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提纲 (包括选修 - 非常详细)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高三历史复习提纲 (包括选修 - 非常详细)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9607a8669eae009591bec2b

机密

客观:体制僵化,阻力很大;民族矛盾长期存在。 主观:①经济改革很不成功,引起人民不满

②政治改革的思想错误严重,放弃了党的领导,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苏联解体:1991.12.25

⑴过程:① 1991年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②1991年 “八一九”事件后,国家大权落入了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民主派”手中,苏联共产党不仅被排挤出政权,而且组织彻底瓦解,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质变。

③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签订了《明斯克协议》,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

④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

⑵评价:①1991年,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中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改革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

②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但最后却解体了,这充分反映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⑶苏联解体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 斯大林体制下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纠正 ②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的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 ③外部原因: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④历史原因: 长期以来的民族高压政策导致的民族分离运动 ⑷启示:

①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③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④改革是否成功取决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等。

第十四单元 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一,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1、原因:◆①在美国,这场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的迅速发展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②由盲目生产、 无须竞争、自由放任主义盛行、财富分配严重不均, “生产过剩” 过度的贫富悬殊③胡佛政府的不干预等因素共同导致的,它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推入了深渊,迫使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来挽救现存的社会制度。④狂热的股票投机也在破坏经济的正常运行.

2、爆发1929年10月,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形成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危机的特点:

① 破坏性大

②波及范围广 1933年,各国经济进入“持续萧条”阶段。还蔓延到其殖民地和附属国, ③成为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49

机密

⒋表现:

①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资本主义国家到处呈现出田地荒芜、工厂关门的凄惨景象

②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维持产品价格,纷纷限制生产 ⒌影响:

①破坏 社会生产力和浪费 社会资源 ②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其他矛盾。

阶级矛盾激化,工人罢工运动,农民运动也不断高涨。 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 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之间的矛盾。

各国为了摆脱危机,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市场战和货币战。空前激烈的经济战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 陷入混乱,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 ⒍胡佛政府的对策:

①胡佛坚信资本主义制度的自行调节功能,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

②要求工商界和劳工组织自愿联合起来,共同维持生产和投资,稳定工资和物价,并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以鼓励企业投资。

③1930年胡佛政府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也高筑关税壁垒,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

④1932年,为了赢得连任,胡佛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并允许复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贷款,进行救济;二是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与工程建设法。但是,胡佛依然实行通货紧缩政策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

影响:胡佛顽固奉行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掉入了“沟底”。这些措施对缓解危机只是杯水车薪。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

二 罗斯福新政

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胡佛下台,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 施行新政

第一阶段从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

第二阶段从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逐步发展成为一系列具有改革意义的金融、工业、农业和劳工政策 ⒈主要内容有:

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罗斯福在就职的第三天下令所有银行停业整顿。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该法宣布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并成立联邦储备银行以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

意义:该法的实施使银行与金融秩序恢复了正常,人们恢复了银行的信心。 恢复工农业生产。

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规定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提高农产品价格。

意义:政府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过剩,保证农民利益,对农业复苏起到积极作用。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