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笔记--考研复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产业经济学笔记--考研复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87ad2691eb91a37f1115c3b

一个国家的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是其产业结构有序发展的核心动因。B、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主要是指产业和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的标志: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本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国际分工的好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社会的生产、交换和分配顺畅进行,社会扩大再生产顺利发展;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社会需求得以实现;能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第四篇 产业关联

1. 投入产出表:(1)各行的平衡关系是:各行的中间产品+各行的最终产品=各行的总产品 .

反应各产业部门产品的流向。(2)各列的平衡关系是:各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各列新创造价值=各列的总产值 。说明各产业部门的价值形成的产出过程,反应了每一产业部门的产出与各产业部门为之投入的平衡关系。 2. 前向关联、后向关联: 前向关联是指投入产出表中,纵向的供给部门与横向的需求部门

发生的供给关系,横向的需求部门就是纵向供给部门的前向关联产业。后向关联是指在投入产出表中横向的需求部门与纵向供给部门发生的需求关系,纵向的供给部门就是横向需求部门的后向关联产业。 3. 直接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其经济含义是生产单位j产品所直接消耗

的i产品的数量。 4. 列昂捷夫矩阵

5. 完全消耗系数:指某产业部门单位产品的生产,对各产业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和间接

消耗量的总和。也就是说,完全消耗系数等于直接消耗系数与间接消耗系数之和。 6. 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所谓中间需求率,即某一产业的中间需求率,是指各产业对

某产业产品的中间需求之和,与整个国民经济对该产业部门产品的总需求之比。1-中间需求率=最终需求率。某产业部门的中间投入率是指该产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1-中间投入率=附加值率。 7. 产业波及效果:(1)产业波及,是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当某一产业部门发生变化,

这一变化会沿着不同的产业关联方式,引起与其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的变化,并且这些相关产业部门的变化又会导致与其直接相关的其他产业部门的变化,依次传递,影响力逐渐减弱,这一过程就是波及。这种波及对国民经济产业体系的影响,就是产业波及效果。(2)产业波及效果的时滞,是指某产业最终需求的变动导致其他产业的变动并不立即反映在产出量的变化上。或者说,某产业最终需求变化引起其他产业产出量的变化有一个时间过程。这个时间过程的长短,往往在不同的产业、不同的经济循环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如繁荣时期和萧条时期有不同的表现。 8. 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基本工具: :

(1)产业波及效果分析,主要是运用投入产出分析这一工具,将产业活动中由于某些数据的变化所引起的强弱不同的各级波及效果计算出来,以便对产业间的关联度进行定量分析。一般地说,波及效果分析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当最终需求项目己发生或将要发生变化时,对各产业的活动发生了或将要发生多大的影响;二是当附加价值项目已发生或将要发生变化时,对各产业的产出发生了或将要发生多大的影响。 (2)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基本工具 对产业波及效果进行分析,主要使用三个基本工具,除了使用实物型和价值型的投入产出表这一基本工具以外,还要借助于另外两种基本工具。 ①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是部门联系平衡表和产业关联表,它是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中的投入 来源和使用去向纵横交叉组成的一张棋盘式的平衡表,用来揭示各部门之间经济技术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里既有总量又有结构,充分再现了经济系统整体性、结

构性,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经济系统要素间的联系及经济结果问题,是其它数量经济方法不可代替的。 ②投入系数表

投入系数表是反映各个产业之间生产技术上的联系的一览表。这个表的着眼点是揭示投 入产出表纵向的费用结构,即投入结构。投入结构是以中间产品的投入形式来反映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上的联系。投入系数ij a 又称生产技术系数、物质消费系数。 ③逆阵系数表

所谓逆阵,是指里昂惕夫矩阵(I ? A)的逆阵(I ? A)?1。逆阵系数表就是指具体的 (I ? A)?1的矩阵。在逆阵系数表上,某产业横行上的数值是该产业的感应度系数系列,而对应的纵列上的数值则是该产业的影响力系数系列。横行系数的平均值可看成该产业受其它产业影响的一般的,平均的趋势;纵列系数的平均值可看作该产业对其它产业影响的一般的,平均的趋势。 (3)(I ? A)?1的经济含义

逆阵系数表的系数就是(I ? A)?1中的每个元素,逆阵系数表在这里是专门用来计算波 及效果总量的系数表。逆阵系数的经济含义是,当某一个产业部门的生产发生了一个单位变化时,导致各产业部门由此引起的直接和间接地使产出水平发生变化的总和。 9. 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产业关联度在各个产业发展过程的相互影响中表现为影响

力和感应度。产业影响力是指一个产业影响其它产业的程度,产业感应度是指一个产业受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作为主导产业,其带动效应主要通过影响力表现出来,但由于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因而感应度的大小对于加强带动效应也有重要作用。

10. 生产诱发系数和生产的最终依赖度:所谓某产业的生产诱发系数是指该产业的各种最

终需求项目的生产诱发额除以相应的最终需求项目的合计所得的商。生产诱发系数用于测算各产业部门的各最终需求项目(如消费、投资、出口等)对生产的诱导作用程度,可以揭示和认识一国各最终需求项目对诱导各个产业部门作用的大小程度。生产的最终依赖度是用来测量各产业部门的生产对最终需求项目的依赖程度大小 。 11. 就业系数和综合资本系数

综合就业系数=就业系数×逆阵中相应系数 综合资本系数=资本系数×逆阵中相应系数

其中,就业系数就是每单位产值所需就业人数,即某产业就业系数=该产业的就业人数÷该产业的总产值;资本系数就是每单位产值所需资本,即某产业资本系数=该产业资本量÷该产业的总产值。

第五篇 产业组织

1. 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与发展

2. 马歇尔冲突: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

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来扼杀自由竞争。

3.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规模经济是指企业采用一定的生产规模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即

在生产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生产规模的变动引起生产单位成本和收益变动的情况。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企业规模,是有一定界限的,低于或者高于这个界限,便是亏损规模或无效益规模。这个界限点就是收入等于成本费用点。收入等于成本费用的两点之间的区域叫做盈利区。在这个区域里,收入与成本费用差额最大时的产量,便是最佳规模。人们一般运用资本金利润率的高低来评价企业规模的优劣,企业资本金利润率最大时的规模(产量),就是最佳规模。范围经济指由一个企业同时生产多种相关联的产品的单位成本,小于由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时的单位成本的情况。范围经济是针对关联产品的生产而言的。产生范围经济的原因有多种。比如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同时生产多种关联产品可以更好地利用生产设备及其他设施、生产的多种产品都需要相同或者类似的投入要素时产生的库存节约等。经济学中经常将金融业作为范围经济的一个例证。银行一般都给客户提供多种服务,如存款、贷款、货币兑换及资金汇兑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企业或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但是,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是有区别的:(1)产生的优势不同。规模经济产生于生产同类产品的规模优势,范围经济则产生于生产各类产品的范围优势。(2)取得途径不同。企业通过对同类产品的规模经营,降低单位成本,扩大市场份额,取得竞争优势。企业通过对不同类产品的多角化经营,分散经营风险,取得整体竞争优势。范围经济实际上是规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

4. 垄断竞争革命:1933年剑桥大学教授罗宾逊夫人发表了《不完全竞争》一书,同年,

哈佛大学教授张伯伦则发表了《垄断竞争理论》一书。他们的著作进一步分析批判了马歇尔的完全竞争模型,勾勒出了垄断竞争的框架。被称为垄断竞争革命的标志。

5. 有效竞争:A、所谓有效竞争,简单说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

用的竞争格局。B、判断标准:梅森提出两大类基本的有效竞争标准:一是将能够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形成的条件归纳为市场结构标准;二是将从市场绩效角度来判断竞争有效性的标准归为市场绩效标准。继梅森的研究之后,一些经济学家(克拉克)将有效竞争的标准从二分法扩展为三分法,即市场结构标准、市场行为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并采用三分法概括了判断有效竞争的标准。 6. 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在SCP范式中市场集中度与产业利润率之间关系的研究处于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