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920bcf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0

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把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制的轨道。

根本原因是袁世凯的独裁与卖国

直接原因是1913年袁世凯指使部下收买凶手在上海刺杀宋教仁

(2)二次革命:袁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罢免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

孙、黄号召反袁,掀起二次革命

7月李烈钧在湖口起义,江苏、广东等数省响应,但很快失败。 失败原因:革命派内部涣散,袁世凯力量强大

(3)护国运动

袁世凯的卖国和复辟帝制,遭到举国反对 原因: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维护共和

梁启超发表 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梁启超与袁世凯决裂

护国战争:1915年底,云南都督蔡锷与李烈钧、唐继尧组织护国军,宣布云南独立 结果:袁世凯在战场失利、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被迫取消帝制

孙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袁不久在绝望中病死。

认识:袁皇帝梦的破灭说明,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遭惩罚;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比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历史背景: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目的: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相同点:领导阶级及其特点:资产阶级领导,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又有对帝国主义封

建势力的软弱妥协。

最终结果: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政治主张: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手段:戊戌变法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辛亥革命采取自下而上的武装斗争。

不同点:性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戊戌变法完全失败。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

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很大成功。

△比较中国近代史上洋务派、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基本主张与社会实践的异同,指出他们留给人们的历史教训。

相同点:向西方学习,试图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

不同点: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编练海军等。

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他们多次上书请求变法,并在光绪帝支持下发动了戊戌变法。

革命派主张实行“三民主义”,以革命暴力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他们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教训:上述三派的主张和实践都无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不能使人民摆脱受压迫受剥削的境况。

3、新文化运动-反封建斗争继续

背景:政治上: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复辟,列强加紧侵略。先进分子继续寻找出路。

经济上: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深入人心的民主共和观念与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势

不两立。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领袖人物:《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前期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主阵地:新青年; 活动基地: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 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陈独秀首先提出)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主张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发展——李大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宣传、动员)

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局限性: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对东西方的看法也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前期新文化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比较。

性质: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根本目的: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方法:学习西方。

主张各有侧重:维新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挽救民族危亡;

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共和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没能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用西方的民主平等思想批判中国的封建传统思想,动摇了封建正

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特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由浅而深。同西方列强侵华扩大,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逐

渐发展的历程相适应。

梁启超概括为“先从器物上感觉出,再从制度上感觉出,再从文化上感觉出”。 陈独秀概括为“学术觉悟”、“政治觉悟”、“理论觉悟”三个阶段。

△“器物”变革: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主要内容: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观。 代表: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实业: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开始出现兴办近代工业风气; 军事:创办了新式海军,筹划海防,增强了国防力量;

教育:创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培育了一批对西学有认识的人才; 外交:设立总理衙门,促进了与外国的交往。

科技:引进一批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认识:运动失败说明,只学技术不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制度”变革: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

主要内容: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方案:康、梁为首的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

指导思想: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发展为“三民主义”

特点: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观念”变革:新文化运动

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

指导思想:前期是民主、科学思想,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 提倡新道德、新文学。

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

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特点: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试以武昌起义至“二次革命”的重要史实,说明帝国主义对待中国革命的态度。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基本的道理?

剖析:本题为分析论述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史实熟练掌握的程度和运用基本史实分析说明问题和总结历史规律的能力。突出了国情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第①问实际是从列强侵华史中截取一段,因而必须明确侵华也不仅包括经济、军事侵略,还要包括政治侵略。第②问思维力度大,要求从必然规律上归纳和概括出历史过程的基本原因和经验,要从多角度分析。 答案:

1911年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被迫声明“严守中立”,但又扣留中国海关的全部税收,送给清政府,企图从经济上扼杀革命。帝国主义选中袁世凯作为新工具,迫使清政府任命袁为内阁总理;帮袁策划南北“和谈”,诱迫革命军妥协。1912年袁当上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帝国主义积极扶植袁世凯,1913年五国银行团借款给袁作为镇压革命势力的军费;在反动势力的镇压下,“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当上了正式大总统。

历史告诉我们:帝国主义为了侵略中国和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殖民地,总是要勾结和扶植中国的反动统治集团,来破坏和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所以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不但要推翻本国反动统治阶级,而且必须同时打倒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关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资产阶级不敢正面去反对帝国主义而耽于狭隘的排满情绪;也不敢从根本上去改变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只满足于清帝退位。 (2)脱离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是人民最迫切的要求,但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人民群众热情丧失;也由于资产阶级害怕人民,不敢放手发动群众,在中外反动势力进攻下孤立无援。

(3)同盟会软弱无力。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同盟会没有胜任它的历史使命,它既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