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创新活动与综合实践教案精品名师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创新活动与综合实践教案精品名师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829f95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08

一、《小小气象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在活动中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学生在学习中观察、分析自然的能力,树立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②通过活动了解气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知道如何适应不同的气候特征,以及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为我们服务。

③学会用多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气象与生活关系的进一步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老师讲解,学生亲手操作和用心观察这一过程,初步的体会知识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的的方法。

②学生通过动手做,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天气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影响。

②在合作学习中体验与人合作,表达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新理念,增强主动探索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制作气象图标和气象日历

②气象变化对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 ③形成书面总结 2、教学难点

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设计 活动主题生成背景

你有没有遇到这类的事情:早上高高兴兴的来上学,中午快放学的时候下起了雨,没有雨具回不了家;晒在室外的衣服,快干时却又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降雨而淋湿;突然天气转凉,没来得及多穿衣服就感冒了……这样的事情经常在我们的周围发生,就连早上起来穿什么衣裳也要先看看天气呢!在世界飞速发展的今天,气候对于人类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显了,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各种日常活动都要求安全、舒适。以前的天气预报只是预报温度的高低,雨的大小,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现在的天气预报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报道与我们吃穿住行等生活相关的气象指数,比如天气温度和湿度、人体感觉舒适指数、穿衣厚度指数、紫外线指数、晾晒衣服指数、森林火险等级等等,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气象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为此我们决定开展《气象与生活》的主题活动。通过研究活动了解气象对我们生活之间关系,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制定活动时间:课内:3学时 课外:2~3周

活动预期目标:

1.在活动中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学生在学习中观察、分析自然的能力,树立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2.通过活动了解气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知道如何适应不同的气候特征,以及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为我们服务。

3.学会用多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气象与生活关系的进一步了解。 活动方式:

观察、调查、询问、小实验、上网查找、谈论研究总结等。 活动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子课题的选择 (1)提出大主题

大主题“气象与生活”的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先让学生初步了解气象的有关知识,去感受气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影响,也可以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专门了解气象的某个范围,便于学生更好选择小的活动主题。 (2)确立各组的子课题。

从大主题中选择小的活动主题进行研究,这样便于学生更好进行研究,避免研究的范围太大、造成研究的结果没有深度,研究过于肤浅。学生利用上网收集资料的方法,首先对气象与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互相交流收集的资料,然后学生讨论哪些小的研究主题比较适合研究,有条件开展研究,对一些有争议的小研究主题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选择。最后,学生选择的小研究主题必须是在自己感兴趣的前提下,小主题研究的可行性、可操作性比较高的情况下,确定好小研究主题。

子课题预设:“气象与健康”、 “气象故事”、 “气象与环境”、“气象与旅游”、“气象趣闻”、“气象与灾害”、“气象与动物”、“气象与市场”等小研究主题。 2.活动前的准备

根据前两周对天气变化的记录,完成课本7页的天气观测记录表。想想这两周的天气变化对人们都有什么影响? (二)实施阶段

1.利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

学生把资料收集后,对资料进行归类、分析、整合。

可以把资料做成小报或资料小卡片,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传阅资料,达到资源共享。 调查采访周围的人,目的是了解气象对人们生活影响的程度。在调查采访前制定调查采访的计划,明确采访的目的,选择采访的地点、人物、时间、方式。对采访的问题进行合理的选择,制定好问题提纲。采访记录。采访结束,把采访的过程记录下来,选择好的记录方法,对采访的结果进行总结。

帮助生在学校上网查找资料的同时,注重“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仅是小组内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合作,比如,从学生直接与其他人的合作角度看有:学生小组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合作、学生和学校领

导之间的合作、学生和社会中其他人的合作等等。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积极发动了很多的家长、亲友、朋友查找资料、收集资料,最终找到了丰富的资料。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从同学之间的合作到于家长之间的合作、社会中其他人合作的过程,得到了许多经验和启发,这也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真正需要的合作学习的方法。 2.小实验

做一些有关气象的小实验,各组根据活动主题不同,做一些小实验,从实验中了解气象与生活的关系。

做好各项实验的准备,做好实验记录,实验记录有实验的准备、过程、结果、收获等。 在正个小实验的准备实施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注重学生的亲历和实践,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3.撰写活动体验

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体验,可以写成作文、观察日记等形式。 注重培养学生对已有资料信息的整理总结能力的培养。 4.小组交流

各小组交流研究主题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补充解决。

在交流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倾听能力,口语表发能力,人与人的交流能力的培养 (三)总结和展示阶段 预设:

(1)撰写研究报告。

以小组为单位撰写研究报告,要求研究报告能很好的体现研究结果,资料齐全,图文并茂。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各小组根据研究的主题制作幻灯片、课件、网页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可做的”课程,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来学成,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快乐和发展,相信学生,学生会送你一个惊喜!

二、《神奇的种子》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引领他们解剖种子,猜想种子的秘密。 2、引发联想,从种子的构造想到它成长植物的变化趋势。 3、通过对比、观察、解剖来完成学生探究的过程。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解剖种子,猜想种子的秘密。

教学难点:引发联想,从种子的构造想到它成长植物的变化趋势。 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2、老师这有一个谜语,谜面是“小小豆子圆又圆,黄色外衣真好看,遇到水儿就发芽,屁股长出小尾巴。

3、对于黄豆你了解吗?它能干什么?

4、黄豆是种子吗?怎么知道它是不是种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种子王国里去探索,好吗?

板书课题:神奇的种子 二、解剖黄豆

1、请小朋友猜猜黄豆里面有什么? 2、提问:怎样知道黄豆里面有什么?

但是黄豆很硬,想什么办法把它掰开呢? 3、小朋友想的办法可真多,老师认为用水泡黄豆这种方法最合理。老师这有泡好的黄豆。一会儿分给大家,注意先不要动。

4、特别注意在剥种子时,不要把种子弄坏了,

仔细观察黄豆里面到底有什么,把你看到的记在脑子里。

5、其它种子里面是不是和黄豆一样呢?剥开花生种子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吧?

6、小结:看来黄豆和花生的种子里面很相似的,其它种子的内部结构也是这样的。 三、播种种子

1、想知道他是不是种子,最直接的方法是把它种在土壤里,看看能不能发芽,老师这里有种好的花生宝宝,请小朋友看一看,它是不是种子呢? 2、看着小朋友们刚才的样子,是不是也想试着种一种呢?在种种子之前,先要选好种子,不能选择破损、煮熟的种子,种种子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卫生。

3、要想种子发芽还需要几个重要的条件,你知道是什么吗?师帮助浇水。

4、种子发芽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小朋友要有耐心、细心去观察种子成长过程,并且用笔记录下来,期末我们来评选一下,谁写的观察日记最认真。

5、小朋友们一定还知道一些种子的名称吧,把它们介绍给小组同学吧,比一比,谁知道得多。

三、总结概括

下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小朋友搜集到的种子。

三、《身体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带领幼儿科学、正确地面对性话题,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基本的防卫方法。 3、引导幼儿积极地思维,自由地表达。 活动准备:

1、幼儿的准备:活动前的调查记录,对两性的区别有了初步的认识

2、教师的准备:搜集大量的性教育资料,以应对课堂上孩子们的突发提问;角色分工、

互助协调;布置有关两性知识的活动区角(包括人物、动物),提供较为丰富安全的可操作材料。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小组活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讲解什么是“性”。

1、请小朋友按性别分成男女两组,两名老师明确分工。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阐述自己所看到的“男、女有什么区别”,请幼儿充分讨论自己对不同性别的看法。

3、提问引发思考:什么是“性”?

教师小结:“性”是和我们的身体密切相关的,不关是从头发的长短就能判断性别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代表着性别差异的。是哪些部位呢?就是我们穿衣服遮起来的部位。

二、明确身体的隐私部位,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1、请幼儿观看《蜡笔小新》,对小新随便脱裤子的行为进行讨论。

2、出示洋娃娃,请幼儿指出什么部位是要保护的,不能随便给别人看的?(用“游泳”讲解)

小结: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不能随便给别人看的,我们要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因为那是我们的隐私,随便暴露自己的隐私是不礼貌的行为。

3、游戏“找朋友”,体验与朋友的亲密接触,讨论哪些接触是友好、善意的,哪些是不友善的接触?

小结: 除了妈妈,我们的隐私部位别人不能碰,如果有人叫你单独一人去没人的角落或屋子,千万不要去……

三、案例分析,幼儿分组开展“参与式讨论”,老师做好引导和记录。 1、教师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进行案例讲述,组织幼儿开展讨论。 2、分组“参与式讨论”,提出自我防卫的策略。

(打电话给父母、报警、向可信任的成人求助、大声呼叫求救……)

四、教师小结: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护好自己,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身体。

四、《生活中的旋律》

一、教学目标:

1.认知:拓宽学生音乐文化的视野,提高音乐文化素质。 2.能力:(1)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2)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培养创新能力。

(3)通过与他人的交流,逐渐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初步具有合作能力。 3.情感:(1)感受音乐旋律的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在特长展示中增强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