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前任职培训课堂笔记要点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岗前任职培训课堂笔记要点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a0b910cbb68a98271fefafb

2011届地方入警大学生岗前任职培训理论课堂笔记要点

四、直流水灭火技术

1、水枪间隔以水流接壤为度;2、向前推进时要做到整体统一; 五、干粉与泡沫联用技术

1、先喷干粉,后喷泡沫;2、等干粉沉降后,再喷泡沫;3、先降好油温,防止油品沸溢。

6.12 《灭火救援基本程序》、《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勤务规程、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评规定》

——王士军

《灭火救援基本程序》

一、受理火警 二、灭火出动

1、迅速着装登车,出动时间要符合要求;

2、车库门未全部打开、车门未关牢,不得出车; 3、行车路线应选择能迅速到达火场的路线;

4、出动过程中要与调度室保持联系,以便了解情况,听到指令或命令; 5、出动的过程中,控制时速保持距离,保证安全迅速到达火场; 三、指挥员到场

1、遇事要冷静,决策迅速,不得忧豫不决; 2、指挥员声音要短促宏亮,指挥动作果断大方

3、组织火情侦察的同时,安排好后方力量,不得使后方力量观光等待,出现指挥员顾前不顾后的局面;

4、科学合理用兵,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四、停车位置

1、停车位置要符合要求,便于进退,离开高层建筑一定距离,防止楼上物品下落伤车; 2、车与车之间要留有一定距离,且尽有可能靠近路边停,以利于其它车辆通行; 3、要有意识在占据水源

4、较大的火场,切忌车辆在一块,打完一车水再调整车辆; 五、火场侦察

1、外部侦察,询问知情人,行动迅速,语言简练; 2、进入内部侦察 六、火场通信

1、外部要符合规范,不得乱呼乱叫;

2、要合理利用通信器材,充分发挥通信器材作用; 3、爱护通信器材尽最大努力避免水淋、水浸; 4、及时反馈火场情况,做到准确迅速; 5、通信器材要定人、定位、防止丢失。 七、战斗展开

1、及时做好准备展开、预先展开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抓住有利战机; 2、铺设水带的路线方法要做到合理正确; 3、留足机动水带,合理利用水带挂钩; 4、向前方运送器材及时;

29

2011届地方入警大学生岗前任职培训理论课堂笔记要点

5、战术技术动作符合要求,遇到特殊情况能随机应变;

6、各号员(班、组、队)之间配合默契,即有分工,又不分家; 7、整个火场紧张有序,忙而不乱。 八、火场供水

1、要指定专人组织供水;

2、选择最佳供水方法,能直接供水时,不用串联供水, 能串联供水时,不用运水供水;

3、前后方之间相互联络,供水协调,保持供水不间断; 4、水带线路有人守护必要时用水带护桥; 九、火场救人

缓降器、消防梯、居高车、安全绳、救生气垫 十、火场破拆

1、选择正确的破拆部位,正确的破拆方法; 2、正确选用专勤器材;

3、破拆时注意安全,不要损坏煤气,电缆线,暖气管道线路; 十一、扑救火灾

1、合理利用固定装置灭火;

2、进入内部灭火人员应注意个人安全防护 3、楼层火灾扑救,下面设置分水器; 4、水枪阵地设置要合理; 5、水带铺设正确迅速;

6、灭火剂、枪、炮使用正确合理; 7、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和建筑构件;

8、水枪手射水时应相互配合,不得对射;

9、战斗员灭火时应尽量保护起火点,为事后火灾调查留下依据 十二、战斗结束

1、检查火场,防止复燃;

2、清点人员和器材,防止遗漏丢失;

3、对组织指挥、火场纪律、战斗作风、协同作战情况、战术技术等情况及时讲评总结。

《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勤务规程、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公安消防部队灭火

救援战评规定》

规程是应该怎么做、要则是不能怎么做、战评是评判怎么做 三规定是互为配套、环环相扣的一个整体

勤务规程共五章、三十条,附有常见灾害事故处置规程,分七大类,涉及 四十一种灾害事故,180页、11万余字。

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的范围主要包括: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遇险事件的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公安消防部队在抢险救援中必须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

30

2011届地方入警大学生岗前任职培训理论课堂笔记要点

公安消防部队在抢险救援中应坚持“政府领导、统一指挥、协同配合”的原则。公安消防部队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参加抢险救援工作,负责统一指挥所属作战队伍和政府授权指挥的其他救援力量,并与安监、卫生、公安、武警、供水、供电、供气、环保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抢险救援任务。

抢险救援组织指挥原则是:统一指挥、逐级指挥。紧急情况下,指挥人员可实施越级指挥,接受指挥者应当执行命令并及时向直接上级指挥员报告。

消防部队现场最高指挥员应参加抢险救援总指挥部,并根据总指挥部的部署,负责组织指挥部队抢险救援行动。

抢险救援力量编成一般以消防中队为基本单位,以作业组为最小作战单元,每个作业组不得少于3人

群众遇险救援,一般以辖区消防中队抢险救援力量为主,如需特种车辆装备时,可调派特勤消防力量参战。

设立现场安全员,负责全程观察监测现场危险区段和部位可能发生的危险迹象;进入灾害事故现场的救援人员,必须按现场危险等级采取防护措施;在可能发生爆炸、毒害物质泄漏、建筑物倒塌和浓烟、缺氧等危险情况下救援时,尽量减少现场作业人员,严禁擅自行动;在需要采取工艺措施救援时,应当掩护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实施,严禁盲目行动;当现场出现爆炸、倒塌等险情征兆,而又无法及时控制或者消除,可能威胁参战人员的生命安全时,应当立即将参战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待准备充分后,再实施救援行动。

根据现场的不同情况,可采取破拆、起重、支撑、牵引、吊拉等方法救人。在被困人员仍有生还可能的情况下,严禁使用吊车、铲车、推土机等大型设备和可能影响被困人员生命安全的救援工具;对于被倒塌的建筑构件埋压或者被困于容易窒息的现场,可采取送风供氧、提供饮水和食物等措施,并稳定其情绪;在毒害物质泄漏的现场,应当使用防毒、救生等工具抢救中毒人员,并及时疏散染毒区周围的人员;在高空和水上救生时,应当充分发挥相关装备的作用,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处置结束时,对受到毒物污染的人员、装备等必须进行洗消,洗消后应当进行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撤离,并应按规定收集、处理洗消用水和残液。

充分发挥灭火救援专家组织的作用,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为灾害事故处置提供技术支持;加强与供水、供电、燃气、工程抢险、化学灾害事故咨询、医疗救护、卫生防疫、环保、监测等部门和机构的联系,建立联动工作机制。

安全要则共五章、一百二十六条。

灭火救援应坚持确立安全意识与采取安全措施相结合、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安检与监护相结合、危险等级与等级防护相结合、科学判断与合理避险相结合、积极进攻与安全撤离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减少和避免发生伤亡事故。

各执勤单位的最高军事主官为本级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实施安全教育,组织落实安

31

2011届地方入警大学生岗前任职培训理论课堂笔记要点

全制度,制定和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灭火救援指挥员和执勤业务训练组织者为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负责作战训练安全工作,作出安全行动决策,提出安全行动要求,并督促落实。

在组织灭火救援行动和执勤业务训练中,必须设立安全员。安全员应当由责任心强、反应敏捷、经验丰富的干部、班长或士官担任,安全员的数量应根据作战训练规模、灾情大小和危险程度等因素确定。

消防员参加灭火、抢险救援和执勤业务训练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并按要求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具。

进入高温、浓烟、有毒、缺氧等区域作战或训练时,必须佩戴正压式空(氧)气呼吸器。

进入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作战或训练时,在重度危险区的人员必须着重型防化服,在中度危险区的人员应着消防防化服,在轻度危险区的人员应着轻型或简易防化服。着防化服或进入可燃气体区域应着全棉防静电内外衣、裤、袜、手套。处置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时,必须采取防冻措施。

进入带电区域作战时,应着电绝缘服、绝缘靴,戴绝缘手套,携带漏电探测仪、绝缘胶垫、接地线(棒)等器材,防止触电。

担负执勤任务的车辆在行驶途中,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必须在安全的前提下快速赶赴现场;随车出动的消防官兵不得将肢体探出车窗外,不准在车外、车顶站乘人员;驾驶员必须根据速度保持车距,在雨、雪、雾、大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应降低行驶速度;在狭窄、陡坡、弯路、松软路面行驶时,应注意观察,控制车速;在结冰、湿滑路面行驶时,应采取防滑措施。

车辆到达现场后应选择适当的停车位置,重型泡沫、水罐等作战车辆停靠要考虑地面承重能力,避开松软或路基薄弱的部位;举高消防车要选择空中无高压线或其他障碍物、路面平坦坚硬的区域停靠。

进入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泄漏的场所,所有车辆必须带防火罩,消防车严禁停靠在附近地沟、窨井、管道。

前方作战车辆的停靠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与起火建筑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热辐射和坠落物体损坏车辆。前后方车辆应保持一定的安全停靠距离,防止拥挤和紧急撤离时发生意外。

处置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车辆应就近停靠在高速公路应急车道上,并与事故车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应在事故前500米处设置明显的警戒和事故标志。如遇雨、雾等视线不清时,应从1000米处开始连续设置警示标志,并派出人员警戒,防止再次发生交通事故。在实施救援行动中,人员和车辆应特别注意来往车辆安全;必要时,可实行局部封闭道路。

处置公路隧道交通事故时,车辆应尽量选择在隧道两端洞外右侧停放;确需进入隧道内的车辆应尽量选择事故隧道的另一侧车道进入隧道。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