔。骶前后孔分别有骶神经前支和骶神经后支通过。

骶管——纵贯骶骨中央全长的管道,向上续于椎管,向下开口形成骶管裂孔。骶管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 (3)尾骨

为三角形的小骨块,通常由4个尾椎融合而成。 2、胸骨

胸骨可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

胸骨柄上缘正中有颈静脉切迹,是针灸取“天突穴”的骨性标志。

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结合处形成一突向前方的钝角。其两侧平对

第2肋,向后正对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是计数肋的重要体表标志。

3、肋骨

有12对,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每一块肋骨可分为中部的体及前、后两端。 前端接于肋软骨。

后端有肋头、肋颈、肋结节。

肋体扁平,有内、外两面及上、下两缘,内面近下缘处有肋沟 ,有肋间血管和神经。 肋体后部曲度最大的部位称肋角。 (二)上肢骨

上肢骨左右各有32块,双侧共有64块。根据其是否连结于躯干骨可分为两类: 上肢带骨: 肩胛骨和锁骨,左右各1块

肱骨左右各1块

游离上肢骨

桡骨和尺骨左右各1块

手骨左右各27块

1、上肢带骨

(1)锁骨:位于胸廓前上部两侧的颈根部,分胸骨端、肩峰端和锁骨体。锁骨内侧2/3凸

向前,外侧1/3凸向后,中外1/3交界处较薄弱,易发生骨折。 (2)肩胛骨:三角形的扁骨,位于背部外上方(胸廓后外侧),介于第2~7肋骨之间。有内

侧缘、外侧缘、上缘三个缘,有上、下、外侧三个角、上、下两个窝和前、后两个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