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第十一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及专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全区第十一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及专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80256bc02d276a200292e6b

全区第十一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及专题 研究成果展示、观摩、研讨活动的听课感言

李 坤

为了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探讨高效课堂有效途径,及时总结并推广成功的经验与优秀成果,五月八日至五月十日由宁夏教育厅教研室、宁夏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主办、灵武市教培教研中心承办的全区 第十一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及专题研究成果展示、观摩、研讨活动在灵武二中召开。

本次活动有来自全区二十六个县市的720多名教研员、教师观摩了中卫市推介的中卫二小、石嘴山市推介的石嘴山第二十一小、自治区教研室推介的二十一小、长庆小学、吴忠市推介的吴忠开元小学、银川市推介的银川兴庆二小、固原市推介的原州区第十一小学、灵武市推介的灵武市第一小的8节带专题的优质课,观摩了固原市推介的原州区西关小学、银川市推介的银川实验小学、银川金凤三小、石嘴 山市推介的石嘴山十三小、吴忠市推介的吴忠盛元小学体现研究成果特色的5节课堂教学。

本次活动是我市近年来首次承担的重要赛事,作为承办方,我市教体局、教培教研中心给予高度重视,全力配合,市二中从场地到器材做了大量的工作,满足了本次活动的需求。市四小对接受公开课的学生精心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的突出表现得到参赛教师和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本次全区第十一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及专题研究成果展示、观摩、研讨活动能够在我市举行,是对灵武市小学数学自进入课程改革以来所取得的成绩的肯定,同时有力推进了灵武市小学数学教 学向纵深发展,对我市教师专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人于5月8日,赴灵武市二中听了6节三年级的《平均数》一课,获益匪浅,现将从中获得的感受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此次参赛课的教学内容体现了多样性、全面性 虽然是同一个内容,但涉及的有人教版和西师大版两个教材

版本;专题成果研究的范围较广,有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渗透思想方法、教学方式、解决问题、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评价策略等方面的研究等。每节课、每个专题成果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其中,银川市实验小学郭雅老师执教《平均数》一课以创新的教学设计,清晰的教学思路,流畅的课堂节奏,自然的过渡衔接,精致的细节处理,和谐的师生互动及该校数学教研组研究的《感知、感受、感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数学》,研究思路明确,策略具体,可操作,实效性强,三人以脱稿的方式,流利顺畅的汇报展示,为学校的综合成绩添色不少,最终获得一等奖第一名。

(二、创设问题情境,在快乐中学数学。

与以往相比,本届全区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的最大创新之处是新增学校课题研究成果介绍及课堂教学特色说明。各学校都能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益的实践和尝试,从中可以看出专题研究正成为改善教与学的方式,追求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本次参赛课的中卫市第二小学的杨正伟老师所教授的《平均数》一课,围绕着这一专题,首先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其次,创设了认知冲突化问题情境,激活思维。一是聚集课堂,集中关注突出的问题,在有限的时间里针对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或某一问题给出有效的途径和办法;二是在行动中引领教师进行实证研究。解决贴近学校、贴近学生、贴近教师的问题和困惑。

三、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1)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如,银川市金凤区第三小学数学教研组《高效教学创新模式——学讲练70分》、吴忠市开元小学数学教研组《开发学生自主潜能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2)学习方式的探索和研究。如,石嘴山市第十三小学数学教研组《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3)参透思想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如,吴忠市盛元小学数学教研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参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4)教学方式的探索和研究。如,银川市兴庆区回民二小数学教研组《图形与几何领域操作活动有效性策略的研究》、银川二十一小数学教研组《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性研究》、银川市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感知、感受、感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数学》、固原市原州区第十一小学数学教研组《加强动手操作构建实效课堂》。

(5)解决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如,石嘴山市第十六小学数学教研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6)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探索和研究。如,宁夏长庆小学数学教研组《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7)评价策略的探索和研究。如,固原市原州区西关小学数学教研组《有效运用分层测试卡促进学生数学发展》。

四、精彩纷呈、熠熠生辉 1.教学过程更加细致、巧妙。

大多数课结构严密、安排合理、层次清楚、过渡自然。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为基础,依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

丰富的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看、想、说、做的条件与空间,引导学生获取数学知识、获得全面发展。如,郭雅老师执教《平均数》一课,在渗透“移多补少”思想时,先出示第一组人数相同、投篮个数也相同的男女生统计表;然后出示第二组人数不同、但投篮个数不同的男女生统计表;紧接着出示第三组人数相同、投篮个数的男女生统计表,学生依次比较两队中哪个队的投篮水平高?这一过程由易到难,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通过体验具体的数学活动,参与讨论,思考等数学思维过程,很自然地过渡到用移一移的办法,让每个队的投篮个数一样多,也就是移多补少,层次细致,不留痕迹,多巧妙的设计啊!

2.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素材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情绪,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做”数学。“情境”与学生的数学学习直接相关。“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所努力追求的。如,马斌老师执教《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以学生喜欢的喜洋洋为主线,在导入新课时,让喜洋洋给大家带来了情境图,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出学过的图形,并发现角的存在,从剪刀、吸管、水笼头等实物中抽象出角的概念;为了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和理解,设计了“做角”一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木棒、纸条、毛线等物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或独立或合作,根据学生的理解去做角,在展示交流中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和理解;在巩固练习中设计了“救喜洋洋”的游戏。可以说学生是在情境中做数学,在操作中理解数学,在快乐中学数学。

3.给学生更多大的探究空间,培养学生思考的独立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司荣老师执教《平均数》一课,在引出用“平均数”解决问题时,问:你有什么办法让每个队员投中的个数一样多?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动手摆,自主探索出各种不同的摆法,

生1:6给2一个,8给2两个,就平均了,是5个。此为一次移多补少。生2:8给6一个,变成两个7,然后将7给2一个,不平均,再给一个,就平均了,是5个。此为三次移多补少。生3:把6,8,2混在一起,共有15个,再平均给3个队,每个队是5个。此为算术平均分。生4:先把6,8比2多出的部分混在一起是不9个,再把9平均分给三个队,每队再分3个,加上原来的2个,就是5个。??教师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可谓是空前活跃,方法多样,超乎想像。

4.重视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在小学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数学教师十分关注的,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如,6节《平均数》课,无一例外地渗透“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同时,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构建出“平均数”这一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等。又如,王芳老师执教《解决问题》一课时,通过画线段图或统计图、交流等活动发现规律,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5.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13位参赛教师具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努力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改善教与学的关系,营造快乐学习数学的氛围,打造高效课堂。除此之外,各位教师还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如,郭雅、田利军等老师语言精炼、干脆利索;利娟老师肢体语言丰富,作图(画角)规范;马斌老师语言诙谐、幽默,赢得参会教师和学生一致好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