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4.2 地形对交通的影响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4.2 地形对交通的影响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8e651e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e0

专题 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知识精析】 一、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1.地形对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

表 现 山区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平原地区比较灵活,短途运输选公路运输,长途运输选铁路运输,河流发育程度好的地区可利用水运 2.地形对交通网密度的影响 表 现 山地、丘陵地区密度较小 原 因 人口密度较小、经济比较落后,对运输的需求量不大;修建线路成本大 地形条件优越,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运输的客、货量较大;发展交通的自然障碍少 原 因 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运输线路建设成本相对较低,选择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的灵活性较大;利用河流发展水运的成本低 平原地区密度较大 3.地形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 表 现 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 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要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路程要尽量短些 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区 4.地形对交通运输效能的影响 原 因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地形等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呈“之”字形弯曲可以降低单位距离内的地面坡度 节约建设成本和少占用土地;保证运输安全;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 保证运输安全,减小受灾害的影响 (1)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自然障碍较少,不仅交通运输方式可选择性大,而且速度快,运输量大,交通运输效率要高。

(2)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灾害较多,运输线路在建设和维护时成本较高,而且在运行时要确保安全。相对而言,交通运输效率较低。 二、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及原因分析

影响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②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③避开陡坡和断层、原因 实例 方式 ①山地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 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走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 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 ②降低技术难度; ③工程施工要安全; 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 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 ①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 ②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 ③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 ④成昆铁路沿地形走势曲折伸展 线路走向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 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 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 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 线网密度 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 三、交通运输线的设计比较思路 比较项目 建设成本 路线长短 沿线村镇 施工难度 沿线灾害 占用耕地 比较内容 包括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搬迁成本等 包括原有线路、建设距离等 包括沿线村镇数量多少、规模大小、人口多少等 地形起伏、桥涵多少、高寒缺氧、风雪、冻土等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 占用良田多少 生态影响 对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影响等 交通选线要遵循“低、高、大、小”原则。即成本要低、安全性要高、经济效益要大、环境破坏要小。 四、图解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高考例析】(2018·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3分)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4分)(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3分)

【解析】本题以某区域的交通和城镇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也是提示性信息---“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 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 【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3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C.耕地

B.聚落 D.地形

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 C.易受洪水威胁

B.距城镇过远 D.工程量过大

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 C.河流分布

B.绿洲分布 D.沙漠分布

1.D 读图可知,铁路基本上与1 000 m等高线平行,地势平坦开阔,利于修建铁路,故当时铁路选线主要考虑的是地形。

2.B 读图可知,铁路线上的两个车站距离图示两个城镇约30 km,距城镇较远,对城市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小,乘客乘车不方便,所以该线路不合理的理由可能是距离城镇过远。

3.B 兰新铁路主要经过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所以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和水源关系密切,而绿洲地区有丰富的水源,所以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绿洲的分布。

读我国西部某区域水系图,回答4~5题。

4.两河流流经地地质构造的名称和走向为( ) A.裂谷、东西走向 C.背斜、西北—东南走向

B.断层、东北—西南走向 D.向斜、东北—西南走向

5.计划从图中的M到N修建一条公路,假设所经河流的水文和地质状况都相同。四个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甲 C.乙

B.丙 D.丁

4.B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河干流基本平行,应为褶皱所形成的平行山谷;河流都出现一致方向的弯曲(东北—西南走向),应由断层错位而形成。

5.C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图中M到N河流的流向为自西向东,所以乙线路基本沿着等高线方向,是最合理的线路。

6.下图为某半岛区域示意图,图中T1107公路在甲段有多处连续弯曲,最可能的原因是该路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