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美学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85f53721711cc7931b71651

物象的形与神。作品所描写的物象是人化的自然。松竹菊梅等。 意境需要读者创造性的阅读、发现和体验感悟、联想和想象。 意境主要存在于抒情性作品中,但有些叙事作品也有意境的描绘。 二、意境的审美内涵和特性

1、主客互动与统一(极致是物我两忘、浑然一体) 2、情景互渗与交融 3、时空跳跃与转换 4、有无虚实与相生 5、人文与自然相谐 6、言简意丰味无穷

第四编 审美经验论

第一章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第一节 审美经验与人生实践

一、审美经验的定义

审美经验就是主体感受、体验和创造美的经验。 二、审美经验的实践性质

1、审美活动是人生实践的重要内容 2、审美经验随着审美活动的增加而不断丰富

第二节 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一、感性直观性

审美主体:要有相应的审美感官;审美客体:要有相应的外在形式。

审美的感性直观性与一般的感性直观性有所不同。第一,对于主体而言,审美的感性直观性要求主体调动心意诸力自由运动,体现了审美主体的自由自觉。第二,对于客体而言,审美的感官性要求客体具有潜在的审美属性以及令人愉悦的外在形式。第三,审美的感性直观性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整体把握、直觉把握和模糊把握,而不是理性把握。 二、超个体眼前的功利性 三、感知与情感交相伴随

感知是情感的前提,情感也是加深感知的重要动力。一方面我们会带着感情去感知美的事物,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感知,更好地激发我们的审美情感。 四、自由无限性

1、在审美中,主体处于一种整体和谐共振并得到最大发挥的境地 2、审美经验是一种与对象相互交融的体验

3、审美经验也是一种与对象高度融合所形成的高峰体验 五、非理性的显性表征

1、不自觉性和突发性 2、非逻辑性 3、创造性

第二章 审美经验的结构

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

审美经验主要包括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几个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交融,最终形成了主体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感受。 一、感知

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其中,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而知觉则能够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 1、审美感知具有不同于一般感知的特点,即情感性 2、审美感知具有发现美的选择能力 3、审美感知总是指向对象的整体 二、想象

想象是一种通过加工和改造记忆表象来创造新思维表象的过程。

想象包括初级和高级两种形态。初级形态是简单联想,又可以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等;高级形态则包含了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种形式。

接近联想是指事物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较接近,人们在有关经验中能够经常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由此联想到彼。如睹物思人、爱屋及乌。

类似联想是事物在性质和特征上相似,因而引起了人们的联想。如比喻、拟人等。 对比联想是事物在性质和特征上相反,通过对比引发联想。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宝钗新婚与黛玉之死的对比。《人生》的对比。

再造性想象是指主体根据自己或他人已有的知觉表象进行加工和综合,从而在大脑中重新形成关于事物形象的心理功能。如文学欣赏中的再创造。

创造性想象是通过主体的创造性思维产生原来没有的新表象。在审美经验中,想象是一个核心因素。 三、情感

情感是审美活动经验中最活跃的因素。审美主体情感的产生既受到审美对象审美属性的影响,也受到审美主体主观要素的影响。应该超越主观论和客观论的片面影响,达到主客体之间的同构。 四、理解

审美过程实际是主体对对象的直觉过程,而直觉本身必然包含了主体对对象的理解。这种理解是整体的、模糊的,具有非概念性和多义性的特点。

第二节 审美经验的结构功能

在审美活动中,各种主体要素互相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了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

一、审美感知是审美的起点 二、审美想象是审美的翅膀 三、审美情感是审美的动力 四、审美理解是审美的判断

第三节 审美经验的心理建构

一、顺其自然的感物而动

在各种庆典的欢快场面,能够使人不由自主地乐在其中。 二、主动调控的观物而感 1、调整心态进入审美境界 2、调整视角进入审美维度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三章 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呈现阶段

一、要有明确的审美态度

审美态度就是指主体在摆脱了日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观照美欣赏美的态度。

二、主体在与客体的融合中进入忘我阶段 三、主体获得审美经验时的外在感性显现

第二节 审美经验的构成阶段

在审美经验的构成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审美想象。 一、超越心理距离的审美想象

瑞士美学家布洛认为,海上遇雾时,船员和乘客没有闲情逸致去欣赏浓雾中的美景,因为大雾客观上对航行带来危险。 二、超越物理距离的审美想象

欣赏形式美时要有一定的物理距离,赏花大致在一米左右比较好;可以追求审美的模糊性。 在人大宿舍窗户向下看的结果。

第三节 审美经验的评价阶段

一、主体依据个人的审美标准进行审美活动 二、主体依据个人产生美感的具体感受评价对象 三、最后作出审美评价

美感与判断的先后问题:审美标准→美感→审美判断

第五编 艺术审美论

第一章 艺术的存在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与定义

一、艺术的本质

艺术的本质是人类自由本质的审美显现。 二、艺术的定义

所谓艺术,就是人类创造的具有感性美的精神产品。

艺术主要是艺术家的自觉创造,但偶尔也会出现无意识创造,如梦境之美,喷泉在阳光的照射下所出现的彩虹之美等。

大自然风景如画、鬼斧神工、浑然天成,客观上也具有艺术的意味,但创造主体只能归结为大自然,是大自然不自觉的创造。

人化的自然则体现了艺术和自然的统一,既是自然,又是艺术。

第二节 艺术的存在及存在方式

一、艺术是一种情感体验性存在

艺术的创造和欣赏都需要主体的情感体验,离开了情感体验,艺术就成了非艺术,或者本身就不是艺术。

要切忌用非艺术的眼光对待艺术。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对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政治解释。

二、艺术是动态的有生命的感性审美性存在 1、艺术是对一切艺术作品的统摄,离不开艺术作品 2、艺术存在于主体的审美活动和审美经验之中

3、艺术存在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交流过程中 第二章 艺术创造

第一节 艺术创造与艺术家

一、艺术创造与制作

艺术创造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创造性和非实用性;而制作一般是主体按照既定的模式和既定的要求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产品,具有实用性,而缺乏必要的独特性、新颖性和创造性,如手工制作、机械制作等。艺术创造不能批量生产;而制作则可以批量生产。 二、何谓艺术家

艺术家就是艺术创造的主体,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显现出来。换言之,艺术家不是孤立的个体存在,而是存在于艺术创造和艺术作品之中。

艺术家不是先于艺术创造活动而独立存在。只有当一个人在从事艺术创造活动时,他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