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科学概论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领导科学概论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87883313968011ca3009148

阐述的内容,包括领导职能的有关规定,则带有很浓厚的“中国色彩”。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尚需深入研究。

3、如何看待“灌输论”?“灌输论”是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所提出的一种理论。其主要观点是,自发的工人运动不能产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必须由有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来创造,然后由其灌输到无产阶级中去。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灌输论”依然有效,“灌输法”乃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但也有人不同意这一看法。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客观条件已发生深刻变化,继续简单地照搬列宁的理论,显然是错误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章参考书目

1、黄 强 主编:《领导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9版。第四、五、六章。

2、王乐夫 编著《领导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8版。第八~十三章。

3、刘建军 编著《领导学原理——科学与艺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版。第六、七章。

4、万良春 主编《新编领导科学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7版。第五、六、七章。

5、刘兰芬 周振林 主编《现代领导科学基础》,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版。第七、八、九章。

6、邱霈恩 等著《新世纪领导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9版。第二十~二十四章。

本章思考题

1、实施有效领导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2、什么是决策?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有什么不同? 3、科学决策与科学的决策有什么不同?

4、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应如何运用“外脑”? 5、什么是追踪决策?追踪决策有什么特点? 6、现代领导者如何识别和使用人才? 7、思想政治工作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本章教学时间安排:共10课时

第四章 领 导 体 制 论

领导者要实施有效领导,顺利完成领导职能,既要靠自身的良好素质,科学的领导方法和高超的领导艺术,还要有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其中,完善的领导体制则是良好外部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领导体制也就成为领导科学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一节 领导体制的含义、内容和作用

一、领导体制的含义

领导体制是社会诸多体制中的一个方面。因此,要了解领导体制的含义,首先要把握体制的含义。

“体制”一词,在我国是被人们广泛使用、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概念。但对其具体含义,目前人们的认识却并不完全相同。一般说来,体制是指社会某一方面的具体制度或根本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具体说,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如人们经常所说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领导体制、管理体制等等。

领导体制是社会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政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领导权限划分为基础所设置的机构和各种领导制度的体系,是领导关系的制度化和体系化。领导体制的核心是领导权限的划分。

二、领导体制的内容

领导体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这在不同的教科书中也不尽相同。我们认为,领导体制的主要内容大致应有以下几点: 1、领导机构的组织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完整、统一原则; (3)适应性原则; (4)高效率原则; (5)动态性原则。 2、领导组织结构

领导组织结构,是指领导组织内部各个基本要素的构成及相互关系。领导组织结构中有两种最基本的关系:(1)纵向关系,即隶属的领导关系;(2)横向关系,即平行的各部门的协作关系。如果撇开领导体制的社会政治属性,领导组织

结构主要有:直线式、职能式、混合式和矩阵式。 3、领导的层次与跨度

领导层次是指纵向组织结构的等级层次。有多少等级层次,就有多少领导层次。领导跨度是指一个领导能直接有效地指挥下级的幅度,因而又叫领导控制跨度。确定领导跨度大下的标准有:(1)上下级知识的多少和能力的大小;(2)上下级关系的复杂程度;(3)下级活动同类性的大小;(4)下级活动分散性的大小。一般来说,领导层次与领导跨度是呈反比例关系的。 4、领导权限和领导责任的划分

领导权限和职责划分的中心内容是建立严格的从上而下的领导行政法规和岗位责任制,对不同领导机构、部门之间以及领导者之间的职责、权限作出明确的规定。

5、领导干部的管理制度

这是指狭义上的人事管理制度,它包括对领导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监督、轮换等方面的制度。

三、领导体制的作用

1、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主体之间建立关系、发生作用的桥梁和纽带。 2、领导体制是确定组织机构和领导方式的主要依据。

3、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主体改造客观世界的工具,是实现领导目标的重要手段。

4、领导体制是提高领导整体效能的重要因素。

5、领导体制是否科学、健全,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第二节 现代领导体制的类型

现代领导体制虽然纷繁复杂,但大致说来,其基本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一长制和委员会制

这是按照领导机关中享有法定最高决策权的人数来划分。以此为标准,可以把所有领导体制分为一长制和委员会制。 1、一长制和委员会制的含义

所谓一长制,就是指一个组织或领导机关的法定最高决策权完全集中在一位行政首长身上的领导体制。一长制又称首长负责制、独任制;

所谓委员会制,是指一个组织或领导机关的法定决策权由两位以上的首长行使的领导体制。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 2、一长制和委员会制的特点

一长制和委员会制作为两种相对应的领导体制,各自都有其明显的特点。 一长制的优点是:权力集中,职责明确,行动迅速,指挥灵敏,避免或减少冲突,效率较高,易于考核优劣。其缺陷或不足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长制条件下很容易导致重大决策失误且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如果在其它体

制不健全的条件下,一长制还难以避免比较严重的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委员会制的优劣与一长制正好相反。委员会制的优点是:能够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委员来自不同方面,从而有利于系统内部的协调;可以有效防止个人滥用职权,减少腐败现象。其缺点或不足是:权力分散,职责不明,从而导致行动迟缓,效率低下,而且难以考核优劣。

二、层级制和职能制

这是按照组织系统内部各机构的职权性质和范围。以此为标准,可以把所有领导体制分为层级制和职能制。 1、层级制和职能制的含义

层级制也称层次制、分级制或系统制,是指一个组织从纵向划分为若干层级,每一下属层级对上一层级负责,每一层级的领导范围完全相同,整个组织呈下大上小的金字塔结构,权力上呈上宽下窄的格局的领导体制。如我国行政系统中的国务院和省、县、乡(镇)各级人民政府,军队系统中的军、师、团、营、连等,就是这种体制的典型。

职能制也称机能制,是指领导机关中平行地设置若干部门,每一职能部门所管辖的范围都以本行政机关的整体为对象,只是各部门所管辖的内容分工不同而已的领导体制。如我国国务院所设置的各部、委、办,省政府所设的各厅、局,部队团以上单位所设的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 2、层级制和职能制的特点

层级制的优点是:指挥统一,权力集中,层级分明,整齐划一,各级领导者业务性质大致相同,干部调动、升迁比较容易,同时有利于培养具有统筹安排、综合平衡能力的“通才”。层级制的缺点或不足是:层级过多容易造成领导事无巨细,事必亲躬,指挥不当。

职能制的优点是:分工精细,领导者各司其职,业务熟练,工作效率高,有利于培养精通各门业务的专家和提高干部的专业化水平。其缺点或不足是:专业性过强,容易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政出多门,各别领导者缺乏全局观念等问题。

三、完整制和分离制

这是按下级所对应上级的数目来划分的。以此为标准,所有领导体制可以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

1、完整制和分离制的含义

所谓完整制,是指同一个领导层级的各机关,或者一个机关中的各个构成单位,都统一接受一个领导机关或一位行政首长的指挥、控制和监督。完整制又称之为集约制或一元化领导。

与此相反,分离制是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或一个机关的各构成单位,不是集中接受同一位领导者或一个上级机关的指令、控制和监督。 2、完整制和分离制的特点

完整制的特点类似于一长制。其优点是:权力集中,易统筹规划,责任分明,可减少相互推诿、扯皮,提高工作效率。其缺陷或不足是:权力高度集中易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