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 6.5-6.6 游沙湖 苦斋记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9版高中语文 6.5-6.6 游沙湖 苦斋记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a0d42e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20

游沙湖 苦斋记

一、语基落实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颖悟(yǐng) 蕲水(Qí) 情趣盎然(àng) ...B.花髓(suǐ) 山巅(diān) 含辛茹苦(rú) ...C.木屐(jī) .D.榛莽(zhēn) .答案D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往相田 相:观察。 .皆一时异人也 ..B.而颖悟绝人 .初食颇苦难 ..C.岸外而臼中 .燕坐于华堂之上 ..

D.故植物中之 .颠沛生于不测 ..答案B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

B.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 .C.君看流水尚能西 .D.野蜂巢其间 .

解析B项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余各项均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剑溪之水出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人莫知其乐也 .C.覆之以茆 .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

不赂者以赂者丧 .异人:非同一般的人。 绝:胜过,超过。 苦难:痛苦和灾难。 臼:低。

燕坐:闲坐,安坐。 中:受到。 不测:意外。 清泠(líng) .酣酒(hān) .

颠沛流离(pèi) .

醉醇饫肥(wò) .

解析D项,“饫”应读“yù”。

解析B项,苦难:苦,苦涩;难,音nán,难以下咽。

D.久则弥觉其甘 .故木受绳则直 .

解析A项,焉:兼词,于此。B项,其:代词,他的。C项,以:介词,表工具或凭借,用,拿/介词,表原因,因为。D项,则:连词,就。 答案C 二、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苦 斋 记

[明]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钅句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氵曳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氵节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岸外而臼中 岸:高。 .B.能已积热 .D.一旦运穷福艾 ..答案D 6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说明“乐与苦,相为倚伏”的一项是( )

已:止,消,治。

去:距离。

一旦:一天之间。

C.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解析D项,一旦:忽然有一天。

①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 ②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③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④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⑤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⑥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答案C 7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巧妙地抓住一个“苦”字,作为贯串全文的脉络,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非“苦”也。

B.前一部分的事与景和后一部分的情与理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C.作者运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化景为趣,化趣为理,启发人们正确看待艰苦的环境,直面坎坷的人生。

D.文末的议论闪耀着作者思想的光辉,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苦之为乐”和“苦生于乐”的道理,作者的“苦乐观”和孟子、赵子的相同。

解析D项,“作者的‘苦乐观’和孟子、赵子的相同”有误。 答案D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2)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3)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

参考答案(1)所以,生长于此的植物受到北风的吹拂,它们的味道都很苦,而苦味的植物却以生长在这苦的环境中为乐。

(2)由于此山离人们居处的地方甚远,章溢先生又以居住于此为乐,使得喜欢同先生交往的友人,深感早出晚归之艰苦和劳累,所以,他们就在这里选择地势低洼的地方筑室居住。

(3)可忽然有一天他们的好运到头,福气停止,生活困顿的时候,他们就不知道他们醉于醇酒、饱于肥肉的肠子已不可以装满粗劣的食物,他们早已习惯柔软温暖被褥的躯体,早已不能穿戴蓬草、藋草编织的衣物了。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

庐山草堂记

[唐]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

D.②⑤⑥

解析②突出槚荼之苦,④写“从者”来此居住的原因,因此含有②④的应排除。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堄,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火单,好事者见,可以永日。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尔见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因为《草堂记》。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称:相称,符合。 .B.一旦蹇剥,来佐江郡 .C.纳阳日,虞祁寒也 虞:忧虑。 .D.或往或来,未遑宁处 .解析C项,虞:防备,预防。 答案C 10下列语句中,全都是表述白居易对草堂的喜爱的一项是

( )

遑:闲暇。 蹇:不顺利。

①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 ②一宿体宁,再宿心恬 ③千变万状,不可殚纪 ④好事者见,可以永日 ⑤其喜山水病癖如此 ⑥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 A.①③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答案C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D.②④⑤

解析①是对庐山的喜爱;⑤是叙述自己一直以来对山水的喜爱。排除A、B、D三个选项。

A.这篇文章描写了草堂的建造、陈设以及草堂周围的景色,进而写到安适恬静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草堂的无比喜爱之情。