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两首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歌词两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8de38ea998fcc22bcd10df9

含什么样的感情?

4、联系生活实际对爱的理解。

在我们周围,爱无处不在,你能说说最让你感动,最能体现爱的事例吗?

引导学生体会:四川汶川5.12大地震时,祖国人民 ,世界人民是如何给灾区人民献出爱心的。灾区人民在爱的鼓舞下,如何走出阴霾,重建家园的。(鼓励学生说典型事例)让学生再次感受到:爱的力量,爱的伟大;我们需要爱,世界更需要爱。 5、指导感情朗读。 四、课堂小结,拓展升华。

1、 总结全文:同学们,5.12大地震让我们见证了爱的伟大,爱的神圣。人类最崇高的行为是“奉献”,人世间最温暖的力量叫“关爱”。 让我们敞开心扉,真诚相待,与人为善,放飞爱心,将爱撒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吧!下面就让我们将爱的真谛都融入到我们的歌声中。

2、学唱《让世界充满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同学们,有谁知道24届汉城奥运会的会歌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板书:手拉手)齐读课题。 2、简介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3、播放歌曲。聆听着这首歌曲,你有怎样的感受?你能用哪些词语

来形容呢?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歌词的内容。

4、小结:同学们都说得不错,看来同学们也喜欢这首歌。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词,深入领会歌词的内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要求:读得正确、熟练。 3、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指名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好好体会。 6、四人小组交流。

三、深入学习,体会歌词的内涵。

1、师述:人们崇尚奥运,向往奥运,期盼奥运,那么,歌词中最能体现人们渴望奥运,欢迎奥运的句子是哪几句?

引导理解歌词的第1、2、3句和7、8、9句, (1)“火光、跳荡”的意思和包含的感情。

(2)“同生活,同成长,传四方”代表了什么样的奥运精神?这里的“我们”指谁?

(3)这种精神在歌唱的哪一句还可以体会到?理解第5、6句说包含的奥运精神。

(3)歌词的1、2、3句和7、8、9句反复出现,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在奥运赛场上,体育健儿会有什么表现?

理解第4句,抓住词语“拼搏、火焰”来体会奥运精神。

3、作为每一个关注奥运,热爱奥运的人会为奥运做什么呢? 理解第十句,重点体会“障碍”一词,深入了解人们为奥运所做的努力。

4、现在,人们最向往的,最期盼的奥运精神已传遍全世界,人们把它作为和平的象征,你能从歌词中体会到吗?

理解歌词的第11、12、13句,从“和平曙光、歌声永飞扬”中体会到奥运精神的崇高。

5、 小结提问: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6、指导感情朗读。 四、课堂小结,拓展升华。

1、总结全文:同学们,我们在奥运赛场上,传递着一种和平、团结、协作的奥运精神,传递着人类和谐。下面,让我们将爱融入到我们的歌 声中吧。 2、学唱《手拉手》。 【板书设计】

22 歌词两首

让世界充满爱 手拉手

关爱、欢乐、祝福、 友好、欢畅、和平、友谊

《 写给异国弟弟的信》教学设计 江夏区纸坊三小 王琼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封在“国际少年书信写作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书信。这封信体现了一个中国小朋友给予身处战乱中的异国小难民的无私的援助,虽然小作者给予他们的帮助是微小的,但是那份爱心是博大的;语言是朴实的,但是那颗火热的心是真挚的。小作者通过抒发情感,给各国小朋友发出倡议的方式来表达了小朋友们渴望平息战争,渴望早日和平,过上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全文语言朴实,文字流畅,感情真挚感人。读罢此文,饱受战乱之苦的难民们辛酸的生活和一个充满爱心、富有正义、渴望和平的小作者的形象立刻浮现在我们眼前,让读者不由地与作者产生共鸣。作者的感情线索十分明朗,从“激动”到“同情、惭愧”到“钦佩、富有正义”到最后的“满怀希望”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也使读者一次次心灵情感的碰撞,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的渴望,对难民们的关心。相信读了此信的人对战争所带来的灾难有了感性的认识,更加珍惜现在这和平年代的生活,控诉非正义战争的罪恶也更渴望平息战争、远离战争。 【设计理念】:

本单元围绕“和平友爱”这个话题组织教学活动,同时加强阅读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要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反复揣摩词句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情感。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推动儿童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书本走向生活;新课程标准还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一、创设情景,走进文本。由于学生身处和平年代,对于战争带来的灾难,了解不够深入。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些有关战争的资料;课上我充分利用课件演示,使学生通过一些文字和图片,对于战争所带来的灾难有个感性的认识,让语言文字表达的“话”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画”,让他们产生真切感,使其身历其境,产生共鸣。二、品词品句,朗读感悟。通过“品词析句”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使文本与生活碰撞,使小作者的形象立刻浮现在眼前。【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