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室检查要点指南2013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洁净室检查要点指南2013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9db528710a6f524ccbf85d5

用穿透率来评价过滤器的最终效果往往更为直观。穿透率K是指过滤器后与过滤器前空气含尘浓度的百分比。 用公式表示为:

N2

K=1-α= ------?100% N1

K值比较明确地反映了过滤后的空气含尘量,又同时表达了过滤的效果。例如:两台高效过滤器(HEPA)的过滤效率分别是99.99%和99.98%,看起来性能很接近,实则其穿透率相差一倍。

3.阻力:空气流经过滤器所遇的阻力是HVAC系统总阻力的组成部分。阻力随滤速的增高而增大。评价过滤器的阻力须以额定风量为前提,过滤器的阻力又随容尘的增加而升高;新过滤器使用时的阻力叫初阻力,容尘量达到规定最大值时的阻力叫终阻力。一般中效与高效过滤器的终阻力大约为初阻力的2倍。

4.容尘量:是在额定风量下达到终阻力时过滤器内部的积尘量。

因为尘埃粒子常作为细菌的载体,就这个意义来说,空气中尘粒愈多,细菌与之接触的机会也愈多,附着于其上的机会当然也就多了,所以洁净室(区)中除菌的措施主要靠空气过滤。控制减少洁净室(区)的微生物提高洁净度应尽量减少涡流,避免将工作区以外的污染带入工作区,防止灰尘的二次飞扬,以减少灰尘对工作环境的污染机会,为了稀释空气中的含尘浓度,要有足够的通风换气量;工作区的气流要尽量均匀,风速必须满足工艺和卫生要求,当气流向回风口流动时,要使空气中的灰尘能有效地带走。总的来说,洁净室(区)的灰尘主要来源于人员,约占80%~90%,来源于建筑物是次要的仅占10%~15%,来源于净化送风系统的就更少了。

除了上述影响空气过滤器的主要指标之外,这里还要介绍2个概念,一是送风量,二是滤网寿命。

1.送风量及FFU数量计算:

(1)洁净室(区)的新鲜送风量应取以下两项中的最大值: 1)补偿室内排风量和保证室内正压值所需空气量之和Q1;

2)保证洁净室(区)工作人员所需足够的新鲜空气量Q2(依据《洁净厂房设计规范》每人每小时新风量不小于40m);

Q=Max(Q1&Q2)或 Q=Max( Q1&Q2 )+ Q泄漏量 Q泄漏量=μA(ΔP)

0.5

3

μ-泄漏系数,A-泄漏面积, ΔP-压差;

(2)FFU数量=QS/QFFU额定风量,

QS=V*ACH (V-房间体积;ACH-换气次数.) 2.滤网的使用寿命:

当过滤网达到额定容尘量的时候即需要更换。 T=P/N1*10Qtη T-过滤器使用寿命;(d) P-过滤器容尘量;(g)

N1-过滤器前空气含尘浓度;(mg/m)

17

3

-3

Q-过滤器的风量;(m/h) t- 过滤器一天的工作时间;(h) η- 计算过滤器的计重效率.

此外、在下列任何一种情况下,应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

1.气流速度降到最低限度。即使更换初效、中效空气过滤器后,气流速度仍不能增大。 2.高效空气过滤器的阻力达到初阻力的1.5~2 倍。 3.高效空气过滤器出现无法修补的渗漏。 (五)洁净室(区)的消毒控制要求

医疗器械生产洁净室(区)与其他工业洁净室(区)有所不同,应按照不同产品的工艺流程和对产品的风险控制要求来确定洁净室(区)的消毒方法,特别是在无菌操作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控制空气中的悬浮状态粒子,还要控制活性微生物数,即提供所谓的“无菌操作”环境,当然“无菌”只是相对的,它可以用无菌保证水平来表示。

在医疗器械实际生产过程中,因洁净室(区)的地面、墙面、顶棚、机器、人体衣服表面等都可能有活性微生物粒子存在,当温湿度适宜时,细菌即在这些表面进行繁殖,并不停的被气流吹散到室内。另外由于机器的运行、人员的进出,建筑物的表面均会产生尘粒,从而滋生细菌并极易被再吹落,特别是人员的污染几乎是唯一的细菌来源,因此要定期的对洁净室(区)进行消毒灭菌。洁净室(区)的室内建筑材料、洁净工作服的洗涤、晾干、包装等必须在相应地洁净环境中进行。无菌操作工作衣要经过高温消毒灭菌;人员、设备、仪器等其他物资进入洁净室(区)应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和灭菌处理。

常见的表面消毒灭菌方法有紫外灯照射、臭氧接触、过氧已酸、环氧乙烷等气体熏蒸和消毒剂喷洒等方法。消毒灭菌是驱除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手段,但必须保证消毒灭菌的彻底性,因此生产企业必须制定消毒灭菌规程,并要定期对其效果进行验证。

1.紫外灯灭菌

紫外线灭菌灯为生产企业普遍采用,主要用在洁净工作台、层流罩、物料传递窗、风淋室乃至整个洁净房间的消毒,当紫外线波长为136~390nm时,以253nm的杀菌力最强,但紫外线穿透力极弱且存在照射死角,只适用于表面杀菌。一般情况下,国产的紫外线灯的寿命为2000小时。

2.臭氧消毒

臭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臭氧的消毒原理是:臭氧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O2)和单个氧原子(O),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具有极强的氧化作用,臭氧氧化分解了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臭氧不但对各种细菌(包括肝炎病毒、大肠杆菌、绿浓杆菌及杂菌等)有极强的杀灭能力,而且对杀死霉菌也很有效。消毒时,直接将臭氧发生器臵于房间中即可。空气中使用臭氧消毒的浓度很低,只有几个ppm,可根据房间体积及臭氧发生器的臭氧产量来计算得到。

对臭氧消毒效果的验证中需确认和校正的臭氧发生器技术指标,主要有:臭氧产量、臭氧浓度和时间定时器,并通过验证检查细菌数来确定消毒时间。

3.气体灭菌

对环境空气的灭菌传统做法是采用某种消毒液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让其蒸发产生气体熏蒸来达到灭菌目的。目前常用的消毒液有甲醛、环氧乙烷、过氧己酸、石碳酸和乳酸的混

18

3

合液等。在所有的消毒液中,甲醛是最常用的,当相对湿度65%以上,温度在24~40℃时,甲醛气体的消毒效果最好,甲醛消毒灭菌的气体发生量、熏蒸时间、换气时间等应以验证结果来最后确定。但采用甲醛消毒时,会因甲醛聚合而析出白色粉末附着在建筑物或设备表面上,容易对产品造成污染。所以消毒前要做好生产清场工作。另外,要特别关注甲醛对人体的危害性,熏蒸后应及时通风换气,并严格控制其残留量。

4.消毒剂灭菌

洁净室(区)的墙面、天花板、门、窗、机器设备、仪器、操作台、车、桌、椅等表面以及人体双手在日常生产时,应定期进行清洁并用消毒剂喷洒。常见的消毒剂有丙醇(75%)、已醇(75%)、戊二醛、新洁尔灭等。采用喷洒方法是将消毒剂放在带有时间控制的自动喷雾器中,在下班后或周末,待室内无人时进行喷洒,其喷洒量和喷洒时间可以设定,在喷洒期间空调系统应停止工作。无菌室用的消毒剂必须用0?22μm的滤膜过滤后方能使用。消毒剂应定期轮换使用。

(六)洁净室(区)的排水控制要求

洁净室(区)排水系统系指室内排水系统。室内排水系统的任务是把零件清洗与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排除的污水迅速排到室外排水管道中去,同时需防止室外排水管道中的有害气体、臭气、害虫等进入室内,产生微生物污染。因此洁净室(区)的排水系统也是极其重要的。无菌医疗器械企业所产生的污水一般有两大类:

一是生活污水,包括卫生洁具、洗手设施、淋浴设施及其他日常生活等排出的污水; 二是生产废水,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和废水,包括产 品零件清洗,工装设备及工位器具和容器的清洗用水、工艺冷却用水等。

无菌医疗器械生产洁净室(区)内排水必须遵守有关规定,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100级的洁净室(区)内不宜设臵水斗和地漏,10,000级的洁净室(区)应避免安装水斗和地漏,在其它级别的洁净室(区)中应把水斗及地漏的数量减速少到最低程度;

2.洁净室(区)内与下水管道连接的设备、清洁器具和排水设备的排出口以下部位必须设计成水弯或水封装臵;

3.洁净室(区)内的地漏,要求材质内表面光洁不易腐蚀,不易结垢,有密封盖,开启方便,能防止废水、废气倒灌,必要时还应根据产品工艺要求,灌以消毒剂进行消毒灭菌,从而可以较好地防止污染;

4.生产中产生的酸碱清洗废水亦应设臵专用管道,应采用耐腐蚀的不锈钢管道、PVC塑料管或ABS工程塑料管中引至酸、碱处理装臵。

总之,洁净室(区)应尽量避免安装水斗和下水道,而无菌操作区则应绝对避免。如确实需要安装,则应在工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安装位臵并便于维护、清洗,使微生物的污染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七)洁净室(区)环境监测项目及指标要求

本部分中关于洁净室(区)环境监测项目应依据《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YY0033-2000)标准,第三方检测机构也应按照《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YY0033-2000)标准出具洁净室(区)环境检测报告。

1.温湿度和静压差

一般情况下,温湿度和静压差是日常监测项目,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温湿度、

19

静压差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

值得注意的是,温湿度的要求在《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主要考虑因体外诊断试剂的种类繁多,生产工艺过程中可能存在有在不同温度或湿度环境要求下进行生产的情况,如胶体金试剂、酶联免疫试剂的工序中可能存在的干燥环境,且《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中的第二十九条也规定了“对空气有干燥要求的操作间内应当配臵空气干燥设备,保证物料不会受潮变质。应当定期监测室内空气湿度。”所以,如何具体规定洁净间里的温湿度,生产企业应充分考虑产品生产工艺的需要。

《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YY0033-2000)中规定: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5Pa,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10Pa。但要注意,对于同级别洁净室(区)内,针对不同生产工序也应区别对待,如注塑间与相邻同级别功能间应有压差梯度,以防止污染。

2.风速和换气次数

风速的要求在《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中也没有明确规定,是考虑不同试剂的生产环境以及不同级别的洁净环境需要的风速有不同的要求。如阴阳性血清试剂的生产需在万级下进行生产,而金标试剂等则需在10万级洁净环境下生产,那么为达到万级或10万级的监控项目指标的要求(从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附录A的第一条对万级和10万级的尘粒和沉降菌数的指标中可以看出,二者间存在明显的区别,而要达到这些指标,与换气次数即新送风量有密切的关系),换气次数就有区别;而换气次数与风速间存在转换关系,则风速就有区别。所以,如何具体规定洁净间里的风速(换气次数),满足其洁净级别的需要是首要因素。

换气次数与风速的转换关系如下:

风速(m/s)×送风口面积(m)×3600

换气次数(次/小时)= -------------------------------------

32

房间容积(m) 3.尘埃颗粒数、沉降菌和浮游菌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标准对洁净室(区)的尘埃颗粒数及微生物菌落数的检测都规定了相关的要求,正常情况下洁净室(区)状态一般分为空态、静态和动态三种:

空态:已经建造完成并可以投入使用的洁净室(区)。它具备所有有关的服务和功能。但是,在设施内没有操作人员操作的设备。

静态:各种功能完备、设定安装妥当,可以按照设定使用或正在使用的洁净室(区),但是设施内没有操作人员。

动态:处于正常使用的洁净室(区),服务功能完善,有设备和人员从事正常的生产工作。

洁净室(区)建设完工后应对整体工程项目进行验证,以确认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要求。无菌医疗器械生产洁净室(区)的验证通常是由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组成的,其中设备安装、仪器仪表的校正属于安装确认,性能确认是作最后的判断。在生产环境验证中性能确认是对净化系统是否能达到规定的洁净级别做出判断;医疗器械工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主要包括尘埃和微生物两个方面,因此洁净度的测定主要是对尘埃粒子和微生物菌落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