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改革解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重庆市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改革解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92ecf6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69

重庆市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改革解读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模式;中?学生;“多元立体”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8-0013-04

评价是推动教育改革的支点,也是教育改革的风向标。重庆市渝北职教中心研发并实施了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模式改革,直接撬动了学校的发展,既实现了由注重学业评价向注重综合素质评价的转变,由学校单一评价向企业、社会、家庭共同参与评价的转变,又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经过“团队研发―学校试点―重庆应用―全国推广”等阶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改革背景:需求导向,研究驱动 (一)政策的要求

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改革评价考核制度,突出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拓宽学生继续学习的途径,为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提供多种机会和选择。扎实推进评价考核制度改革,突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考核内容,探索学生综合素质的多种评价方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重庆市职业教育的政策文件中,也强调要改革职业院校学生成绩评价方式。 (二)现实的需求

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特征明显,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此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都把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劳动者素质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目前的技术工人却大量存在着专业技能不够熟练、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薄弱、职业忠诚度低、职业道德素质欠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团体协作意识不够、职业幸福感偏低等问题,其素质结构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这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瓶颈,也影响着这些劳动者的生涯发展、职业成就和生活质量。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需要职业教育的评价予以导向与定标。

2013年,重庆市开始推行实施新高考方案,新方案旨在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其中,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依据国家素质教育要求,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现状和表现水平进行评价。其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

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与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素养。通过综合素养的评价,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庆市普高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实践与推广,为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三)理论的诉求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教育对象的认知特征与风格,需要人才观、教学观、评价观等方面系统理论的支撑。但是,职业教育评价改革起步相对较晚,职业教育传统的评价体系或多或少存在着普通教育评价的影子,未能体现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缺乏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评价理论。为此,借鉴现代教育评价理论,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与规律,开发评价标准,探索多个主体参与,运用多种方法来评价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时间和不同场所的多种素质发展情况,构建中职学生发展需要的评价模式,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育评价理论,就成为理论探索的必要内容。渝北职教中心结合承担的系列课题,组建了课题研究攻关团队,开启了中职学校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模式的研发与实践之旅。

二、模式解读:“多元立体”,自成体系 (一)评价模式内涵

该评价模式运用教育评价与测量理论,遵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公平性、过程性、发展性原则,结合重庆市渝北职教中心示范校建设方案,借鉴重庆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构建指标体系,制定评价标准,通过“多元”的评价主体参与、评价方法运用和评价素质发展导向,“立体”评价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学习成长期间的各个阶段、不同场所的基本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表现情况,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引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1.“多元”的内涵。

“多元”主要是指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参与评价的主体、运用评价的方法和评价素质发展的导向三方面的多元性,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中的评价工具和评价软件系统设计与使用来实现。评价主体包括自评、他评。他评包括同学互评、班主任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学校管理人员评价、企业指导教师评价、企业管理人员评价、学生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评价方法包括课程学习评价采用的笔试、口试、现场操作、作业、论文、报告、作品等方法,以及活动表现评价采用的过程写实、照片视频、论文作品、证书证明等方法。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道德与公民素养、学习与创新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公共拓展课程学习、专业技能课程学习、专业拓展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