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9adbd4e647d27284b73518a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模式处于中介地位,因此,努力

探索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科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要探索新课程实施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教学模式的定义、

原理,以及研究的范围。

什么是教学模式呢?

教学模式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获得某种教学结果,将多种具体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而形成的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

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该关注知识、技能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将课程的目标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这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目标体系。

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模式,必须关注《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重新定位和对语文教学的新的要求,要以师生互动为中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另外还必须考虑新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还应该关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一种学习环境,以最适宜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但是没有一种模式是为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或者是为适用于所有学习风格而设计的。当前,教学模式正从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从以“教”为主向重“学”的方向发展;从经验归纳型向理论演绎型发展。作为一个优秀教师,不能只会运用一种教学模式,而应该灵活运用多种多样教学模式,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怎样的呢?

它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完整性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教学理念、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内容和评价等基本因素组成,本身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作程序,体现出理论上的自洽性和过程上的连续性。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化了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它通过某种便于理解的教学结构和易于操作

的教学程序,把某些抽象的、纯粹的理论用比较具体的、形象的形式反映出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行为框架,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学理论。

3、稳定性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教学结构和活动序列的结合体,它通过概括教学经验,去粗存精,抽取出重要的教学要素组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普遍性规律,因此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

4、灵活性

虽然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现有教学条件和师生水平的不同,我们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此外,教学模式是一定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教学模式也不断的吐故纳新,只有这样教学模式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理论以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

讲读课:预习——质疑——讨论——点拔——拓展

自读课:引导——自学——练习——小结

文言文:读——译——论——背——练

综合学习课:导读——导编——导演——导评

一、讲读课课堂教学模式

讲读课是语文的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对它的模式研究对语文教学有极其重要的意

义。

讲读课模式的第一步——预习。

预习是一种新课学习前的准备。这种预习应该包括两个内容:一个内容就是把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进行回忆和接触,发现和强化,对必备的旧知识缺陷进行补救,以架起“认知桥梁”。另一个内容就是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理解,对实验操作进行实践准备,以

便从中提供信息和问题,实现“常识反馈”。

第二步——质疑。

思考质疑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才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激发智慧的火花,引起学习的积

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接触新的课文时,学生难免会有疑问,即使在学了课文后,学生也可能产生疑问。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使学习效果更为扎实。但是,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安于现状,很少有学生主动质疑,而且所提出的疑问大多浮于表面,缺少探究性,所

以,教师应该责无旁贷地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多种自主学习的活动形式,打开学生思路,让课堂质疑充满生命力。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寻疑,即引导学生动脑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释疑,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交流等释疑;引导学生存疑,对一些当前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留待以后适当的时候再研究。质疑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共同努力。学生敢问爱问是培养的前提,会问善问是培养的关键。在

课堂中,创设良好的质疑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三步——讨论。

讨论辨析是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或辩论。是学生解决

问题的一个重要教学过程。

讨论既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性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又是体现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经过学生自己积极思考,相互探讨,以求得问题解决和认识深入的一种发展性

教学方法。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智慧。

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这种欲望的驱动,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富有生气,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越是教材的核心问题越需要学生去理解,会积极参与,进入角色,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因为数学在小学阶段概念教学比较多,学生是不会产生好的印象,认识也就肤浅了。有些知识在训练学生的思维活

动,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乃至促进素质的整体提高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时应舍得花时间,组织学生去讨论。由于学习是学生内心的感受过程,学生每解决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都要经过一个较为复杂的思考过程才能完成。只有充裕的时间,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才会深入,才能抓住要领,才能从容去组织语言,去选择表达方式。因此,即使是讨论也应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一片思维时空,在此基础上交流想法,各抒己见,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历程,才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真正给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课堂讨论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

第四步——点拨。

课堂点拨主要是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归纳提高。

点拨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要在教学的关键处,疑难点和学生在探索中出现的错误上进行点拨。通过点拨能疏通学生的思路,并把学生获取的感性知识升华到理性,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在教学中得以落实,使教学更加深入。因此说,讨论是点拨的基础,点拨是讨论的递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点拨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方法和答案,而是设计出

有助于指导学生继续思考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课堂点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强调课堂点拨的创新价值,正是改革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

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五步——拓展。

拓展,实际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延伸。探究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讨论总结出的新的知识规律来发现探究新的问题教学环节,这是学生学习的进一步

深化和发展。

拓展环节有比较多的形式:文本之间的拓展、向读的拓展、向写的拓展、向生活空间拓展、从原文本向超文本的价值空间拓展。

文本之间的拓展我们已有意识无意识的做得比较多了,比如类型相同的阅读练习,这在课本后面和练习册安排的较多。

向读的拓展,这个在我们教学小说诗歌的时候安排的比较多,我们教学的小说基本是中长篇的节选,那么我们就叫学生去阅读相关的小说,教学诗歌的时候也是一样。当然我们要把这种被动的行为变成一种主动的行为才能真正达到拓展的目的。

向写的的拓展,我们也经常在做。学了游记就让学生学习按游踪记叙的方法;学了新闻就让学生用新闻的格式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课文;学了小说,就要求学生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描写人物反映思想。

向生活空间拓展,现在显得特别重要,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